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華麗的「貝斯」,對樂隊究竟有多重要?

今夏熱門綜藝,《樂隊的夏天》很不錯,我的朋友圈幾乎隔幾天就能刷到一條「新褲子真牛!」,小姐姐趙夢「又酷又美」,還有不少人表示,看完這個節目後,想去學彈電吉他了。朋友,不考慮一下彈貝斯嗎?

貝斯,搖滾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在樂隊中主要職責為低音,是連接旋律與節奏的紐帶。傳統爵士一般用低音提琴承擔貝斯的功能,而隨著搖滾樂發展,1950年代開始,樂手逐漸用電貝斯代替龐大沉重的低音提琴。現在搖滾樂隊的基本樂器配置就是,貝斯、吉他、和鼓。

不過,很多普通聽眾都反映:根本聽不出歌裡面貝斯的聲音!這可能是因為播放器材設置的問題。但是,經典的貝斯旋律真的不容錯過,比如學友哥《夕陽醉了》前奏里,那段帶著微醺味道的貝斯演奏,你肯定有印象。

或許正是因為「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現代樂隊里吉他是帥的,主唱是帥的,不能沒有吉他,而貝斯手就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小陪襯……

貝斯手的地位,不忍直視

而這點在搖滾圈也是心照不宣,更過分的是,圈裡還有一項傳統「惡趣味」,那就是:「黑」貝斯手,比如:

「你難道沒聽說過…貝斯手是一個樂隊的靈魂嗎?」

「嗯?」

「因為靈魂是看不見的呀!」

貝斯手的存在感有多弱呢?有時候,連自己樂隊的主唱也會忘記他……

由於貝斯手在樂隊里感受不到溫暖,也沒人同情,所以貝斯手們被逼只能聯合起來,甚至成立了一個「貝斯手互助協會」……

因為貝斯是低頻的震動,在樂隊中難以被察覺;又因為樂器較重,玩不出吉他手那麼多花樣。於是總被懷疑存在價值……那麼樂隊真的需要貝斯手嗎?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曾發表過一篇研究,我們的大腦對於貝斯發出的低頻節奏有天生的反應能力。也就是說,沒有貝斯手給出穩定的低頻,樂隊的節奏很容易跑偏。當你在現場聽到架子鼓底鼓咚咚咚聲音的時候,總覺得它在震動心臟的跳動,而貝斯,其實一整晚都在做這件事。它由耳入心,它低調掌控

實際上,貝斯才是「現場感」的來源!一般情況下,我們或許感覺不到樂曲有多炫,但沒貝司,你去現場都不知道怎麼抖腿甩頭了!

致敬那些偉大的貝斯手們

雖然貝斯手們經常被黑,但愛它的人也不少。有人愛貝斯的節奏律動,還有很多貝斯手克服了逆境,成為了著名的文化象徵。

比如:皇后樂隊的貝斯手約翰·迪肯,是世界殿堂級樂隊皇后樂隊的貝斯手,身為這個偉大的樂隊一員,只彈貝斯怎麼行?所以他也是一個很棒的詞曲作者,他著名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歌曲的前奏就是一段強勁的貝斯solo。

「紅辣椒樂隊」的貝斯手同樣不容小覷

邁克爾·巴爾扎里,是公認的天才型貝斯手,有史以來最好的貝斯手之一,2009年滾石將他評為世界第二貝斯。

那麼世界第一是誰?那就是「黑色安息日」樂隊的貝斯手吉澤·巴特勒,他不僅是貝斯手,還是英國著名的音樂人,一流的詞曲作者。在組建「黑色安息日」之前,他受約翰·列儂的影響,一直擔任其他樂隊的吉他手,黑色安息日組建時,吉他手湯尼明確表示,樂隊只能有他一個吉他手,不然就退團;巴特勒很無奈,只要由節奏吉他轉為貝斯,從此,世界第一的貝斯手誕生了。

還有「誰人樂隊」的貝斯手約翰·恩特維斯托,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偉大的貝斯手,他是第一個彈奏主旋律的貝斯手,對後世的貝斯手影響極大。他還是科班出身的音樂家,7歲學習鋼琴,11歲開始吹奏小號——由於他的大拇指非常突出,像是天生就是為彈貝斯而生,之後轉為搖滾樂隊的貝斯手,也成為了最偉大貝斯手之一。

這裡想對所有貝斯手們說:這麼多年,因為不了解,沒有太待見你們,真是對不住,感謝你們,給了我們節奏感,一給就是那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