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子》試圖傳達給觀眾熱愛工作, 想要回歸家庭, 主角構建失敗

首先《騾子》整部電影的立意也很奇怪,致使我要一直努力剋制自己跳進屏幕里大喊一聲「你們醒醒,他在販du!你在說什麼阿,他可是在販du!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在販du!」的想法。

我不排斥在文藝作品裡探討個人與家庭的小情小愛甚至這才更符合我的審美傾向,但是把這樣的個人情緒放在運du,犯罪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又缺少一個恰當的處理方式時,就容易顯得淺薄和雞賊。甚至拖累了電影原本很亮眼的敘事節奏。主角形象的構建也是失敗的,試圖傳達給觀眾熱愛工作,想要回歸家庭,都是強行立起來的人設。

我實際看到的情節只有:靠他怎麼又在販du!他怎麼還在販du! 或許在某一個特定年齡的男性看來。電影本身,雖然最後沒有交代清楚其他角色的結局,但單從老爺子的結局中可以看到,當命運的審判降臨,豪放直接的他並不會feel bad。當他因幹了違法之事而被判刑,他直接承認,毫不推脫,一點也沒有不舍的心態。當她的老伴在他面前死去,他也感到從容。因為他知道自己deserve it。

他幹了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把自己喜歡的事放在比自己的責任更高的地位上,他可能物質上得到了享受,生活經歷方面也得到過許多滿足,但在精神層面,他是到最後才慢慢領悟到自己某一方面的缺失,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與失責。

不論,他一生享受到了多少東西,財富、榮譽、歡樂、私心的滿足,到最後都抵不過家人對他摒棄前嫌的重新接受。電影以外,總是有這樣的事情,某一方面的愉快、成功與瀟洒總伴隨著另一方面的不快、失敗與無奈,而這樣的事大都會發生在那一群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上,比如電影中的老爺子。

人生可以有很多愉快的機會,當它們以各種方式讓你捕捉到時,你會縱情享受,你也不會對它們的到來感到不耐煩,你甚至總是想要更多,但此時只要有一個戳進心底的不快的事到來,那它足以改變一個人。反之也能講通。年少的時候因醉心工作流連社交而疏遠家人,到老一無所有窮困潦倒。「被迫」參與犯罪,緊接著大有作為飛黃騰達,並且最終被家庭接納。

最後,即使你做出的努力僅僅是在妻子臨死之前回來看了她一眼並且參與完了她的葬禮而不是像以往的任何時候將家人放在哪怕一點微末的名利之後。一直深愛你也痛恨你的妻子和曾十幾年未謀面的女兒因此對你盡釋前嫌感恩戴德。即使後來不幸落網,逮捕你的警察也將你視為智者先知,願意聽你廢話你那點乏善可陳的失敗人生經驗,你在法庭上繞過律師慷慨面對你的罪行,甚至不用大切大悟痛改前非,這便已經是你人生中最高光的輝煌一刻。就是足夠深刻,有足夠審美意義得悲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