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製造飛機爆炸暗殺周恩來的主謀是中共叛徒

來源:同舟共進 作者:葉永烈

核心提示:谷正文最受蔣介石稱許的,是在1955年4月精心策划了暗殺周恩來總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事件。所幸周總理因臨時改變行程,沒有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而出席萬隆會議的中國代表團中外記者11人因飛機失事而殉難,震驚世界。

德國《世界報》記者約尼·埃林(JohnnyEriing)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北京他的家中做客時,他得意地讓我觀看書架上20多本中國人的日記。他說,這是他在北京潘家園地攤上買到的。我問他收藏這些日記幹什麼?他說,通過普通中國人的日記,可以了解當年中國人的真實生活。

日記是生活的記錄,也是歷史的記錄。尤其政要們的日記,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不妨看看國共兩黨政要們的日記--

在台北拜訪「日記作家」郝柏村

已經是第七次到台灣的我,對台北熟門熟路。2011年秋日,我來到台北一條小巷深處,摁響郝柏村將軍辦公室的門鈴。胡參謀開門後,我看見93歲的郝先生西裝革履,系著藍白相間的領帶,已經坐在辦公桌前等我了。這位重量級的台灣政壇前輩,精神矍鑠,思維清晰,每天堅持游泳。他面對我的攝像機、錄音機侃侃而談。

對郝柏村,台灣媒體通常的稱呼是「前行政院長」、「國民黨大佬」或者「郝柏村將軍」。稱「前行政院長」,因為他在1990年6月1日至1993年2月27日擔任台灣「行政院院長」;稱「國民黨大佬」,因為他在1993年至1997年擔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稱郝柏村為「將軍」,因為他是台灣「一級上將」、「四星上將」,他在1978年3月至1981年11月擔任台灣「陸軍總司令」,1981年11月至1989年11月擔任台灣「國防部參謀總長」,1989年12月5日至1990年6月1日擔任台灣「國防部部長」。

三個稱呼顯示了郝柏村在台灣黨、政、軍界的巨大影響力。還有一個頻見於台灣媒體的稱呼,則與他的職務無關--「郝龍斌之父」。郝龍斌乃現任台北市市長。

我問起他給長子取名「龍斌」的含義,他說「龍」是郝家輩分,取名「斌」是文武合一、文武雙全之意。有趣的是,郝柏村的次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按照郝家輩分是「漢」字輩,郝柏村分別給他們取名「漢文」、「漢武」。從取名這一細節可以看出,郝柏村是軍人,卻很重視文武雙全。郝柏村本人就是文武雙全,他在晚年成了「作家」,接連出版了許多重要著作,在台灣廣有影響。能夠出版那麼多著作,得益於他多年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我曾經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查閱過收藏在那裡的蔣介石日記。蔣介石從1917年至1975年的日記,都完整地保存著,成為重要的史料。我看到他的日記是用毛筆端端正正寫在專門的日記本上,不論戎馬軍營,還是到各地視察,他都一天不漏寫下日記,就連當天的氣溫、氣候,也一絲不苟記下。他的日記,除了記錄每天的行蹤、公務、會客之外,也寫下自己的思想,各種見解。

蔣介石要求他的兒子蔣經國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同時收藏著自1937年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蔣介石還要求他的下屬都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郝柏村說,「談起蔣公日記,我有親切的感受。從1965年至1971年,我擔任蔣公的侍衛長,在六年近兩千個日子裡朝夕隨侍。每逢新年,我收到和蔣公一樣的日記本,因此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每年歲末,蔣公即親自把當年的日記用牛皮紙封好,命我交付經國先生。當然,我從未看過內容。」

其實,郝柏村在擔任蔣介石的侍衛長之前,就有記日記的習慣。郝柏村多年的日記,成為豐富的寶庫,成為台灣政壇的重要歷史檔案。郝退休之後,埋頭書齋,不斷推出新著。在出版社的幫助之下,系統整理、出版郝的日記,或者以日記為素材再加上郝的口述,寫成專題書籍。晚年郝柏村成了「日記作家」。

郝柏村在金門的日記,被整理成《八·二三炮戰日記》一書出版。最初由於部分內容在當時尚屬敏感話題,只印300冊,在台灣高層內部發行。1995年,郝柏村出版《不懼》一書,除收入《八·二三炮戰日記》全部內容外,還收入郝柏村軍務、政務、黨務方面的文章。

依據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的日記,進行回憶、口述,由天下文化出版社王力行女士寫成《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一書,於1994年出版,發行了18萬冊之多。

郝柏村8年擔任參謀總長的日記,由於他與蔣經國接觸密切,先是抽出有關蔣經國的內容,於1995年出版了《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一書,接著又於2000年出版了《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厚厚上、下兩大卷。

郝柏村出任蔣介石侍衛長期間的日記尚未出版,但在2011年6月推出的重要新著《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引起讀者廣泛興趣。選擇1945年至1949年的蔣介石日記進行解讀,對郝柏村而言要有足夠的勇氣,因為1945至1949年正是蔣介石由盛而衰,最後被毛澤東逐出大陸退守台灣的5年。用郝的話來說,是「從抗戰勝利到大陸失敗」的5年。郝柏村直面蔣介石這難堪的5年、失敗的5年,以中性立場進行解讀,釐清史實,總結教訓。九旬高齡的他,花費4年多時間寫作此書,難能可貴。郝柏村遜稱他是「事後有先見之明」,而這「事後」的「先見之明」,正是對歷史的反思。

郝柏村回顧說,1945年,他作為一個26歲的青年軍官,在重慶親歷抗戰勝利舉國狂歡的歲月。而到了1949年,則為大陸「戡亂」全面失敗的一年,他是參謀總長顧祝同上將的上校隨從參謀,又回到重慶,於當年12月10日,隨同總裁蔣公黯然飛離成都,飛離大陸,那時他30歲。這5年的經歷對郝柏村而言是刻骨銘心的。他說,就國民黨方面來說,老一代的當事人並未完全說出真相,年輕一代對此更是無從查考。正因為這樣,他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蔣介石這5年的日記。他說,歷史的脈絡和因果關係必然存在,不會因時間久遠而失去傳承或改變痕迹。無疑,蔣的親筆日記,是追尋該時期歷史真相的重要依據。

郝柏村還指出,「這5年的歷史,是決定台海局勢的根本,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是離不開這個根本。臍帶可以切斷,但血緣不可能中斷」。也就是說,明白這5年的歷史,就會明白為什麼海峽兩岸是一個中國--「血緣不可能中斷」。

張學良、閻錫山和戴笠的日記

國民黨政要之中,很多人寫日記,這些日記成為中國現代史、當代史重要的史料。

張學良就有記日記的習慣。1946年10月19日,軍統局根據蔣介石的密令把張學良用專機從重慶秘密轉移到台灣。1946年12月15日,台灣省主席陳儀前往新竹看望軟禁中的張學良。張學良依然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對陳儀講述了關於中日歷史癥結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張學良在日記中寫道:「彼對中日問題,有深刻認識,特殊見解。言到吉田松陰對日本尊王、吞華思想之提倡,伊藤博文、後藤新平吞華之陰謀,被認為日本侵華思想一時難為消除,美國亦將上日本人的當。並言到三十年後中日恐成聯邦,但如中國人自己不自強,恐大部分政權反落到日人之手。」這清楚表明,在西安事變10年之後,張學良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保持高度警惕。

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李立即開始與中共和談,並發表了八項主張,其中有「釋放政治犯」,提出恢復張學良、楊虎城自由。1月25日,張學良從看守劉乙光給的《申報》中,讀到8項主張。張學良在日記中記下:「23日《申報》載,政府明令,余及楊虎城,恢復自由。」

閻錫山早年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在1949年4月11日飛離太原時,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記共16冊遺留在太原。閻錫山日記為藍皮紅色豎格宣紙本,毛筆抄錄。這些遺留的日記,在2010年由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全書共60多萬字。

閻錫山寫日記的方式也與別人不同。據曾任閻錫山秘書、留居山西、年近九旬的李蓼源老先生回憶,閻錫山的日記多數並非其本人親自書寫,而是由其口授,秘書記錄。內容大致可分為六類:一為重要事件的記載;二為重要信件的記載;三為重要文件的記載;四為閻錫山本人詩詞的記載;五為感懷、警句和論點記載;六為家事、政事、夢事的記載。

李蓼源說,1941年前後,年僅16歲的他一度負責記錄閻錫山口授日記。他回憶,閻錫山口授日記在時間、數量上均無一定規律,可能一天說幾段,也可能十天八天說一段。閻說出一段兩段,他便馬上記在本子上,然後讀給閻錫山聽,如沒問題,便交給謄錄秘書,用毛筆抄錄到專用的16開紅色豎格宣紙日記簿上。

閻錫山做事仔細。他生怕自己的日記在戰亂中散失,請人再抄一份,所以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記雖然有一份遺留在太原(被稱為「留晉本」),另一份卻被他帶到台灣(被稱為「留台本」)。由於閻錫山對日記曾經做過修改,所以「留晉本」與「留台本」在個別文字上稍有差異。

1949年6月13日,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的日子裡,閻錫山於廣州宣誓就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1949年6月24日他在日記中感嘆:「到穗以來,始知國事日非,由於黨內有派系爭,有小組織爭,有地域爭。地域有南北爭、西北爭、東北爭、東南爭。爭起來無理的說人壞,有理的說己好。不說事怎樣做,只說人怎樣用……」

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隨蔣介石敗退台灣,1950年3月6日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無權無勢無兵的他,為了盡量不引起蔣介石的注意,躲進陽明山極為荒僻的菁山,度其餘生。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駕鶴西去,享年78歲。

筆者尋至菁山,訪問閻錫山鮮為人知的故居及墓地,發現閻錫山的墓碑上竟然刻著日記!

在台灣,我還注意到軍統頭子戴笠也記日記,其中部分日記已經公開,可供查閱。1946年3月17日,戴笠死於空難。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細讀戴笠日記,見日記中提及:「郭同震讀書甚多,才堪大用。」郭同震何許人也?據稱,郭同震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北平學生運動委員會書記,也曾轉到八路軍林彪的115師擔任偵察大隊長。後來被捕入獄,開始與國民黨接觸,得到戴笠的欣賞,被任命為「北平特別勤務組組長」。戴笠死後,軍統改為保密局,毛人鳳任局長。由於戴笠日記上有那句高度評價郭同震的話,毛人鳳重用郭同震。郭同震有七八個化名,用得最多的一個是谷正文。谷正文隨蔣介石來到台灣後,成為台灣保密局的頂樑柱,直接受命於蔣介石。谷正文最受蔣介石稱許的,是在1955年4月精心策划了暗殺周恩來總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事件。所幸周總理因臨時改變行程,沒有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而出席萬隆會議的中國代表團中外記者11人因飛機失事而殉難,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