打造中國家庭關係新樣本,愛奇藝《大考》讓現實題材劇又下一城

9月21日,新青年勵志群像劇《大考》上線愛奇藝,並在央視一套、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同步播出。作為由國家廣電總局指導的「我們的新時代」主題電視劇重點項目,《大考》在開機之時就備受行業關注。

《大考》圍繞著一場史無前例的特殊高考——安徽歙縣高考展開。2020年初,疫情襲來,學生只能以網課的形式繼續學習。3月31日教育部官宣,2020全國高考時間延遲1個月舉行。7月6日至7日凌晨,歙縣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水位猛漲,河水漫堤,多地被淹。而7月7日,本應是高考的第一天。

這部劇的選題角度十分巧妙:一群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的高中生,應當如何在迎戰高考的最後200天里,克服學業和天災的雙重壓力,順利高考?

看劇前,我本以為這是一個嚴肅到不能再嚴肅的故事。

高考,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疫情,讓原本正常的生活失序。兩個地獄級難度賽道交匯的《大考》,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輕喜風破題。不過,仔細想想就能發現主創的良苦用心:生活已然這樣艱難,就別在熒屏上述苦了。事實上,《大考》這部劇貫徹的,正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趣味宗旨。

它是一部校園劇,也是一部家庭劇。雖說是校園劇,但它並沒有一味單純地描摹校園生活,反而詳細聚焦代際關係,打造了鮮活的「中國式家庭」樣本;說它是家庭劇,但它的鏡頭從始至終都對準了那批最具當代感的校園青春群像。

《大考》是「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電視劇重點項目之一,由愛奇藝打造,馮微微擔任總製片人,沈嚴執導,聶成帥任總編劇,申捷任藝術總監,陳寶國王千源李庚希、胡先煦、榮梓杉領銜主演,郭濤、梁靜特邀主演,顏丙燕、王驍、曹曦文、藍盈瑩特別出演。

00後家庭圖鑑,代際關係的新樣本

《大考》的時間背景很明確,第一集就昭示了:距離高考還有200天。這個時候,最著急的不是高三的學子,經過高中前兩年的歷練,他們對所謂的「壓力」已經逐漸習慣了。最著急的是學生家長,既要關心成績,又要惦記身體。

既然是生於非典,主角自然是一群00後。孩子年輕,家長的年紀也不大,多是80後。過去常說,80後是最「慘」的一代,好事沒有,壞事全趕上了。現在成了家長,面對的更是於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最難「對付」的一代人。


於是我們看到,80後家長與00後孩子不斷鬥智斗勇的日子。《大考》選取了四組家庭樣本,透過這四組關係,得以窺見各具特色的00後家庭圖鑑。

首先登場的是「我和我的冤種爸爸」組。

周美仁(王驍 飾)、周博文(胡先煦 飾),是一對「非典型」父子。父親好吃懶做,家中全靠母親趙珊(顏丙燕 飾)開飯館養活。好在,母親性格堅強,不哭不鬧,還處處維護父子關係。兒子勸她離婚,反倒嚇她一跳。

這組家庭,貢獻了前幾集最逗也最暖的幾場戲。在日復一日的遊戲生涯中,父親的威嚴早已不復存在。被兒子訓斥,周美仁前腳喊著「現在我就可以打你」,後腳立馬「認慫」:一家人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呢,講理不行啊?

這個典型的網癮中年,從孩子記事開始打遊戲,一打就是十幾年。雖然把活都推給了趙珊,但兩人定是真愛,不然也不會忍他二十年。網友說,別人家是「大考」,周家是「大孝」,沒錯。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周家的經難在父親,田家的經難在團圓。家長常年在武漢打拚,奶奶去世後田雯雯(李庚希 飾)成了留守少女。明明家中有新房,卻寧願在老屋住。同樣冷清,還不如守住回憶。這是別人家的「懂事孩子」,但仔細琢磨,懂事的關鍵是吃過苦。幸運的是,街坊四鄰和老師足夠熱心,抓小偷、送葯一點也不含糊。

田家這條線,是金和與武漢聯繫最緊密的一條線。雖說不回家過年,但為了孩子,田祥雲(張瑞涵 飾)、關悅(曹曦文 飾)還是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可惜天不遂人願,見一面的願望太難。視頻過年,也算是新時代的浪漫了。

吳家俊(榮梓杉 飾)與母親董碧華(梁靜 飾)的關係,正是現實中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望子成龍的母親,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干涉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這個立志要成為「原畫師」的男人,目前仍在沖向985的賽道上狂奔。

潘小宣(鄭偉 飾)的家庭充分詮釋了那句話:平時不著家,有事就打錢。父母都重組了家庭,哪個又是自己的家?即將滿18歲的他想不明白,也不願去想這個問題。好在,父母「跑路」之際還專程跑到學校捎上他,讓他略感欣慰。

四組家庭,各家有各家難念的經,各家有各家的酸甜苦辣。雖然只播了短短5集,但《大考》已通過熨帖的情感糾葛和極度辨識度的人物群像,將貼地飛行的真實感盡數彰顯。地基已經打好,接下來就看樓盤建得美不美觀了。

最純粹的友情,最勵志的青春

所有情感中,友情是最純粹的。它不涉及倫理學,也不涉及荷爾蒙。

友情的聯繫感和道德感最弱,幾乎不牽扯任何利益關係。友情關係里,高中同學之間的感情又是最熱烈的。即使目前聚焦高三學生的重頭戲還未展開,但從僅有的幾處細節能看出,《大考》在刻畫同學友誼方面,著重下了筆墨。

比如,潘小宣和高銘宇(徐一航 飾)的友誼。倆人一個是富二代,一個是山裡娃。分到了一個宿舍,又成了朋友。雖然平時不怎麼交流,但品行都不壞。看你不學無術天天貪玩,我苦口婆心恨不得罵你兩句;知道你臉皮薄不願佔人便宜,新買的手機借給你,還要找個借口說:記得等你掙錢了還給我。

田雯雯、周博文、吳家俊,是從小玩到大的鄰居。老熟人的好處是知根知底,什麼話都能說,給你使個眼色,你就把遲到的理由編好了。壞處是學習好的容易變成「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誰家那個誰。這次輪到了吳家俊被指責了。

聊完學生,再來說說學校。《大考》採取的是雙線敘事,兩所學校,兩名校長,兩群學生,互有交際,關係親密。你是我親戚,我是你老師。面對高考,他們各顯神通;面對災難,他們又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一中和四中,秉持的是截然不同的教學風格。前者是鐵血高壓,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後者注重快樂素質,寓教於樂貫徹其中。四中學生定的是六點十五的起床鈴,一中學生六點十五已經站在冷風中背書了。

四中校長史愛華(陳寶國 飾),是一中校長王本中(王千源 飾)的岳父。史愛華是面冷而心暖的代表。學生遲到,他聽完不置評論,只讓他們把練習冊搬回教室。你瞧,三言兩語之間,老校長的形象就立體了。

一中校長王本中(王千源 飾)則「叛出師門」,創出自己的三套法寶——嚴明紀律、緊迫教學、題海戰術。不過,他不只嚴格要求學生,也嚴格要求自己,與學生同吃同住同起床,走的是「戰時路線」。他能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看到學生早上只啃饅頭,當即做了自我批評,連忙打電話給食堂解決。

不同的教學風格,也塑造出不同的學生群體。《大考》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青春敘事,而是一群乃至全國高中生的青春印象。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初出茅廬的少年,歷經疫情、洪水磨礪的高三學生,在成長之中譜寫著自己的故事。

取材真實,全民一心共迎「大考」

最後,還想聊聊《大考》中讓我感動的真實細節。

何為「大考」?我想有兩重意思,一是「高考」。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不說一考定生死,但起碼決定未來四年在哪「打遊戲」。

其二,面對疫情和洪水,對學校、家長、教育部門以及關心此事的全體中國人來說,也是一次「大考」。疫情來了,怎麼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不耽誤學生上課?突發洪水,怎麼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讓沒趕上高考的學生重新高考?

前幾集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對兩次「兩難困境」的真實描摹。

第一次,是學生要不要留校的問題。對學校來說,學生安全重於泰山。猶記得上學時,每次放假都要簽安全責任書。到了夏天,還要千叮嚀、萬囑咐:別去水邊玩耍,要注意安全。平時尚且如此,疫情來了更要萬分謹慎。學生回家出了問題,家長承擔第一責任。學生留校出了閃失,學校是首要問責方。

可一中校長王本中,愣是一拍桌子:出了事我負責。作為校長,他有其私心,回家後的學生自然容易放鬆警惕;但作為長輩,也可見他對後輩的舐犢之情。那麼多學生的家長在武漢打工,哪有比學校更安全的地方呢?

第二次,是要不要去疫區的抉擇。男友在支援武漢的志願書上籤了名,王倩(柯宇 飾)失態了。母親正是因為2003年的「非典」去世的,失去親人的痛苦她不願意經歷第二遍。災難面前,普通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這種選擇,當時想必在全國各地不斷發生。全國有1.46萬所普通高中,有3.6萬家醫院、104.4萬個醫療衛生機構,或許他們都在心中對自己叩問過。

一中學生站在冷風中背書的場景,應當也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有人大聲朗誦,有人低頭默讀,有人認真刻苦,有人渾水摸魚,有人邊背邊忘,有人嘴裡還不忘塞上兩口早飯。儼然是大型「作法」現場,青春的味道昂揚了。

取材真實故事的選題,最難的就是保證戲劇性的完整。一來,不能胡編亂造,從何處來就要往何處去。二來,不能重大輕小,過去有太多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的作品了。於這兩點來說,《大考》做得不錯。寫出了現實的複雜和黏稠,寫出了人在艱難抉擇時的渺小和無力,也寫出了時代議題背後的人道主義關懷。

今年以來,愛奇藝在現實題材領域持續深耕。年初的《人世間》,以小見大,寫就橫跨五十年的共和國百姓史;《心居》破解了家庭劇的新寫法,解答了關於家和人的最終命題;《親愛的小孩》直擊女性無奈現實,拍出了史上最真實的坐月子戲;講述和平年代基層警察故事的《警察榮譽》,描摹了人間煙火的味道;剛剛收官的《罰罪》,則在硬橋硬馬之中,完成了傳統警匪劇的回歸。

而今,眾人的目光聚焦到了《大考》身上。我對接下來的走向充滿期待。

【文/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