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爸實驗解釋磁力珠「傷童」過程:分多次吞下可致腸道「亂套」

文|福林媽咪

相信有一些家長是看過關於磁力珠(又叫「巴克球」)傷童的事件的,但有一些可能並沒有注意到,也對這種玩具的危害根本不了解,所以還會買給孩子玩。

我希望,以下內容能夠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讓孩子遠離這種玩具。

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老爸評測的魏老爸,之前他發出一個痛斥磁力珠的視頻。

令人沒想到的是,一位寶媽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後隨口問了身邊的兩個兒子有沒有吃過磁力珠,結果兩個孩子都說吃了。

大兒子吃了三顆,小兒子一次吃兩三顆,吃了好幾次。

寶媽連夜把孩子送去醫院,做了檢查。

大兒子X光片下顯示有3顆在腸道內,小兒子則多達8顆!

(類似情況的孩子的X光片)

醫生每天給大兒子拍X光片,看磁力珠是否自行排出。而小兒子需要開腹手術,3天內做了兩次開腹手術才安全,第一次取珠子,第二次因為腸道有穿孔,進行了二次手術。

寶媽很不解,明明X光片上那8顆珠子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不能做微創手術嗎?

醫生給出的回復則是「你光片上看得是整齊排列的,但你並不知道每顆珠子的具體位置。」

什麼意思呢?我想看到這裡,大家還是不理解。

我們做個假設:

吞進去的前兩顆磁力珠,隨著腸道蠕動到了腸道後段,這可能耗時幾個小時或幾天,但是沒等之前的磁力珠排出,又吞進去兩顆,這時的磁力珠才剛剛被運送到腸道前段,但是前段和後段一共4顆磁力珠,感受到了吸力,「啪」的吸在了一起。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腸道長度是我們身高的8-10倍,在我們的腹腔里整齊規律的盤繞著,但是因為吞進了磁力珠,腸道的前段和後段吸在了一起,看著注意一顆一顆排在一起,但實則可能每顆珠子之間都隔了兩層腸壁。那麼腸道就不能確保通暢了。

圖片就是魏老闆模擬實驗的部分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直切把腸道的多個部位連在了一起。

說白點也就是「亂套了」。這也是為什麼那位寶媽的小兒子需要通過開腹手術取出的原因了。

但是由於珠子之間的吸力大,那麼被珠子夾在中間的兩層腸壁可能就會因為血液不通暢而局部發黑壞死、穿孔。

就像我們手裡提著裝滿物品的塑料袋,勒的太緊,血液無法抵達末端,時間久了手指尖就會發紫一樣,再久一些手指尖就會失去知覺,長時間不通血,指尖的細胞就會壞死。被珠子壓迫的腸壁也是同樣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寶媽小兒子做第二次手術的原因。

這樣的玩具,你還會買給孩子嗎?

其實這款玩具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商家為了擴大銷售範圍,宣傳為「兒童益智玩具」是與實際不相符的,因為兒童的認知能力不足,容易主動吞下或誤食,危害身體健康。

如果要玩,磁力珠更適合14歲以上的孩子玩,而不適合14歲以下且認知不足的兒童玩。

還有不少商家,商品標題當中只有「便宜」、「益智」等字樣,彷彿在打擦邊球。

很多玩具都是如此,像是彈弓、水彈槍、牙籤弩等等這些被福林媽曝光過的玩具,他們的存在本身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有的商家不去強調玩具適用的年齡範圍,就算包裝盒上寫著,詳情頁也沒有具體指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是不負責的一種態度。

但家長也有錯誤,沒有仔細詢問,給孩子買了不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玩具,又沒有告知孩子危險性,更沒有對孩子多加引導,才會導致熊孩子利用這些玩具頻頻傷人。

但還有一些玩具像某些磁力珠商家一樣故意誤導消費者,只為了擴大銷售範圍,完全不為自己的錯誤宣傳負責。

除了年齡段的界限問題,還有一些則是玩具本身的質量問題,或者設計者考慮不周,讓玩具誤傷了孩子。

例如一些需要電池的玩具。

在兒童誤食事故中,誤食紐扣電池的兒童數量不在少數。

是爸爸媽媽沒放好嗎?答案是:不一定!

有些玩具安裝電池的蓋子用手就能摳開,這對兒童來說是一個安全隱患,對於小孩子來說,好奇心強,同時他們進入手的敏感期時,會什麼都想摳一摳看一看,加之口的敏感期還沒過去,所以拿到之後,摳開蓋子取出電池,直接就放進了嘴裡。

對於兒童玩具,電池蓋子最起碼要有螺絲固定,不能被孩子輕易摳開,這才是對孩子負責的基本。

最後呼籲所有商家,對玩具的年齡界限用大字寫清楚,尤其類似磁力球這種玩具,最好再加上「遠離兒童」這樣的字樣,不要總想著打擦邊球。家長自己也要多為孩子的安全考慮,玩具不要總是跟風買。

玩具安全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需要多方努力共同監督,孩子是我們的希望,用玩具區毒害下一代,並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