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 爸爸》導演再推新片, 高考話題映照現實, 有望引進中國

《最初的夢想》是2019年寶萊塢票房前十的電影,導演又是曾執導過《摔跤吧!爸爸》的涅提·蒂瓦里,加之其溫情、喜劇的題材(這是印度電影最擅長的類型),讓我對它有了不小的期許。

然而,在看過之後,個人覺得,也就勉強及格吧!

影片的主角是名叫帕塔克的中年人,他的兒子拉加夫在高考失利後,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選擇了跳樓自殺。所幸,由於及時搶救,拉加夫並沒有死去。望著滿身傷痕的拉加夫,痛心的帕塔克在床前,敘述起自己念大學的往事。

當年,他一進大學,就被倒霉地分配到了臭名昭著的H4宿舍樓,這幢樓里住著的全是各種世俗人眼裡的「失敗者」。

如滿腦精蟲、愛看黃色書的性傻;

一遇到困難,就只會喊「媽媽」的媽咪;

毒舌的酸酸、酗酒成性的......(不好意思,這個強行裝嫩的大叔叫啥我給忘了)

影片的開篇還是算有趣,但隨後的故事卻漸漸陷入了沉悶。

為了與「失敗者」對應,片中增設了所謂的「成功者」——他們身懷絕技、言行體面,住在裝修華麗的H3樓里。

儘管,影片並沒有對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作任何闡述,但還是輕鬆地以自己的內在邏輯與標準,劃分出了兩個處於對立面的階級,落於下風的底層階級(H4樓),毫無意外的雖然差勁,但卻品德好,佔在上風的上流階層(H3樓),也不出預料地雖然出色,但品德差,後者對前者充滿了鄙夷,前者則因自尊受損,憋了一肚子的火。

多麼充滿刻板印象的階級描摹啊!

隨後,主角就成了改變天平的砝碼,以資歷水平來說,他本該進H3樓。事實上,帕塔克後來確實收到了邀請,但因不斷加深的感情以及自身道德感的驅使,他選擇留在了H4樓,並為了尊嚴,帶領大家在全校最重要的冠軍爭奪賽里,與H3樓一戰高下。

無論是人設還是框架、無論是敘事還是主題,《最初的夢想》都充滿了陳舊套路的氣息,以至於雖然沒有大的槽點,卻讓我看的是昏昏欲睡。真懷念前幾年的印度電影,如《廁所英雄》、《起跑線》等等,雖然故事布局上有大問題,但那種靈光乍現的創意,卻是令人十分驚艷。

更讓人遺憾的是,《最初的夢想》的喜劇部分做的也很差。我一向讚賞印度人的搞笑天分,但這一次他們並沒能充分發揮。

不少笑料可能因為語言的關係,讓作為中國人的我感覺很尬,但也證明了這些梗,沒有普適性。(還記得《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米叔與兩個同學得知老師不知道他們名字時,立即將自己卷子混在大家卷子里那幕嗎?那就是個具有普適性的梗,它不依賴任何地方特色,就能逗笑所有人。)

其餘笑料則都是浮於表面,就地抖機靈的那類,缺乏與主題相融嵌的深度與巧妙,不少還是葷段子,這讓我覺得像極了中國現在的喜劇片,當然中國電影甚至不允許開車。(還記得《我的個神啊》里,米叔扮演的外星人由於不懂人類宗教,各種壞規矩被人追打的情節嗎?它真實地反映出人類宗教的隔閡及其荒謬性,這就是有深度且巧妙的笑料。)

最尷尬的是,H4樓的「失敗者們」在比賽中,竟然採用了喧鬧擾敵、假摔等犯規手法,為了贏得比賽,甚至還讓男生減重到42公斤,去和女生比賽......如此種種,也許能讓觀眾得到短暫的歡愉,但嚴重影響了主題的表達「只要你努力了,就不算失敗者!」這些競爭手段,能體現「努力」二字嗎?真是有點毀三觀呀!

除此,雞肋似的愛情戲碼與結尾「成功者」態度轉變的突兀,也都是影片不容忽視的缺陷。

不過,影片也有它出彩的一面,那就是主題的升華。在「只要你努力了,就不算失敗者!」的基礎上,帕塔克還告訴兒子,人生並不是某次輸贏就能定奪全局的一鎚子買賣,高考很重要,但考砸了也不代表人生就完蛋了,未來還有很多機會。

如同帕塔克和H4樓的夥伴一樣,他們雖然輸掉了比賽,但從此再也不是失敗者,因為他們起碼為自己奮鬥過、拼搏過,擺脫了消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多年後的今天,他們個個都是人生的贏家。

這樣的主題升華,我還是挺喜歡的,因為以往宣揚的「努力就會成功」過於心靈雞湯了,同時也能映照到中國國內,高考定終生的殘酷社會現實,能產生不小的共鳴。

據悉,《最初的夢想》有望引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