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這部劇播出後,觀眾評論:「我們就該如此霸氣,不低頭,有著自己的驕傲!」

「國家給你們底氣,你們給國家臉面。」這是對外交家最具力度的形容與概括。正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熱播的《外交風雲》著重筆墨描摹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新中國外交群體,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了外交家們的英雄氣魄與無私奉獻。

自9月19日開播以來,《外交風雲》備受關注,得到了專家、觀眾、業內人士等多方力贊,被評「電視劇中的外交活歷史」。還有觀眾評論道:「我們就該如此霸氣,不低頭,有著自己的驕傲!」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該劇將鮮見的外交題材、厚重的革命歷史往事搬上熒屏,主創希望,《外交風雲》能以歷史厚重為底色,用史詩般的創作,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向歷史與未來的門,讓觀眾在回顧新中國外交征程的同時,立足現在,放眼美好未來。在業界看來,該劇不僅真實再現了共和國外交的風雲變幻,還突出了歷史的當代意義——謳歌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走向國際舞台,使新中國開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功。

《外交風雲》由馬繼紅、高軍編劇,宋業明導演。「鐵三角」的上一次合作,碰撞出了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提及創作初衷,馬繼紅說:「外交題材對很多創作者來說,是一個令人仰止的高地,是一片讓人寒顫的禁地,但同時它又是一片散發迷人芬芳的聖地。外交題材影視劇,想做,是一種願望;敢做,是一種勇氣;能做,是運氣+功力。」他們希望,《外交風雲》最終能以大題材、大人物、大視野、大主題,來揭秘歷史轉折時期的外交巨擘與外交往事。

此前,不少書籍、紀錄片、影視劇或多或少有一些反映新中國外交的片段和故事,但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外交,《外交風雲》尚屬首次。新中國外交是怎樣突破層層封鎖完成破冰之旅登上世界舞台,是怎樣團結各方朋友先後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建交,又是怎樣與對手台前幕後博弈維護中華民族的主權、尊嚴和利益,《外交風雲》正一一為觀眾揭秘。

該劇一開篇展現的就是收繳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電台、炮擊英國"紫石英號"戰艦的精彩事件,故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僅如此,從將軍大使的挑選到聯合國舌戰杜勒斯;從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舞台,到參加萬隆會議「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爆炸;從與赫魯曉夫論戰,製造「爭氣彈」,到炮擊金門打碎美國企圖託管台灣的陰謀;從打開西門中法建交,到出訪非洲廣交朋友;從尼克松訪華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劇中都有所呈現。

馬繼紅說,在創作《外交風雲》前,她用三個多月時間,先後閱讀100多本書,寫了80萬字的讀書筆記,還看了大量的紀錄片和影碟,採訪了一些老外交官。大量的案頭功課後,她的分集大綱寫了六稿,並先後召開四次專家研討會,終於敢說「釐清了頭緒」。

她透露過一個創作細節:對於宏大厚重的外交題材,想要寫好就不能把視野局限在一枝一葉的微觀世界,不能把思維禁錮在「杯水風波」的小眾情懷,必須努力培養「海納百川」的胸襟,鍛造「大河奔流」的氣勢。為此,我專門買了一個大地球儀,一有空便輕輕轉動它,看那藍色的大海、褐色的土地、標出來的一個個國家,然後張開想像的翅膀,打撈那些塵封的往事: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聯合國大會……

劇中,編劇的思路通過角色刻畫一層層流露出來。塑造毛澤東,劇本著力點在於他的睿智和膽魄,「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兩個中間地帶」的外交戰略思想、「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等,偉人看世界,總是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悟得透。

而刻畫周恩來,劇中大量展現了周總理的外交風度和魅力。「他是被世界公認的外交天才,他虛懷若谷的儒雅氣質,他接人待物的彬彬有禮,他綿里藏針的談判藝術,他無以倫比的政治智慧,都凸顯出超強的人格魅力。」馬繼紅說。

與此同時,劇本還以諸多充滿溫度的細節,來調和厚重磅礴的大格局。

《外交風雲》里有三場不同尋常的宴會:第一場是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從朝鮮凱旋,周恩來在政協禮堂為他們舉行歡迎宴會,此時毛澤東自己悄悄把收藏的毛岸英的遺物拿出來;

第二場是1959年蘇聯專家接到撤離命令,儘管毛澤東很憤慨,但還是囑託周恩來舉辦送別宴會;

第三場是1961年國內連續遭受自然災害,早就宣布不再吃肉的毛澤東惦記著在荒漠上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除夕夜,周恩來代表毛主席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宴會:被宴請的科學家們,每人面前放著一碗紅燒肉……

能撐得起大格局,又能把握住小細節,為了立體還原出新中國外交進程中的毛澤東與周恩來,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呈現,劇組請來了「偉人專業戶」唐國強與孫維民,領銜演繹「外交天團」。兩位藝術家的演繹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外交故事跌宕起伏,唐國強不愧是老戲骨」,「孫維民飾演的周總理,完全把周總理的氣質展現出來了。」

在談到自己又一次演繹毛澤東時,唐國強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年,剛剛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的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面對封鎖和挑釁,敢於說不!今天,已經挺起腰桿日漸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了更大的底氣勇立世界潮頭,迎接風雨挑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把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呈現給電視觀眾的意義所在。」

作者:王彥

編輯:王彥

視頻和圖片均由劇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