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看哭萬人,但我想說它不值得,真正感動的在於此……

這個春節,因為武漢疫情,整日宅在家裡,而作為第一部免費給大家放映的電影《囧媽》,就成了此熱點話題。

《囧媽》這樣的電影,只能證明其免費播放給大眾看是對的選擇。因為這種電影只不過是一種現象級,一次性消費品,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卻沒有可能。不是說它沒有在疫病圍城的時刻帶來娛樂和歡樂,而是說沒有給觀眾應有的啟示或者是帶來的想法很少。

如果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則是把醜惡、虛偽的東西戳破給人看。

「囧」系列的第一部,即2010年的《人在囧途》就遵循了這一規律,取得了頗為「驚艷」的效果。《人在囧途》觸碰了當下中國的一處隱痛,即階層分化。一個冷漠的、「理性」的、「有品位」的成功人士李成功,由於某種機緣,遭遇了仍然保持純樸道德的擠奶工牛耿,同時不得不開始一段他已感到陌生的「底層社會」生活——坐綠皮車硬座車廂、住60元一晚的小旅館等。李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囧態,暴露了他的自私與虛偽,牛耿成了他的一面鏡子,照出了他的渺小,也使他得到了拯救。

其實,真正優秀的影片,都具有敢於觸碰現實的特徵。比如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就觸碰了美國最為敏感的種族問題。

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影片滿足了他們內心對於情感的需要,由於每個人的成長、閱歷、性格、喜好不同,對一部影片有不同的感受是正常的。

首先整部電影是圍繞著兒子被迫陪著母親坐火車去俄羅斯完成心愿展開的,展現了家庭中的親情、愛情,相愛相殺,最終在經歷後,慢慢理解了別人,醒悟了、明白了愛的真諦。我覺得,中年人應該比較有同感,上有老,下有小,經歷了兩輪這樣的相愛相殺,本來都是出於對對方的愛,卻不知變成了對對方的傷害。現實中,這樣的親情、愛情,這樣的家庭太多。不是我們不愛,而是愛的理念,愛的方式、方法出了問題。

影片中有一段話觸動頗深,妻子張璐說給丈夫徐伊萬,兒子徐伊萬也同樣說給自己的媽媽,這句話可能適應好多人: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我,我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是的,好多親情、愛情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想改造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對方,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在微博上曾看過一句話,深表認同: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愛一個人,就應該讓那個人成為更好的他(她)自己。一個人最幸福的事,也是成為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愛是成全,而不是毀壞。誠如影片最後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我想這就是影片想要告訴人們的。

最後,這個宅家的春節,關心著疫情動態,感動著那些大愛無疆的醫務人員和各界愛心人士,也感謝這部溫情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