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重映狂攬9.87億,《霸王別姬》能否再現奇蹟?

【吆雞】

近日,《霸王別姬》即將在韓國重映的消息傳遍了影迷圈。據韓國媒體報道稱,《霸王別姬》重映檔期從之前的3月25日調整為4月1日,而這一天也正是張國榮逝世17周年紀念日。

對觀眾來講,經典電影重映已經不再是一樁稀罕事。自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經高標準修復後重新上映以來,電影圈開啟了經典電影重映的風潮。十年中,《東邪西毒》《大鬧天宮》《泰坦尼克號》《千與千尋》《侏羅紀公園》《一代宗師》《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龍貓》《千與千尋》《海上鋼琴師》《美麗人生》等一系列盤踞在各大「必看」榜單的電影從線上走入線下,從VCD走入高清4K,為眾多影迷帶來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

然而,並非所有的經典電影重映都能夠有所斬獲。奧斯卡高分電影《美麗人生》在2020開年即遇冷,上映5天,票房不足3000萬。

而不久前與其同為文藝片重映的《海上鋼琴師》則一舉拿下1.4億票房。

兩者之間頗為懸殊的票房忍不住讓不少人開始思考,隨著老片重映逐漸常態化,如何做好經典好片的二次營銷?

找準定位、細分人群、精準營銷,老片重映不能只靠情懷

經典電影的二次營銷,做好定位很重要。比如同為文藝片的《海上鋼琴師》與《美麗人生》,前者的受眾雖然看似不如後者廣泛,卻由於對片方觀影人群做了更為清晰的定位,從而斬獲更多票房。

這款備受好評的中國區紀念海報由頂尖設計師黃海親自操刀,在畫面中既沒有突出好萊塢影星也沒有強調故事,而是以簡單的構圖傳達齣電影詩意般的內核,瞬間擊中影迷的心。可見,在「文藝」這個大辭彙下,《海上鋼琴師》的片方對觀影人群做了更為詳實的劃分,將觀影人群直指文藝愛好者中的浪漫青年。

除了要找準定位細分觀影人群外,老片的「新」營銷同樣重要。

同為紀念張國榮的電影,《東邪西毒》在重映之初就沒有濫用「榮迷」牌,而是不斷為電影增加「新技能」。

與原片相比,《東邪西毒終極版》在宣傳上就不斷強調「高標準修復」「導演重新剪輯」等方式為影片賦能。無獨有偶,在泰坦尼克號沉船100周年的2012年,風靡全球、家喻戶曉的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則以「3D修復」的方式沉入院線,狂攬9.87億票房,至今無人能敵。相信以《泰坦尼克號》的知名度與年輕小李子「球草」的號召力,即使不打出「3D修復」的旗號也能夠吸金無數。然而,片方卻仍然選擇通過費時費力費錢的 「3D修復」方式進行重映,除了「敬業」之外,其對影迷的回饋和尊重也是實實在在能為人所感知的。

在這之後,高清修復和3D轉製成為了老片重映的標配,更有電影《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還打出了「未曝光片段」的「加長紀念版」新玩法。配合「人人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話題營銷,《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2017年收穫1.78億票房。

通過上述種種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營銷人一定要弄清楚是哪些「流量」在為老電影的二次上映買單。

此外,還有一種借勢營銷也不得不提。

2009年,藉助「瑪雅預言」和「中國元素」火了一把的末日災難電影《2012》,通過影片中的2012年「寓言時間」再次重回院線,充滿幽默感和惡作劇式的「歷史呼應」加上「3D專制」使得《2012》票房小爆,最終收入1.37億票房。

老版《倩女幽魂》則更是藉助劉亦菲版《倩女幽魂》上映之際再次重映,新老交替互為話題。

通過以上種種案例,我們不難總結出,經典電影的重映到底自帶的是哪些「流量」——他們既是在模糊不清的VCD畫質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也是豆瓣高分電影愛好者。口碑、導演和新技術是最吸引他們走進影院探索電影的「關鍵詞」,文藝、品質和情懷也是他們的「觀影底色」。而這些描述僅僅是他們作為資深電影愛好者的一些標籤,卻並不足以概括他們的全部興趣。

老電影的新營銷,除了打對打好「情懷牌」,還必須要找出「老」與「新」的結合點,鞏固「自帶流量」,吸引新生的觀影人群,為電影賦能,為經典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