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沒有看透這個簡單的道理!為家人,請多看一眼

一、

娛樂圈裡的黃曉明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孝子。作為最喜歡帶父母出遊的明星之一,幾年之間,他先後帶父母同游英國、法國巴黎、美國夏威夷及拉斯維加斯,豪花數百萬元。黃曉明還曾被拍到為父母恭敬開車門,引導父母上車。而在娛樂圈見慣了美女明星的黃曉明更在微博發布黃媽媽年輕美貌照片,大讚「我的媽媽是女神」,並感言母親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崗位。

2015年黃曉明帶著他媽媽上一檔綜藝節目。其中有他第一次給媽媽做飯的場景,

明星平時拍戲總在外面回家吃飯都很少,更別提自在家做飯,看這架勢就知道黃曉明在家不怎麼做飯,看到他在簡陋的廚房中被煙嗆、被油濺,一臉擔心害怕的樣子。像極了平常不怎麼做飯的我們。

但是他願意花時間用給母親做飯的方式來感恩母親。因為他知道母親就喜歡這種愛的表達。黃媽媽不止一次的在鄰居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子親手為自己做飯,那種驕傲的神情跟我們小時候考了全班第一媽媽自豪的樣子一模一樣。

黃曉明還曾在微博曬出大蝦的做法,一筆一划的用鉛筆畫出做菜的步驟,雖然像個小朋友一樣幼稚的在討著母親歡心,但是仍然憨憨的透出了一種對母親的孝心。

天下父母心都一樣,有時候就子女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能讓爸媽當成一種榮耀的資本。

二、

有個國際知名的廚師叫江振誠,在法國最有名氣的餐廳里學藝十多年,轉而在新加坡開了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不可不謂成功。

其實他去法國的餐廳里打工是非常苦的,第一年整年就是干煮土豆這一個活,整個餐廳每天最早去上班的是他,最晚下班的也是他,每天睡四個多小時。而且還省吃儉用,把工資都省下來吃遍了法國所有的米其林餐廳,目的就是體驗最好的廚藝是什麼樣的,經常一頓飯下去半個月工資就沒了。但是他就一直堅持著,終於做出了一番成就。

他在他的自傳里談起熱衷廚藝這件事情的時候,談起初心源於他的母親。他母親是開餐廳的,在江振誠眼裡是非常好的廚師。他們家裡面兩個大人,三個小孩。他母親從不嫌麻煩,每一頓飯都給這五口人準備八菜兩湯。

五個人,吃這麼多,豐盛而美味。他的母親不辭辛苦的堅持每頓都為他們做這麼多好菜,堅持了一輩子。江振誠他吃了十多年,他就是這麼長大的。

無疑,江振誠是非常幸福的,而像他這樣幸福的人不多。因為像他母親這樣的人其實是不多的,因為一般人家都強調省吃儉用,不會每頓飯強調儀式感,燒這麼多菜,做飯人的水平、精力以及經濟條件都不允許。但是江振誠有這個條件,他從小就吃好吃的,然後就樹立了一個吃苦耐勞的特質,立志長大後也要做好吃的給別人吃,因為這是一種信念的傳遞。

於是他母親傳遞給他的信念就是,給人帶來幸福的方式,只需要給人做滿滿的一桌子好菜。就這麼簡單。這個信念根深蒂固地種在他頭腦里,這成了他在挫折的廚藝道路上最強大也是最持久的永動力。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總是被理性的目標所裹挾,比如說要賺多少錢,要達到什麼職位,要獲得什麼認可,這是工具理性,是功利性的目標,這些目標對人確實也有很強的推動力,但也是一種帶有毀滅性的力量。但是情感的力量,是真正的,可以把人的精神鼓舞起來,去重塑一個人的人生。

三、

有一本關於中國飲食的書,美國《紐約時報》讚不絕口,短短十年來再版了12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胡適和賽珍珠為它做序。這本名叫《怎樣烹飪和品嘗中國菜》的書就出自民國著名傳奇夫人楊步偉。到60年代已經出了27版,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楊步偉寫這本書的素材,還是當初她隨夫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時,為了提高技藝,她專門去各家著名餐館取藝。有的餐館不讓她去後廚看,她就點了招牌菜自己吃,邊吃邊琢磨,之後回家下廚做實驗。她還自製了許多卡片,記下各道菜的口味特點、配料種類、數量,等等,一道菜一道菜地搜集資料;她還用跟隨趙元任到中國各地作田野調查的機會,收集中國各地的菜譜,使這本書除了徽菜之外,還收入了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這才出了這本暢銷美國的中國食譜,這本著作在當時價值極高。楊步偉出生於晚清大戶人家,家裡有一百二十八間房子,三十四口人還有數不清的傭僕。她不僅良好教育,多才多藝還是中國第一個留日醫學女博士,婚姻美滿,工作碩果累累。她32歲結婚,一生養育了4個傑出的女兒,長女趙如蘭, 在哈佛學音樂與語音學, 後在哈佛教音樂和語言,是哈佛大學的第一位華裔女教授。次女趙新那, 學化學, 也是哈佛畢業, 回國後一直在長沙礦冶學院工作。三女趙來思, 學數學, 加大畢業,在康奈爾大學任教。四女趙小中, 學物理, 畢業於康奈爾大學,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

一個家族的興衰跟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我們常說「虎父無犬子」,人的性格除了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外,還要受到生長環境、教育等的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談舉止、處事風格、生活習慣等,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除而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理念,對子女的引導作用也非常大。楊步偉出生於名門望族,遭遇抗日戰爭,在南京淪陷轟炸中輾轉逃亡,在美國貧窮的時候撿過倒在路邊的菜和水果,還典當和出售自己的皮貨,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良好的家族作風才是最有價值的傳承。楊家的女兒們各個精英,各個善烹飪,做得出又好看又好吃的美食,這跟其母親堅韌的性格,熱愛生活,工作認真的作風關係巨大。

我們常說,看人要看他的家庭,看父母如何對待長輩,其子女就會學習對待長輩的相處之道。現今提倡「百善孝為先」,不如從回家為父母親手做頓飯開始,從一件簡單的小事開始做起。小事家事很考驗一個人,能把小事家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我們不怕他的子女不優秀,工作不成功。

最後,從這三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真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優秀的人不論大事小事都能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從小事,從身邊的人就開始認真對待。所以,我們提倡返璞歸真,放下手機,卸載外賣,工作再忙,過年過節也不要忘了回家看看,幫父母做清潔,親手下廚做餐好菜。因為這件事要是做好了,其他的事情也一定能慢慢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