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沒那麼好,說好的一半是應聲蟲

電影圈總能給人驚喜,最近給人驚喜的無疑是《隱入塵煙》,它有兩個逆襲:口碑從低到高,豆瓣的評分現在已高達8.5分,這個分數實在是高的離譜了;票房從伏到起,甚至還拿了幾天單日票房冠軍,一個文藝片,真心不容易。

但我的評價是,《隱入塵煙》從電影本身出發,配不上這個分數,配不上目前的讚譽。

有幾點硬傷是不能忽視的。

《隱入塵煙》

首先,電影的節奏感很慢,它這種慢已經超越了劇情的需要,顯得有些悶了。其次,電影的人物設定某些方面是不符合人設的,馬有鐵對曹貴英再好,他也只是一個農民,電影中,他說的話,做的事,更像一個哲學家。

而馬有鐵的殉情,更像夏天下雪,雖然震驚悲愴,撼動觀眾的心,但不符合規律。

那麼《隱入塵煙》的出圈,是因為什麼因素呢?我覺得更多的是它出現的時機,滿足了觀眾某些情緒的表達。

《隱入塵煙》

這些年,無論是電影電視劇,講農民愛情的幾乎沒有,更多的是都市裡俊男靚女的愛情流水賬。

這些男人女人,無論是底層的打工人還是商業精英,無不光鮮亮麗,活得瀟洒自如,所以觀眾才吐槽,明明是個窮人的人設,但劇情的展現皆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這就導致了觀眾的厭惡和反感,這種趨勢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常年累月,就最近播放的幾部電視劇來說,《歡樂頌3》也好,《簡言的夏冬》也罷,劇里有沒有普通人的設定?有,但人家活得哪像平常人家呀。

《隱入塵煙》

電影電視劇追求的精緻感不僅出現在道具服飾上,也附身在角色上了,這分明是本末倒置的事情,但眾人都習以為常,並沾沾自得。

《隱入塵煙》以極其貧困的環境展示了另一個人群的生活世界,這個世界細究起來,離我們並不遙遠。

於是我們驚詫了,感動了,流淚了,讚譽了。這是人性使然,而不是電影品質使然。

再說說愛情。愛情這種東西,無論階層,無論古今,都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比重,但影視作品能把愛情故事說好的,寥寥無幾,特別是關於最卑微的農民的愛情。

《隱入塵煙》

我們看慣了校園愛情、都市愛情、鄉村愛情、貴族愛情、英雄美女愛情,冷不丁看到馬有鐵和曹貴英的愛情,我們又驚訝了。

這兩個人,屬於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物,他們活得那麼困厄,那麼無奈,那麼逆來順受。而結局又是如此的令人惶然。

曹貴英死了,死得極其突兀;馬有鐵死了,居然是殉情。

管不了劇情合理與否,單就兩條人命的逝去,就足夠讓觀眾心痛了,於是,我們的同情心更加泛濫起來,我們流淚,我們鼓掌,把電影的聲勢再推上一個高潮。

這不是要批判《隱入塵煙》,在中國的電影類型中,我更希望多一點類似的多元化的電影,但不是類似的審美取向。

電影有其藝術性,不能因為觀眾情緒的推動而導致電影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太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