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主演的首部電影, 表現的是上大學主題, 卻受到各方嚴肅批評

一年一度高考結束,總會引起社會上的連綿不絕的討論波瀾。上大學,畢竟是當前青少年教育的一個歸宿,高考指揮棒不管怎麼說,依舊在發揮著強力的站在教育終點上的搖控指揮作用。

有意思的是,劉曉慶在1978年拍攝的一部電影,也是與上大學有關。

這部電影叫《同志,感謝你》。這也是劉曉慶首部擔任女主角的電影。

這當然不是劉曉慶第一部參拍的電影,她首次出現在鏡頭裡的電影是《南海長城》。這是由八一廠拍攝的一部電影。

而在這之前,她第一次試鏡的電影,是在1975年八一廠準備重拍的《海鷹》中扮演舊版由王曉棠扮演的那個角色。

《海鷹》劇照

這是劉曉慶第一次參加電影拍攝,對於她日後走上影壇意義深遠。

但是,這個電影還沒有啟動,就宣布停拍了。主要原因是,當時一些重拍片《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都受到了觀眾的猛烈的批評。

當時重拍版《海鷹》的導演是八一廠的景慕逵,也就是歌星景崗山的父親。他後來在《大決戰》系列中,擔負我軍司令部的場景的拍攝。

這對於劉曉慶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她非常渴望通過《海鷹》能掙得她在中國影壇上的立足之處,剛剛曙光初露,沒有想到電影又意外夭折。

《海鷹》的停拍,與導演景慕逵、張勇手自知之明有關,他們知道自己拍不過舊版《海鷹》。後來他們倆人拍攝了反映西沙海戰的《南海風雲》。

《南海風雲》中的洪學敏

影片主演唐國強,影片里,唐國強有一個小妹,準備請劉曉慶來扮演的。如果這樣的話,那麼,直到《小花》里劉曉慶才與唐國強勝利會師的機緣,可能要提前數年。

但劉曉慶被《南海長城》劇組先下手為強搶去了,在影片里扮演一個鐵姑娘似的女民兵。這樣,《南海風雲》里的唐國強的小妹,便由年輕的洪學敏得來全不費功夫地握在手中了。

《南海長城》也是一部重拍片,但電影並沒有大規模放映。其原因,在翟建農所著的《紅色往事:1966—1976年的中國電影》中有詳細解釋,主要原因是電影公映時,正值四人幫被粉碎,影片導演李俊、主演王心剛、攝影張冬涼等人均被停職檢查,交待所謂與四人幫的關係。所以劉曉慶也沒有藉此片引起人們的關注。

接下來,劉曉慶參演了八一廠正在籌拍的《四渡赤水》,扮演一名女戰士,這個電影當然不是1983年由古月主演的那部電影,因為這時候,四人幫剛剛被粉碎,中國電影中還沒有出現領袖人物的先例。因為劇本還在修改中,所以電影也沒有拍成。

《南海長城》作為劉曉慶處女作電影直到1997年才以碟片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人們才在這部電影里看到劉曉慶首登銀幕的革命化的表演風格。

不過,當時看過這部影片的一個人,卻無心插柳地繼續延伸著劉曉慶命懸一線的從影之路。這就是八一廠的前導演邢吉田,他當時在珠江電影製片廠,正準備拍攝一部電影,就是《同志,感謝你》,他覺得劉曉慶在《南海長城》中的表演很有潛力,便把她借調到珠江電影廠去拍攝《同志,感謝你》。

《同志,感謝你》的故事情節,發生在1973年,在影片的鏡頭裡,對這個年代採用基本如同姜文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語境,表現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現實社會。

影片的主題是,一群清潔工面臨著上大學推薦的名額,頓時吹皺了一池春水,產生了形形式式追逐上大學的競爭動機,這裡有資本家的老婆一心想讓自己養尊儲優的女兒搭上走後門的便車,擠進大學之門;也有老幹部的兒子準備利用手中的權勢,讓自己的後代能搭上大學的班車;而電影里劉曉慶扮演的女主角,則選擇了放棄上大學的機會,繼續紮根在掃大街的清潔工隊列中,電影用以說明的是她「與舊的思維傳統」作出決裂式的回應。

從這個情節來看,電影帶有明顯的文革期間文藝作品的主題味道,而實際上,這個電影恰恰是改編自創作於1973年的獨幕話劇《迎著朝陽 》。

這個話劇劇本是由武漢話劇團的李冰與胡慶樹夫婦共同編寫的,其中胡慶樹是頗為知名的話劇演員,他一度時期與于是之、李默然號稱中國話劇領域的三顆巨星。

不過,這個話劇劇本充滿著文革期間的典型八股味道,它用以說明的是,那些資本家的後代,仍然千方百計地在現代社會裡鑽營尋釁,意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且這些冰封的毒素般的舊思想,仍然悄無聲息地侵襲著社會的肌體。話劇在它的主題上應和當時社會主調的用意是很明顯看出來的。

這樣的劇本,到了1978年竟然還能夠改編成電影,已經明顯地不適合當時的社會潮流了。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社會上已經開始掀起一股崇尚知識的浪潮,而《同志,感謝你》還在宣揚當清潔工比上大學更有價值的陳詞濫調,顯然已經脫離了當時的社會語境。

所以,《同志,感謝你》遇到觀眾的反彈是必然的。

在1978年第5期的《人民電影》封面上剛剛刊載了劉曉慶在《同志,感謝你》里燦若蓮花的巨幅劇照,緊接著同一雜誌的第8期中,就刊登了讀者來信「《同志,感謝你》的問題所在」,直指電影里表述的當清潔工與上大學這兩者的關係擺得不很恰當,而女主角對四人幫推行的「推薦」的招生辦法毫無怨言,自覺照辦,整個電影沒有從思想上清除「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帶有明顯的「三突出」痕迹。

讀者的批評意見不可謂不中肯。在影片中的劉曉慶也是一個根正苗紅的鐵姑娘形象,說話時,都要揮動雙手,作斬釘截鐵狀,表演也帶有非常明顯的話劇程式,見到負面人物,整個變成了橫眉怒目的革命小資,遇到中間人物,則作出一副語重心長的痛心疾首狀,一旦展現自己的崇高理想的時候,整個人物身上又普照著燦爛的陽光,劉曉慶的標誌性的笑容,為這一角色的陽光心靈提供了最外在的說服力證明。

而實際上,當時的劉曉慶在戲外則想方設法,開始她向北京移民的攀爬進程,在這部電影拍攝之後,很快與在北京工作的第一任丈夫結婚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希望能夠留在北京。

可以說,演員與角色之間呈現出的是一種完全反差的理念,劉曉慶一直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命運,動用一切手段,達到自己命運與地位的改變,而她在《同志,感謝你》里,卻演繹的是一個與自己內在動機完全相反的人,大公無私,甘願留在最底層。這也許從另一個意義上,揭示出《同志,感謝你》在內質上的虛假成份。

所以,《同志,感謝你》受到批評也就不讓人覺得奇怪了。包括夏衍在當時的一次發言中,也指名道姓《同志,感謝你》存有很嚴重的問題。

但是,如果從一個文化的標本的角度來看待《同志,感謝你》,我們卻會發現,其實這個電影包括之前據以改編的話劇中,保真了當時隱性的社會思潮與社會眾生相,而這種反射在電影中的諸種社會現實,卻能夠讓我們觸摸到那個時代的價值訴求。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一是上大學得到了社會的強烈呼應。影片中的資本家的孓遺人物,一直不讓女兒進入社會,但一旦看到清潔工群體中也有上大學的名額,立刻讓女兒出山。二是推薦上大學帶來的是走後門的後遺症。劇中人物稱:「考上大學,還不是大幹部一句話」、「大路不走走小路,前門不進走後門」都反映出由推薦決定的上大學之路隱伏著諸多隱患。三是人為的工種分配帶來的是額外的諸多麻煩。影片里可以看出,動員去從事清潔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包括動用憶苦思甜、思想宣導、苦口婆心等諸種手段,反而消耗了更多的社會力量,而日後放開由市場決定這些職業的選擇之後,一切都迎刃而解。

《同志,感謝你》可以說仍然帶有認識性的價值,電影里雖然有虛假的成份,但是仍然珍存著當時社會的潛在的思維密碼,可以讓我們解讀出當時的價值取向與思潮趨向。這正反映出藝術作品裡包含著一個社會的全息密碼的特殊規律,因此,劉曉慶在她的首部擔綱主角的電影里的激情洋溢的表演並非是一種浪費表情的無意義過場,反而是一種時代力場在她的容顏上的映射與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