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濟公》,兩個主演,呂涼是過客,游本昌已成半生緣

「鞋兒破, 帽兒破 ,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兒破「

相信這句歌詞不光70後80後會唱就算是90後也會有很多人非常熟悉,只要聽到這句歌詞很多人的腦海里立刻就會出現一個整天扭著胯走路的瘋和尚形象,這就是濟公。

濟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說人物,但是真正讓這個形象具化起來,大多數人還是從八十年代的那部連續劇《濟公》開始的。當然也是由於這個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後家長催促筆者洗澡時就會用那個固定句式:你看你髒的都跟濟公一樣了。

一、 分段播出的《濟公》

《濟公》最早是由杭州電視台拍攝的,為啥是杭州電視台呢,還不是因為靈隱寺在那裡嘛,就像河南台拍《包公》、山東台拍《武松》、長春拍《康德第一保鏢傳奇》一樣,近水樓台先得月。

《濟公》剛一播出就轟動全國,不客氣的講和同期的譯制電視劇以及港台電視劇比起來其火熱程度絲毫不遜色。

一開始播出的《濟公》只有六集,每集一個小故事,這樣的結構非常有利於重播,觀眾不論從哪集看都不影響觀看效果,所以很多人都意識不到《濟公》到底有多少集,反正翻來覆去看到的都是那幾個故事還百看不厭。

而到了1988年,新的《濟公》出來了,不過這次似乎變了裝束,筆者印象中好像濟公的衣服整齊了一些顏色也深了一些,不過風格還是沒變。

然而很快又有一款新的濟公出現了,這版的濟公不光衣服換了,連人和電視片頭都換了,主演從游本昌換成了年輕的呂涼,主題曲從《哪裡有不平哪有我》換成了《蒲扇兒搖搖》。雖然新版《濟公外傳》的故事性也不錯,比如那個飛來峰和姚二山施五六的故事就很有意思,但是濟公換人還是給一些觀眾的心靈造成了「創傷」。

後來才知道,原來《濟公》一共有十二集,1985年播出了六集,1988年接著播出了兩集,然後時隔半年又換人播出了四集。這種十二集的電視劇分成三段拍攝和播出的現象在我國電視劇史上也是沒誰了。

二、 游本昌和呂涼

說到濟公,絕大部分人眼前立刻浮現出來的形象非游本昌老師版的濟公莫屬。

游本昌生於1933年,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科班出身,他一直投身的是話劇舞台居多,年輕時也是帥哥一枚。沒想到臨到快退休前,53歲的他卻迎來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巔峰。從《濟公》開始,游本昌的下半輩子基本上就和這位瘋和尚無縫對接到一起了,這一點相信章金萊老師也是感同身受。

雖然周星馳和近些年的陳浩民也演繹過不同的濟公形象,但對於濟公研究最透最深入人心的依然還是游本昌。

呂涼能夠出演濟公,應該是因為上海電視台的介入所致。公平的講,如果沒有游本昌的珠玉在前和先入為主,憑藉呂涼的表現他也同樣是一版出色的濟公,而且他出演的《濟公外傳》四個故事比起游本昌之前的八個故事來更為精妙也更為深刻,無奈他已經難以撼動游本昌老師的形象了。

雖然呂涼對於濟公來說只是匆匆過客,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他這個著名海派演員的高超演技,也許沒有將自己和濟公綁定也是一種幸福,相信馬德華老師一定會很理解。

三、《濟公》為何會如此走紅?

首先,《濟公》是在《濟公傳》這種民間傳說基礎上改編出來的,它本身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這一點和同時期的《西遊記》《紅樓夢》以及《武松》走紅如出一轍。

其次,《濟公》在民間傳說基礎上進行的改編更容易被群眾接受,十二集的故事裡《濟公》始終傳遞的是一種輕鬆的,快意恩仇的懲惡揚善精神,壞人總會得到懲治但也並不會像《濟公傳》那樣過分,好人更是一生平安,這種最樸素的情感傳遞恰恰最容易打動普通的群眾。

最後,不知道其他人看《濟公》時有什麼感覺,反正筆者有時候是將《濟公》當做《哆啦A夢》一樣去看的。那就是濟公不管在什麼時候總會有辦法和法術去解決問題,時不時還會給觀眾秀一下自己的技能庫。比如那個始終裝不滿的酒葫蘆就曾經讓筆者無限著迷。換個角度講,《濟公》可能算是比較早的爽劇,觀眾在看《濟公》時會因為濟公的無所不能而得到愜意的感受。

結尾說一下這十二集《濟公》中筆者最喜歡的幾個故事,一個是「陰陽淚水」,尤其是濟公將父女二人目光牽到一起打結成死扣的橋段,那個表演非常滑稽以後也經常被筆者用到和同學同事開玩笑上。另一個則是「大鬧秦相府」,濟公各種懲治壞人的招數讓人應接不暇,堪稱最精彩的一集。還有一個就是呂涼版的那個「點化幺二三」。

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對這部三十多年前的電視劇《濟公》還記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