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鷹墜落》到《解放·終局營救》細數那些殘酷激烈的城市巷戰

將於12月27日公映的《解放·終局營救》以平津戰役總攻前夕為背景,聚焦了戰火硝煙下的人性與真情。作為平津戰役的主戰場,影片中的天津城在戰爭的蹂躪下變得破爛不堪,這場大戰是我國近代史上少有的大規模城市巷戰,該片也成為華語同類作品中,少見的以城市巷戰為主題的電影。

「巷戰,城市之內接戰也。」這是宋代理宗朝學者趙升為這個詞下的定義。巷戰是隨著城市發展和戰爭規模的擴大而產生的作戰樣式,它自古就有,《水滸傳》宋江征方臘里的杭州之戰就是典型的巷戰,只要有城市和戰爭,就少不了巷戰。

短兵相接,貼身肉搏,結果往往慘烈無比,巷戰也因此被戰爭軍事迷們所喜愛,更成為大銀幕上戰爭電影吸引觀眾的一大利器。但考慮到拍攝巷戰不但要涉及複雜的布景搭建,還要考慮城市作戰的空間感,極高的拍攝難度令很多創作者望而卻步,因此關於巷戰的戰爭片鳳毛麟角,不過但凡涉及到巷戰的電影,都很精彩。

《黑鷹墜落》是現代特種兵作戰最經典的真實場景再現,也被譽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巷戰電影。本片是巷戰中少見的進攻方弱勢的案例,在電影中,不熟悉的地理環境和判斷失誤的作戰計劃,使得美軍在「摩加迪沙之戰」中大敗,這是美軍在越南戰場上最慘烈的失敗。

演員們在拍攝之前參加了軍事訓練與理論指導,並訪問了陣亡者的戰友和親友,對這場戰鬥以及當事人心態有著感性的理解。本片是戰爭電影中巷戰技巧最為成熟的一部,堪稱教科書級別,幾年之後,FPS射擊大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複製了這一經典段落。

此外,還有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比起開場25分鐘的諾曼底登陸,電影結尾處的巷戰雖然不如前者轟動,但拍攝難度更大,用30分鐘展現了二戰中最全面、最專業的巷戰段落。

小分隊守護著敵區的一片斷壁殘垣,面對兵力幾倍和配備重型武器的進攻方採用定點狙擊、房屋掩體突襲、上下點交互掩護等作戰方式。劇組在英格蘭一個廢棄的英國空軍基地,鬼斧神工地建造出一個滿目瘡夷、殘垣斷壁的法國鄉村,本片的軍事顧問,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戴爾·戴伊制訂了一個包括如何將敵人引進小鎮,如何伏擊敵人,如何打擊敵人坦克的戰鬥計劃,片中專業級的巷戰戰術也是出自其手。

刻畫城市巷戰,一直是我國戰爭電影的短板,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得80年代的《血戰台兒庄》幾乎成為了國產戰爭片中關於巷戰題材的獨苗,直到2007年的《集結號》的出現。

比起以往的國內戰爭片,本片開場達到了更高的技術層面,參與《太極旗飄揚》的韓國團隊製作了這一段描述慘烈戰鬥的場面。不過與其關注製作方的問題,倒不如細想下《集結號》的戰爭場面為國產同類電影所帶來的質變,這段場面雖然時間不長,但突出了巷戰的慘烈,塑造了當時中國大銀幕上最真實的戰爭場面。

如今這個「最真實」要被《解放·終局營救》打破了。

該片幾乎算得上華語電影首部以「大規模城市巷戰」為內容的戰爭電影,為了還原70年前斷壁殘垣、戰火橫生的城市亂象,劇組在拍攝現場實地建造了一座天津老城區,也搭建了包括1:1比例的天津解放橋、西開教堂、百貨大樓建築內景、屋頂群、下水道等一系列當年老天津城裡的獨特建築,一下子就將觀眾帶進了那個特殊的年代。

同時在拍攝中也涉及天上、地面、地下、河道全方位的準備工作,如此大手筆在華語同類題材上實屬罕見。大到場景的合理搭建、爆破戲的真實感,小到槍械的使用,群演的表演狀態,都傳遞出了整個劇組對這部電影的嚴要求和重視之意。宏大的拍攝場面換來的是令人震撼的戰爭場景,給人的感覺是硝煙與戰火無所不在,呈現的是一幅炮火連天、無處躲藏的戰爭慘烈畫卷,彷彿瞬間穿越回70年前那個每一寸土地都在爆炸和燃燒的戰場上。

在如此慘烈的環境下,更能反映出當時小人物的偉大。解放的槍聲已然打響,營救生命刻不容緩,以周一圍、鍾漢良為首的戰士們全都拿起武器嚴陣以待,只為救下每一個人,等待著黎明的到來。「追尋著沒有戰火的世界」是他們所有人的共同理想,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要為中國解放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這種大義讓所有人為之震撼,也讓人更加期待12月27日上映的電影《解放·終局營救》,讓我們影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