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你游義大利|在膠片中寫下你我的羅曼蒂克

這是我的高光義大利法國行。寫這篇遊記,我正在巴黎回武漢的航班上。昨晚有個人脫了鞋子光腳飛奔在巴黎機場,左右手四個拎著帆布袋,差點誤機,那個人便是我。拖凌霄的福,我又一次坐上了商務艙,可以躺著睡12個小時,還有法國大餐可以享受。誤機那會兒,我的腦袋裡飛馳了一千個planB。

這是我第一次來歐洲,也是第一次參加國外電影節,整體一個感受:人在江湖飄,出門靠朋友。很幸運和笑意、凌霄相處的這半個月,見識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專業性和浮光掠影的歐洲風情,看了好多部心怡的獲獎電影,近距離見到了婁燁、鞏俐、小田切讓、萬瑪才旦、楊凡、張艾嘉這些可愛的電影人。每天都感覺達到了人生巔峰。

先來說一下威尼斯電影節。片單剛出來,感覺今年威尼斯好片不斷。但是陀螺去年說過也是覺得威尼斯片單看上去不錯最後整體平庸。一個月前忙亂搞定了簽證(因為現在是自由職業,一度擔心過不了,找了某寶,遞交了工作室流水,一切平安,8月中旬順利拿到了簽證)

因為第一次去,整體行程和住宿都是英語德語法語俱佳的笑意操作。我們申請的是威尼斯文化機構證件,70歐,媒體證60歐(三大里除了戛納記者證不要錢,柏林也要,但是戛納影迷不能買票,威尼斯柏林民眾都可以買票看)因為法航朋友幫忙,我用來回兩千多人民幣的飛機票坐到了往返商務艙。

威尼斯住宿特別貴,人均每天至少400-500人民幣,我們選擇了組委會指定的民宿,雖然不在電影宮麗都島,每天需要買水上巴士通票來回一小時,但是我和笑意兩個人住在一間上下層開窗見到海的屋子裡,人均200元/晚,非常划算。

所有住在這裡的都是和我們一樣申請了綠色證件的文化機構成員(大學教授和學生為主)。我們是巴黎-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巴黎的路線,所以我們機票住宿加起來才花了466歐,真的天價便宜。

威尼斯因為是旅遊城市,本地人對遊客態度很不友好,飯店也是貴得驚人。我第一天到住處放行李餓得不行,在水邊隨便點了一盆草+beer,40歐(320元)。所以我們電影節期間看片+寫稿+soshow,基本只吃一頓正餐,其他時間在電影宮裡吃非常難吃的披薩和三明治。

第一天看了萬瑪才旦導演的《氣球》,所幸導演給我留了票,所以不用排隊正好進入看,遲到了幾分鐘。入定之後旁邊有個人戳了一下我,問我你剛到啊?黑暗中發現是陀螺,哈哈。這次來威尼斯的中國媒體非常少,感覺十個指頭可以數過來。大家在討論時候,在想是不是國情問題。

《氣球》延續了萬瑪才旦導演的攝影美學,延續了人性探討,以及文化碰撞問題。給我的水城體驗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威尼斯電影節看電影和戛納一樣需要排隊,不一樣的是媒體場在首映場提前一天。因為我們不是媒體證,所以我們看片總比媒體晚一天,寫稿也會遲鈍,搶不到所謂的熱點。但是我和笑意還是堅持看完首映好好醞釀再動筆,當然提前我們也做了一些準備,讓書本編輯部的作者們寫了一些導演綜述,比如波蘭斯基事件的評價看法,這些不看電影也能完成。

就像戛納笑意看完《南方車站的聚會》,第一遍她說沒看懂需要看第二遍,我和東SIR就一起整理了車站的QA訪談,寫了一些作品回顧,最後加上笑意的第一手影評,合成了一篇影評,發在了豆瓣。在此也要感謝書本編輯部的幾位成員,在後方做好堅實擁躉,幫助整理專訪和排版,讓這次威尼斯報道做得比之前專業許多。團隊合作還是比一個人孤軍奮戰強得多。

除了媒體場,首映場優先買票的觀眾,所以熱門場次我們需要等很長隊伍,還往往排不到。所以晚上的首映我們幾次都沒看成,《小丑》等。都是等第二天早上8點重映場。《蘭心大劇院》《繼園台七號》是我們最期待的電影,畢竟是華語作品,所以非常擔心首映趕不上。萬幸我們的萬瑪才旦導演百忙中給我倆準備了兩張實體票根。

讓我們能夠享受vip待遇坐在二樓主創區域。所以《繼園台七號》進場時候,還在門口看到了楊凡導演,張艾嘉和萬瑪才旦導演熱情擁抱。《蘭心大劇院》我們坐在第二排婁燁身後觀影,還和萬瑪導演擁抱寒暄。尤其是《蘭心》那天首映後就有片方安排的酒會,如果沒看成片就去和導演交流,真的萬分不妥。真心感謝萬瑪導演的照顧。

看片期間,萬瑪導演請我們吃了一次義大利披薩,我們請吃了一頓印度菜。還和導演一起去了電影節旗下的名人照片展。

高光來自蘭心的酒會,見到婁燁和小田切讓的一刻,緊張得說不出話。這大概是所有影迷的夢想時刻吧。不過我們也沒怎麼去打擾,雖然感覺婁燁應該是很喜歡和人交流電影的。感覺他那麼純真,可愛。

笑意說在戛納車站的酒會,一堆人圍著刁亦男,她插話不上,就跟廖凡閑聊了幾句。最後我們還拿到了簽名,文末送給大家~總之這一晚的體驗讓我倆興奮了一周。

電影節期間,其實媒體場口碑是不能第一時間出來,必須等首映結束才可以打分,所以能看到一些影評人媒體場看完都沒有評分。但還是有一些自媒體按耐不住每條都提前寫。所以我們也會參考豆瓣短評,考慮這部電影要不要看。

好處是電影節期間時間實在寶貴,如果一天看4-5部,一個是可能踩雷,二是根本沒時間看發布會和寫稿子壞處是容易錯過好電影。我們這次地平線單元只看了一部《氣球》主競賽單元一大半都沒有看,比如獲獎的《關於無盡》《黑手黨不再勝利》《乳牙》。

在看過的裡頭最喜歡的主競賽數《小丑》《繼園台七號》《蘭心大劇院》,《我控訴》和《馬丁伊登》屬於無驚喜完整片目。不過現在越發珍惜看到一部好電影的機會,一個是口味越來越刁,新片層出不窮,總是看不完。

如今也是只在影展和院線大銀幕看電影,所以我看完一部電影會消化挺久,遇到喜歡的一定會寫長評或者專訪,並且有可能就邀請進行展映。這樣好像是一個完整而神聖的儀式。這些電影會在我的腦海里駐留很久成為經典。

威尼斯看到的好電影在之前推送里已經分別發過,所以不再贅述。專訪了《繼園台七號》動畫導演張鋼、《蘭心大劇院》原著《上海之死》作者虹影,也是這次收穫頗豐的經歷。

威尼斯最後一夜,數百人在門口歡欣鼓舞。雞血的電影節之後,第二天這裡即將人去樓空。這個海邊小城,誕生過這麼多藝術佳作。讓人不舍離去。

從威尼斯到佛羅倫薩,我們一頭扎進小巷裡的文創店,深深為這裡的人折服。你可以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公公,給你挑選店裡手工製作的真皮票夾。或者是一位穿著復古的女士,一邊用手編織著耳環,一邊微笑給你買單。

所有想到的創意在這條街上都可以遇見。雖然我們只有呆了一天,但我感覺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我對教堂本身興趣不大,對這種市井散發的文藝氣息深以為然。又和國內鼓浪嶼之類的商業文藝結完全不一樣。總之來了便能感受到。

到了羅馬,城市很大,卻總是少了那種小資精緻的味道。古羅馬遺迹、斗獸場當然都很經典,只是對歷史不了解,對這些也不是很感冒。

巴黎不比羅馬小,卻是另外一種風味。在一條奢侈品店街頭,我們看到一位乞討的老婦人,身邊行色匆匆的時尚女郎穿梭而過,我忍不住拍了一張,想到年初去香港,街頭同樣充滿流浪漢。

貌似現在中國街頭很少見到流浪者/討飯的,除了可能被趕到其他地方(烏魯木齊市區見到不少住在臨時塑料棚里的拾荒者),還有小城市生活成本遠低於大城市,也是因素之一吧。巴黎物價當然也是貴的飛起,市中心打車到機場50歐,吃飯和威尼斯差不多,喝的比較貴,一瓶水就要2歐,對於拿著當地工資的也就相當於國內的兩塊錢,歐洲最低工資月1500歐。

最開心的是和仰慕多年的一中學長張佳瑋約飯了,他帶我們去了一家老法國餐館,服務員都說法語不講英語。學長說他平時也不吃法國菜,上一次來還是帶著張悅然。(高中時候迷戀的女作家)。

作為豆瓣follower第一多的大拿,學長比我想得能說,他說的話就完全是他的文字體現,引經據典,一個接一個講故事。怪不得他寫作這麼快,他說完全熟能生巧。每天看書、寫作、擼貓、鍛煉、刷朋友圈、打遊戲,異常規律的生活,感覺是隱居在巴黎。也不喜社交,獨自創作,讓人歆羨的日常。

代無錫影迷問了他幾個籃球問題,學長也耐心解答,問他對離開無錫有沒有使命感,他說沒有,其實很喜歡無錫文化不被關注的小市民心理。但是他寫無錫小吃確實把這個小城寫紅了,雖然不經意,但是張佳瑋還是在傳承發揚著無錫的美食文化,每次看他寫無錫小籠包和紅燒肉我都會饞得直流口水。

和一些文人離家後不願承認自己是無錫人,而說自己是蘇州人,甚至民謠節上有一個巫婆(女作家)大罵自己討厭無錫喜歡南京相比,試問她對家鄉文化發揚做了些什麼呢?謾罵是最不管用的,學長的真誠坦率愛家還是深深打動我,立馬蜷縮成深度迷妹。一起聊了孫甘露、夏加爾、日本瓷器、中國茶道…第二天9.13趕上法國地鐵大罷工,擔心出不去,所以聊了三個小時我們就不舍地撤了…

回來飛到武漢,電影節之後血氣散盡後的疲憊和孤獨,在黑夜裡襲來。多倫多和溫哥華沒法去了,下一站成都山一和平遙。有緣再見。

文|劉小黛

編輯|張文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