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揭露人性

《驢得水》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更多的像是生活中我們反照。

《驢得水》作為喜劇片可以算是一部良心製作。但是說是喜劇未必有點說不過去。從故事歡樂的開始到悲慘的結尾,看出了我們的五味雜陳。而前後大喜大悲兩相照,在看似荒誕搞笑的劇情發展中不知不覺卻濕了眼眶。一個小問題演成了一部悲劇,一個故事詮釋了人性。

故事起因圍繞著一頭驢的開始,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小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醜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張一曼全劇終最悲慘的角色,她聰明,能幹,無疑她是美麗的。雖然她嚮往自由,行為看起來有點放浪不羈,但是她本性不壞. 她彷彿性角色蘇醒的代表。拒絕一個男人的追求可能是怕麻煩也可能是怕重蹈覆轍,往往這一類人的背後都會有一段故事。她有著超脫當時觀念的性思想。只是她的這些思想,在當時人的眼中看來卻是不能容忍。樊魁山,孫校長,特派員,銅匠,一步一步地毀掉了她,她的死,是解脫,因為那個時代容不下她超自由的觀點。

裴魁山我覺得是全劇中最令人討厭的一個人,他自私自利,唯利是圖。他對張一曼的好,既是一廂情願的善意揣測,又是得不到就毀掉你的獨佔欲。從穿上裘皮大衣的那一刻開始,也是成為了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的開始。我們對這種人鄙視但是生活中卻這樣的人不見少數。電影本身就是生活的刻化。

銅匠原本是一個質樸無華,無欲無求,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善良單純的人。後來被培訓,被教化,被「睡服」,他心裡的不安分守己被激活。他不再是單純的動物,後來的不擇手段讓人後背發寒,從起初的淳樸老實到最後的壞的那麼徹底。他或許不是一步一步變壞的,只是無知限制了他的本性,也許他本身就是私自利的人。這個角色和《一出好戲》中張藝興的角色有點相似。

槍聲的開始伴隨著鐵男這一角色的崩塌,少輕狂不屑一切,個性格耿直。前半部分中他的熱血,敢做敢當伴隨著一聲槍聲灰飛煙滅,他卻總是在武力來解決問題。英雄主義似乎是架設在虛無之上的。最終的他英雄主全部崩塌,在權勢和生命面前低下了頭,我不曾看不起他,或許我們經歷過子彈擦頭後也會這樣。

校長懷揣著美好的教育夢的一個人,他的出發點並沒有問題,理想抱負看起來也十分高尚,然而諷刺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卻是一個最擅長利用道德綁架的人。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去掩蓋之前的謊言。他造就了悲劇的開始,也把理想推向了滅亡。表面上的深層大義,把大家逼到了絕路。

特派員本身就是一個反派的設定,就是這個一個角色似乎表了當時的政府階層有多麼黑暗,有這樣一個政府當時的人民怎麼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佳佳是全劇僅存的一絲正義意志,或許因為她還小,還心存美好,才沒有被同化。揭露醜惡罪不同流合污,她善良也清醒 但是也流漏出一點幼稚的氣息,解決問題也需要有謀略。

這樣一部電影值得我們去深思。看完這部電影有多少人還會留露出笑容。是人性本就如此還是在正義和善良根本比不過利益。誇張的劇情可能脫離了現實。但想想現實生活中未必就沒有類似的事情,電影本身就來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運營,願看完電影夠引起內心深處一絲不願意承認絲共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