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場|亞洲藝術中心參展 Art Taipei 2019|展位F02

亞洲藝術中心 Asia Art CenterArt Taipei 2019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 | Booth: F02

藝術家 Artists:

李真 Li Chen, 馮鍾睿 Fong Chung-Ray

楊識宏 Yang Chihung, 董小蕙 Dong Shawhwei

吉原治良 Yoshihara Jiro, 松谷武判 Takesada Matsutani

元永定正 Sadamasa Montonaga, 關根伸夫 Sekine Nobuo

原口典之 Haraguchi Noriyuki, 小清水漸 Koshimizu Susumu

阿凡迪 Affandi

時間 Date:

公眾開放 Public Days

10/20(日) 11:00 - 19:00

10/21(一)11:00 - 18:00

地點 Venue: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Exhibition Hall 1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No.5, Sec. 5, Xinyi Rd., Xinyi Dist., Taipei

亞洲藝術中心在2019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F02展區,將展位分成3+1個區塊,共展出11位藝術家的作品。「東方轉譯」展區是以最初的經營脈絡為主線,呈現華人戰後藝術發展樣貌;而近幾年,亞洲藝術中心的藝術版圖在持續擴張——從華人及海外華人,到東南亞及日本的戰後藝術,都在全力進行推廣和研究;自2017年「鍾泗濱百歲冥誕展」以後,開啟了對東南亞戰後藝術家的發掘,得以在本次博覽會「印度尼西亞戰後:阿凡迪」展區展出印度尼西亞表現主義巨擘阿凡迪——他以風景繪畫記錄各地的景觀與時事,更為生動地詮釋人、地或宗教的「場域精神」;「物質與形式」展區是自今年1月物派藝術家關根伸夫個展「空相-皮膚」及5月舉辦的後物派藝術家原口典之個展之後發展而出。此三個展區,可謂是亞洲區戰後藝術發展的濃縮版,並能在戰後藝術的發展中,看到全球與區域間交融的關係,以及其既開放又獨立的特質。最後,藝術家李真的展區以茶室的概念呈現一種新東方精神:「任真而境外」——展出了其最新的平面作品「銀黑系列」等,及首次曝光的早期平面創作和雕塑《普陀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任真而境外

李真的平面創作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源自於與其雕塑本身有密切關係的原稿,如大氣神遊、天燧等系列;而另一部分是李真對自己早期創作脈絡中的平面作品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系列水墨捲軸的創作,如《冰石》、《深潭光影》等,亦呈現雕塑般山水。在畫面中類似於刻紋的細微線條(呈現在《普陀山》的底座),取代了傳統的山石皴法,並展現出一種氣能流竄的自在氣息。往後更有類似於山水、文字等怪異型態的作品,夾雜李真本人創作時的心緒,融入了其中各自的趣味,再造了一種新東方精神的抽象藝術語彙,任真而境外。

東方轉譯

以東方固有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經過形式、媒材或語境的轉化,創造出「新東方」的藝術精神,就是此次設立「東方轉譯」展區的宗旨。例如五月畫會的馮鍾睿,因其受到戰後抽象表現主義風潮的影響,運用東方元素佐以抽象繪畫表現,在戰後的台灣藝術發展中扮演新時代開端的重要角色。另外一位台灣的抽象巨擘楊識宏,繼承1950年代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之觀念與風格,不再急於捕捉風雲詭譎的外部環境,轉而觀照自身的內在經驗。早期受到西方印象派影響的董小蕙,後受到老莊思想的啟發,開創了心靈意象的創作。

印度尼西亞戰後:阿凡迪

東南亞的戰後藝術家有兩個主軸分類,一是海外華人;二則是原生於東南亞的藝術家。本次展出的印度尼西亞藝術家阿凡迪,以繪畫記錄他豐富的旅遊經歷,不僅描繪了各地的景觀與時事,更生動地詮釋了人物以及地方風情,或所謂的「場域精神」。由於印度尼西亞在荷蘭殖民時期出現了一批20世紀西方藝術史學家,使得印度尼西亞當地藝術家有機會接受西方美學之熏陶,在當時印度尼西亞藝術中心「日惹」聚集了許多當紅藝術家,其創作多為對日常生活的現實寫照或是對政治的批判。固然當時主流的藝術語彙為純粹的具象表達,然而卻有著少數幾位出生於此的藝術家,並不盲從於主流藝術的形式,投身於抽象藝術的探索,在印度尼西亞現代抽象藝術史上留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物質與形式

本展區以類似於時間牆的方式呈現「具體派」與「物派」在日本戰後藝術中的關係。在日本現代藝術發展的歷程中,二戰時期可作為一個斷點。戰前,日本自十八世紀中葉就開始明治維新,打著「脫亞入歐」的口號全盤西化,藝術發展自然也受到西方深化的影響。曾為戰前藝術團體「二科會」一員的吉原治良在1954年成立了「具體派」,在白髮一雄與元永定正等人的加入後,以「不模仿他人」為宗旨,試圖在日漸式微的日本藝術中,開創屬於日本的新風貌;於1963年加入的第二期成員松谷武判,在具體派解散後,開創出更為前衛,以原始材料為基礎的純粹繪畫表現,如「溪流系列」。在六〇年末,日本戰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物派」在關根伸夫、小清水漸及後期成員原口典之的帶領下,興起了一股「物」的藝術浪潮——視材料本身為主體,從物質中找尋某種意涵和語彙。總觀兩者,同樣在追求形式與材料的本質和物性,與同時期的西方藝術達到對等甚至相互影響的關係,又如接力般將日本戰後藝術推向世界頂峰。

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區部分示意圖

The Partial Sketch Diagram of Art Taipei 2019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風林火山-源自東方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