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小成本電影, 還是新人導演? 各種支持少不了, 比如青蔥計劃

關注電影行業,關注電影投資資訊,我是薄荷說影。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行業外人開始關注,了解這個行業,甚至希望能直接參与到電影的製作中。而關注電影投資的人會注意到有一批小成本電影,雖然導演都是新人,但是也能出一批佳作,比如青蔥計划出品的電影。

青蔥計劃全稱為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是個「老帶新」、幫扶新導演完成長片處女作的公益性電影活動。從15年開始,一年一屆的青蔥計劃,已經將數位充滿新力量的青年導演人才和優質的青年導演長片電影項目推向了市場,送到了大眾面前。許多不同創作領域、不同創作路徑的青年導演正依託青蔥計劃,完成了他們的導演處女作。

青蔥計劃這四個字,如今幾乎已經跟「優質」兩個字直接聯繫在了一起。

這麼說吧,4屆青蔥計劃,共計1345份項目報名,每年從劇本工坊開始,對15位學員導演進行指導和培養,在逐步晉級後,每年的前5強能拿到國家電影局頒出的一百萬扶持金,用於自己的長片創作。過去4年一共有20位青年導演得此榮譽。

說千里挑一,也不為過。

而那些被選中的導演,則會像武俠小說的主人公一樣,接受「宗師」的點撥,接受更嚴苛更深度也是更高階的拔高訓練,最終打通任督二脈。

導師會根據每個人的創作狀態和特點,全方位、全階段地指導學員創作,從短片訓練到創投,再到長片創作甚至以監製身份助推學員長片處女作的創作。

這樣全階段、全方位的創作指導,對此前的中國電影人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就像青蔥計劃導師李少紅導演在回顧當年自己還是青年導演時所說的:「那個時候自己出來拍電影,不完全是說有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其實真的是絕境,連原來的電影廠都解散了,從頭開始自己去找劇本,找投資,說服投資人,想辦法把電影拍出來。拍完後,還要想怎麼能賣出去,內心特別地絕望。」

而如今,我們的青年導演們,有了青蔥計劃,就好像擁有了一個豪華園藝師團隊和一方沃土。

要想讓青蔥長得好,長得快,可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兒。

金雞百花電影節青蔥計劃論壇現場

作為已經拿下超40億票房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導演和出品人,陳思誠導演就主動參與青蔥計劃,明確表示自己希望能從青蔥計劃中找到繼續拍攝《唐人街探案》系列的新人導演:「唐探宇宙已經初步搭建出雛形,我們需要好的類型片導演出現。」

第三屆青蔥計劃的五強導演姚文逸,如今也在和陳思誠合作網劇《唐人街探案》,陳思誠甚至還為姚文逸配備了一流的幕後團隊協助他創作,磨練他的導演技能,姚文逸自己的青蔥項目院線電影《野摩托》,也正在陳思誠導演的監製下積極籌備。

可以看出,通過深入、專業、具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指導創作,把上一代導演的資源、能力、經驗等傳遞到下一代導演的創作中。而這,也恰恰體現了青蔥計劃的意義所在——讓中國幾代電影人的薪火傳承外化於行,更讓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內化於作品之中。

陳思誠導演

不久,多位從青蔥計劃中走出來的青年導演,跟前輩王紅衛老師、李少紅導演、管虎導演、李玉導演、陳思誠導演、袁媛導演一起深入探討了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對於青年導演而言,拍出自己的處女作很難,但比這更難的是拍攝第二部作品。第一屆青蔥計劃五強導演申瑜的處女作《兔子暴力》剛殺青不久,《兔子暴力》故事緊湊、情感細膩、情節緊張,擁有非常適合處女作的體量。

《兔子暴力》

而在就自己第二部作品的方向時,提出了問題。因為曾擔任過申瑜的導師,李玉導演可以說是最了解申瑜的人之一,她的回答讓人有種篤定感:「創作中,你要找到自己根本上想要表達的,做最根本自己心裡頭最有感覺的東西。」

李玉導演和申瑜的探討指向了當下青年導演尤為需要的一種平衡感,青年導演有著強烈的表達欲,但優秀的作品需要平衡,不僅要在個人表達欲和大眾接受度之間尋求平衡,更要在影片體量和創作者駕馭能力之間尋求平衡。

申瑜導演《兔子暴力》殺青現場

很多青年導演或許也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自己有故事,有想法,有才華,有能力,但沒資源,怎麼拍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這個問題,和青年導演如何找到合適製片人的困惑其實同根同源。

青蔥計劃第二屆的五強導演郝飛環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對於青年導演急切需要幫助的渴望,如何把資源最優化、集中化,並提供給他們最有效的幫助就成為了一個關鍵。這也是青蔥計劃聚集起華語電影產業中最優秀的導師、以最嚴格也最科學的機制培養、幫扶青年導演的原因。

青蔥計劃就像王紅衛老師說的那樣,提升青年導演最終產出的作品的品質。「這個品質的終點不論目標觀眾群是哪些觀眾,我們要把它做到最大化,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最好,這是整個電影創作整體的過程。」

王紅衛老師關注的,是一種資源的最優化、最大化利用,只有把最優秀的資源集中起來,為青年導演提供支持、引導、方向,他們才能得到最大提升,創作出最優秀的作品。

郝飛環導演

不同的青年導演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創作思路,這是青年導演們最寶貴的特質之一,也是能讓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變得多樣化的新鮮血液。就像李少紅導演說的那樣,這種不同,以及對這種不同的堅持,讓我們體會到青年導演的「專註」。

而青蔥計劃的強大資源陣列,則提供了一個審視青年導演的「專註是不是最值得,最有價值的」的窗口,並「幫助他們堅持下來。」

這是一種具有資源聚集作用,也有品質提升作用,甚至有強烈保護欲的引力,也正是青蔥計劃通過無數優秀導師提供給青年導演的中心化的引力。

現在,青蔥計劃已經走過了四年,截至目前共有十二部作品完成製作,六部作品獲得國內外獎項。

青蔥計劃就像是點亮了一盞燈,這盞燈不至於太亮而掩蓋了這些青年導演們的光芒,也有足夠的亮度使我們能看到這些創作者們的耀眼之處。

青蔥計劃見證了青年導演們的成長,也證明了它不斷培養好導演、產出優秀作品的能力。正是因為如此,未來的國產電影讓人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