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 動畫片最受歡迎? 《三隻小豬》主題曲最流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經濟崩潰後,人們最先拋棄的就是這部梯子。著名作家約翰·斯坦貝克抱怨道:「當人們破產的時候,他們放棄的第一樣東西就是書。」手頭緊張後,買書的人寥寥無幾,在一年時間裡,芝加哥沒有一家圖書館買過一本新書。圖書的總銷售下降50%,據布朗出版公司報告,1932—1933年是這家創立於1837年的公司所經歷過的最糟糕的年份。

很多美國人放棄閱讀時,收音機卻成為「剛性需求」。只要有收音機,在家裡可以端坐不動就能消磨時光。1929年,收音機均價在100美元以上,當時全美約有1200萬台收音機。大蕭條時代,收音機銷售價降低,聽眾也越來越多。在1930—1932年間,400萬個家庭購買了收音機,到1940年初,2800萬個家庭共擁有4400萬台收音機,覆蓋了總人口的86%,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五花八門的新聞、政治、廣告和娛樂節目。

大多數娛樂和運動商品的銷售額都在嚴重下滑,城市運動俱樂部、鄉村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和網球俱樂部,在大蕭條時代下降了一半,僅高爾夫俱樂部就損失了大約100萬會員,在嚴重的財務壓力下,許多私人高爾夫球場都被賣掉。簡單廉價的家庭遊戲拼圖、跳棋、國際象棋、十五子棋、投擲套圈和蹄鐵卻變得大受歡迎。在羅斯福總統帶動下,集郵也流行起來,集郵者的數量從200萬增加到900萬。

演藝界遭到重創,紐約市86家合法劇院中,只有28家還能維持演出,大蕭條開頭幾年,電影院也關閉了1/3。但是,在當年看一場電影平均10美分的時代,電影畢竟還是廉價的大眾娛樂消費品和在兩個小時時間裡製造夢想、逃避現實的絕佳途徑。

/約 1931年,紐約,人們湧向劇院觀看查理·卓別林的最新電影《城市之光》

好萊塢電影工業在大蕭條時代迎來其歷史上第一波小高潮。到1939年,全美有15000家電影院,年度票房收入增長到了將近7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每年花25美元看電影。大多數電影的內容都是為逃避現實的觀眾講述俊男美女們的奢華和傳奇。觀眾們在現實生活中痛苦不堪,他們來電影院喜歡看到浮華美好的故事,以暫時麻痹心靈。

表現現實主義痛苦題材的電影很難贏得票房成功,查理·卓別林也許是罕見的例外。他製作的那些電影誇張展現了大蕭條時代的側影。1931年的電影《城市之光》,簡短地觸及了對失業的諷刺,卓別林扮演一個飢腸轆轆的流浪漢,勸阻一位經紀人不要自殺。卓別林拍打著自己瘦弱的胸膛,力勸那位大塊頭巨人振作起來。1936年的《摩登時代》表現了一幅機器時代嚴格統一化管理的圖景,最後這個小人物在流水線工廠里發了瘋。

沃爾特·迪士尼和輕鬆愉快的動畫片在大蕭條時代最受歡迎,米奇老鼠、白雪公主、匹諾曹,一系列老少咸宜、膾炙人口的經典形象都誕生於大蕭條時代。最契合當年時代精神的也許是《三隻小豬》,這部彩色動畫電影的主題曲《誰怕大壞狼》在當時的酒吧里風行一時,藍領階層尤其喜愛這種旋律簡單的兒歌中蘊含的抗爭和樂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