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董潤年: 邀請「光」擔任自我與愛情的考官

相愛的人雙雙消失。

寫出這種故事的董潤年是否很殘酷?

不,對比最初的腦洞,他其實很善良。

「最早的靈感是UFO飛船把人抓走,那個飛船比月亮還要大,一直懸浮在空中,艙體透明,我們用望遠鏡可以看到裡面那些被抓走的人。這是個極大的悲劇。」

眼睜睜看著相愛的人被抓走,留下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帶著這樣的思考,董潤年醞釀了一個故事,一個考驗自我與愛情的故事。

對於故事的呈現形式,董潤年沒有像以往一樣只是擔任編劇工作,而是向一部電影的最高統籌——導演工作發起了挑戰。

日前,董潤年帶著首次執導的作品《被光抓走的人》(以下簡稱:《被光》),接受了記者的專訪。這位編劇界的資深前輩、導演界的矚目新人,極其真摯地分享了他的新片拍攝故事、編劇轉導演遇到的問題以及對電影市場的一些看法。

寫故事:做減法的過程

「影片中的光好比是一面鏡子,它照見的是你自己。」

從UFO的腦洞開始,一直到12月13日公映,《被光》的籌備將近六年,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如果按照董潤年最初的想法拍攝,影片會是一部特效大片。他嘗試著寫了故事大綱,但是寫著寫著,發現劇情走向偏離了自身最初想要表達的主題,而且成本太高。

找不到符合心意的核心故事線,這讓董潤年備受困擾,直到某一天的早上,太太應蘿佳給了他一個重要建議:抽象一點兒,做減法。「她說,你試試用光。」

或許是相愛的人心有靈犀,應蘿佳的一句話撥開了董潤年心中的疑團。愛情是一道光,在愛情中的人看世界都是閃閃發光的。另外,天空中照下來一束光,有一種宗教意味,這在董潤年看來,也是一種隱喻,符合他想表達的主題。

就這樣,影片在2014年左右最終確立了光的概念,劇情也由UFO拆散愛侶變成了讓光一起抓走相愛的兩個人。

為了呈現光照之下的眾生相,董潤年想了很多故事。但是迫於時長等原因,他必須像對概念做減法一樣,對故事也要進行刪減精華。

最後《被光》留有了四條平行的故事線。分別一對中年夫婦的信任危機、一位都市女性與第三者的「尋夫」之旅、一對青年男女的炙熱愛戀與一位街頭混混的自我救贖。

雖然每個人物的性格和生活經歷迥異,但是他們都在這場光照中,受到了極大的考驗,對自己進行了思考。這也是影片的主題:人應當如何真正找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展現最真實的一面,無須羞恥與愧疚。

圍繞著主題,整部影片的劇本經過三次大改,除了最初UFO換成光的設定,剩下的兩次大改均和人物有關。首先是黃渤飾演的男主角武文學,人物最初的職業不是老師。

「後來我在寫故事和台詞的時候,發現這個光其實是對大家的一次考驗,相當於是一個考試,同時我又希望主角是一個特別溫和的普通人,那就乾脆設定為老師好了。平時他考別人,現在生活考他。」

其次是白客飾演的筷子。這個人物在原本的故事線中只是配角,但是在寫的過程中,筷子彷彿擁有了生命,不斷跳出來向董潤年招手:看到我,看到我!

「筷子好像在暗示我,他才是那個故事裡劇情裡面最有趣的角色。所以到最後第四稿的時候,我不要擰巴了,換成他為那條線的主角。」

做導演:一切水到渠成

「我從小就有一個導演夢,一直想當導演。」

其實翻看董潤年的簡歷,很容易發現,成為導演是他必然的人生歷程。董潤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先後取得了影視導演專業本科學位以及電影學的碩士學位。

只是在他畢業的時候,給到青年導演的機會並不像現在這麼多。說到這裡,董潤年的眼中露出了一絲遺憾。

「那是2003年左右,如果現在是影視行業的寒冬期,那時候就相當於是冰川期。我們學導演的同學基本都找不到什麼機會做導演,甚至去影視公司或者劇組的機會也少之又少。當然那時候就算讓我拍,我也沒有想好拍什麼東西。」

董潤年發現既然大學畢業後沒有做導演或者其它入行的機會,那就乾脆和好友一起寫個原創劇本吧,於是本科畢業的他和他的好友同學一起寫了一個古裝情景劇劇本《清明酒家》,而這個劇本迅速得到了影視公司的賞識,被拍了出來。

由此,董潤年進入了編劇的行當。他逐漸發現編劇裡邊的名堂很多,可學的東西也很多。他不停的寫,寫了十年之後,他站到了國內編劇的一線位置,與此同時,做導演的想法依然堅定,從未停止。

為了實現夢想也好,跳出舒適區也好。到了2014年,董潤年認為時機已成熟,他應該去做導演了。

「基於自己在劇作方面的實習積累,包括各方面資源人脈的積累,自然就想做導演。這個過程中,我拍了網劇,也拍了短片。長片一直在找合適的機會。我不是特別焦慮的人,希望做事水到渠成。於是一晃又四年過去了,到了2018年,我心裡覺得時候到了,可以拍電影長片了。」

對於董潤年來說,由編劇轉導演的最大難度是工作習慣問題。作為編劇,原本只是在文本里創建故事,只要自己想通了,落筆就好。編劇是一個在工作中可以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崗位,

但是作為導演,需要把想通的東西表達出去,需要通過各個部門來實現它。這就需要溝通,需要管理,需要推動鼓勵其他人的工作和創造,但同時還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確保每個人對於電影的理解是一致的。

轉型並不容易,不過慶幸的是,首次擔任導演的董潤年,並非孤身一人,他得到了很多的支持。在他的背後,有整個行業最優秀的人,包括著名導演寧浩、姜文的御用攝影指導謝征宇、寧浩瘋狂三部曲的美術指導張曉兵、華語錄音泰斗杜篤之等等。

選演員:命中注定主角是黃渤

「拍攝的過程總體來看是很順利的,有運氣的成分,但我覺得最主要的是這些主演主創的專業性,讓一切創作和劇組運作變得順滑。」

不僅幕後的主創給力,台前亦是如此,特別是影片的第一主演黃渤。據董潤年透露,在《被光抓走的人》最開始選演員的時候,並沒有敢想可以邀請黃渤。

那個時候,他不敢想大演員,覺得自己能把電影拍出來就行,選角的要求是合適就行。但是當他開始排查中國的男演員的時候,發現黃渤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巧合的是,影片的男主角性格確實和黃渤本人很像,細心體貼、溫柔細膩,讓人很有安全感,和大家在銀幕上看到的感覺非常不同。

他開始思考黃渤的可能性,後來心想既然覺得合適,也不能因為演員名氣大就不敢去嘗試。

隨後,董潤年將劇本給到了黃渤,黃渤對劇本和人物都很喜歡,但是當時的黃渤並沒有合適的時間。但他和董潤年說:我雖然沒有時間出演,但我可以跟您聊聊,幫你出出主意。

這一出主意,黃渤把他的表演經驗、導演經驗、劇本想法、拍攝節奏、場景建設、人物挖掘等等經驗全部傾囊相授,和董潤年越來越投機,最後居然運氣很好,黃渤有了一個空出來的檔期,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就這樣,通過《被光抓走的人》,觀眾看到了黃渤的另一面。此外,包括王珞丹、譚卓、白客、黃璐等演員,也都在影片中展現了與平時完全不同的形象。

後記

「我做這部影片最感激的是當我選擇了不同以往的創新類型的時候,從投資公司到主演主創,大家都支持了我。創新是需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的,但是在這個影視的寒冬期,越是想要過冬其實越是應該創新,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趟出一條路來。所以我認為大家都說資本寒冬,其實創作寒冬才是最可怕的。」

在採訪的最後,董潤年與我們聊了他對未來創作的想法,他說他沒有固定的類型喜好。正在開發的項目既有喜劇商業片,警匪動作片,也有小成本文藝片。「我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不給自己設限,對很多題材都充滿熱愛。但最終我什麼時候拍,就看哪個題材開發的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