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壓軸、群星毯壓的又一本土國際電影節, 為何尷尬滿滿?

金雞獎剛剛結束,我朝又一國際電影節敲鑼打鼓地操辦起來了,那就是請到數位好萊塢大腕、本土流量明星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絲似曾相識的不妙感?是的,F先來介紹下「閃到你睜不開眼」的開幕紅毯陣容。

有電影《天火》還未上映,但印象中已走過n+1次電影節紅毯的昆凌,造型還算隆重,全身劉海敗筆。

看得出昆凌真的很「勤儉」,耳環重複戴,和戛納紅毯是同一副。

大嫂也是心裡苦,一個人扛起全片的宣傳量。

但是昆凌來走紅毯還算合理,畢竟帶著作品,還有諸多女星純屬是組委會請來撐場面的。她們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準確,全體穿伴娘服亮相。

比如最近靠爆戀情上熱搜的兩位女明星——蔣夢婕和陳喬恩。

蔣夢婕是和愛豆鄧超元一起走的紅毯,兩人定點拍照站得十萬八千里,看得出極其努力在保持距離。

還有當年奧斯卡壓毯失敗,委身來壓海南島紅毯的黃聖依。

以及《延禧攻略》大爆後,頻繁亮相的張嘉倪。

她是和《如懿傳》里的「玫嬪」何泓姍一同走紅毯的,兩人定點拍照還上演了一出宮心大戲。

何泓姍欲效仿金雞獎倪妮給劉詩詩整理裙擺,於是熱心幫張嘉倪整理,結果張嘉倪甩手自己搞定。

最後這張合影的pose也是故事感滿滿。

海南島電影節還照顧部分上了年紀的粉絲族群,請來了趙雅芝和李若彤做嘉賓。

Elle Saab、Zuhair Murad這類紗裙近兩年幾乎成了女明星走紅毯的保險牌,看多了相信大家也有些審美疲勞。

F心中的當晚最佳是《芳華》的女主苗苗,在一眾仙女裙里殺出來,一下子記住了她。

撥冗出席的楊冪也沒有穿蛋糕裙,作為整個開幕紅毯的壓軸,海南島電影節給予了她很高的禮遇。

不過在楊冪走上紅毯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因為海南島電影節官方請來了好萊塢著名男演員、編劇、導演Ethan Hawke(伊桑·霍克),走上紅毯後站了許久無人採訪,主持人也全程沒有要搭腔簡單採訪一下的意思。

伊桑·霍克原地傻站了很久,直到楊冪登場,主持人便跑去採訪楊冪了,空留伊桑·霍克一人默默尷尬離去。

主持人甚至不介紹,也不給伊桑·霍克自己發言的機會。

當然,這與楊冪沒有一點關係,只是決心做國際電影節的主辦方,既然已經砸了重金請了海外明星,是否也該請能與海外影人交流的記者團隊和主持人?

伊桑·霍克有奧斯卡四次提名,也不乏《死亡詩社》和愛情三部曲這樣響噹噹的代表作,紅毯主持卻全部沒有介紹,簡單帶過,相比其他藝人頭銜的花式贅述,顯得太過業餘。

F看網上發了不少說「海南國際電影節要以大海的胸襟打造交流平台」的通稿,結果似乎連語言障礙都無法解決,是不是太過可惜了一些?

伊桑·霍克並非任何電影單元的評委,把人家大老遠拉到中國大陸的最南端,只是簡單地刷臉,對電影節的質感不僅沒有提升,反而讓人有一種人傻錢多的感覺。

而即便以伊桑·霍克電影人的第一視角,恐怕也不會對這個電影節產生任何尊敬感。

除了伊桑·霍克,海南島請的頂級海外大腕還有法國影后於佩爾,貴為評委會主席。

這個評委會主席團陣容也是格外的神奇,有蔣雯麗,還有陳思誠?

▲劇情長片評委會成員包括:導演阿貝爾·費拉拉,蔣雯麗,米爾喬·曼徹夫斯基、陳思誠,電影評論家阿茹娜·瓦蘇德夫和托馬·索迪奈爾。

作為電影節官博也僅對於佩爾與蔣雯麗兩人做介紹,其他人一概沒提。

媒體尚可以就知名度高的工作人員選擇性報道,而官方微博不科普,很多看客又如何知道他們的來歷?

評委會幾乎是整個開幕紅毯的高度概括,主基調就是——大雜燴,燜一鍋翻炒。

大雜燴的還有電影節盛大的開幕式,天朝舞美的厲害之處就在於能把所有的晚會辦成春晚......

剛調到海南台的不明觀眾可能還會錯愕怎麼今晚是除夕?

最後不忘啟用中國大型晚會最愛的海外Diva——莎拉·布萊曼,仔細想想這位歌后的風格的確最能被官方接受了,不會過於前衛,主打空谷幽蘭。

差不多是普羅大眾心中的「英國李谷一」。

除此之外,又想兼顧一些年輕流量,請來了創造營男團UNINE現場表演,秒變兒童台《同一首歌》。

多少還是可以理解,畢竟海南國際電影節辦到第二屆,整體知名度還很薄弱,自然是拼盡全力讓自己出圈。

去年元年更是請了很多頂級大腕造勢,比今年更加誇張。

像是德普、尼古拉斯·凱奇:

「北極星」艾瑪·杜蒙特和法國影后朱麗葉·比諾什:

阿米爾汗和成龍:

麥斯·米克爾森和於佩爾:

還有世界小姐站成一排走毯...

看得出海南電影節整體有在效仿戛納電影節的模式,本來兩者的確有相似之處——三亞和戛納都是海濱城市,借著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噱頭,加上電影節,是很一拍即合的組合。

但是海南電影節一上來就參照戛納、威尼斯的規格打造,嘗試以星光推動電影本身的影響力,其實是很生搬硬套的做法。

像歐洲三大電影節,都是在嚴格把關獲獎電影質量,以超前的電影審美和眼光獲得世界認可,再靠電影節本身的知名度運轉商業模式賺錢,做到口碑與收入兩不誤。

在電影節剛起步,還沒學會跑就試圖連跑帶滾,砸重金請大腕刷臉,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誰高攀了誰。

F看了這麼多國內的「地方國際電影節」,其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賈樟柯導演和趙濤打點的平遙國際電影節,雖然聽起來不奢華,甚至有點土,明星數量也是寥寥,但感覺真的在用心選片,誠意十足。

第一年的大師班都是在廠房裡進行的,條件比較落後。

電影宮也十分破舊。

但那份對電影誠摯的初心,明眼人都能感覺出來。

電影節,永遠電影才是主角,靠明星、紅毯、開幕式推廣電影,太過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