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的《斷背山》: 如詩如畫般值得推敲的電影!

首先,導演李安用細膩的手法描繪了動人且純粹的愛情,可觀眾卻因為同性之間發酵的真摯愛情以及同樣因同性之戀引發的悲劇而感動。這是奇妙的因果,卻讓人無比動容。《斷背山》是一部用中國傳統的行文方式與修辭手法描繪出的細膩雋永、意味深長、如詩如畫般值得推敲的電影。片中,傑克和安尼斯 各自在不如意的現實生活里苟且著,只有斷背山才是他們的伊甸園,才是靈魂的歸宿。安尼斯貧困潦倒,一無所有,傑克終日寡歡,愛而不得廝守,蹉跎了二十年的歲月,只有可數的日子是幸福快樂的。

善良多情的人都會為他們濃郁傷感的愛 心痛,這無關性別,這就是愛,就像母親愛孩子,他們的愛已經是本能。傑克與安尼斯互相約定見面時間的明信片背面是斷背山,作為貫穿全篇的情感依託物,斷背山更是代表著屬於精神自由的自然和本性,而現實的山下生活則是世俗與壓抑的結合。

在二人闊別四年重逢到安尼斯離婚前的這一階段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則正如片中一個流水匆匆的鏡頭所象徵的那樣,似乎是要告訴我們歲月神偷悄悄偷走了二人熱烈的情感和溫柔的耐心,留給他們的將是更加渺茫的前路。而這一部分,正是導演對人性把握最給力的部分。人們往往可以抵擋思念的痛楚卻在彼此擁有之後渴望更多,傑克與安尼斯就是這樣。

可當平淡的日子如流水般滑過,對彼此的渴望日漸難以滿足空虛、寂寞的心靈,無聲的平凡終究會磨平愛情的激情,如潮般湧來的失落慢慢吞噬信念,征服命運的勇氣至此消耗殆盡。而傑克之所以和安尼斯聯繫完全是因為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除了安尼斯沒有人給他回應,他只能找安尼斯了。到了後面他有了新歡,就沒有再聯繫安尼斯。還是安尼斯給他寄了明信片,如果傑克這時候還活著的話我估計他應該就是要拒絕安尼斯了。

所以,傑克並不是有多喜歡安尼斯,他只是找不到一個給他回應的人罷了。另外,這部電影的視聽語言中融入了獨特的中國傳統修辭手法,從而在單一的敘事結構和敘事時態里將人物的多個側面、感情細膩的表現完整。電影是在用視聽語言說話,而說的好壞與否,則見乎於導演的功力。獨特的、具有東方魅力的敘事方式和視聽語言的成功組合與應用,相信也是李安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的秘籍。

影片的最後,安尼斯的女兒邀請他參加自己的婚禮那場戲,安尼斯問女兒與對方相識多久、對方愛不愛她,女兒均給以肯定的回答。這一細節的處理則表現出安尼斯在發問時反觀自己,對自己不能認清內心的追悔之情。當安尼斯打開櫃門,安尼斯的襯衫套著傑克的整齊地掛著,斷臂山的照片在側,他哽咽著說出「I swear」,觀眾們知道,他終於認清了自己,已然決定用後半生的時光去堅守這段最珍貴的愛情。當安尼斯打開櫃門,安尼斯的襯衫套著傑克的整齊地掛著,斷臂山的照片在側,他哽咽著說出「I swear」,觀眾們知道,他終於認清了自己,已然決定用後半生的時光去堅守這段最珍貴的愛情。

總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只是大部分人會選擇下山。被李安的細膩給折服,不是需要準確表達出什麼,就細細感受兩個人之間的心理依賴,牽扯感。我從沒有離開過,只是靜靜地在那座山上等待著,想離開可是我沒有辦法,試過很多了,沒用!再回想還是會鼻頭一酸,愛的只是你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