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老師訪談: 不被父母理解的追星女孩, 太難了

手繪:景更新

近日,新航道首席人力資源官楊明老師接受了採訪,並分享了他的新作《和孩子一起定製未來》。

楊明:

人生與職業規劃師,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兼商學院院長,具有20餘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31歲獲得高級職稱。他是一位用心投入的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將生涯規劃的理論與孩子成長的具體情況相 結合,悉心指導,成功將女兒送入美國名校。《中國教育報》多次刊登其觀點文章。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他可能是扶危濟貧的俠客,可能是唱跳俱佳的singer,也可能是有演技、高顏值、遊走在不同角色中的影星。當青春期的孩子愛上追星並為之瘋狂的時候,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當小小的理想撞擊大大的世界的時候,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訪談中,楊明老師不僅就這些問題引經據典化解了難題,還分享了他和女兒的相處之道,拳拳之心,循循善誘,給青春期的女兒上了最好的一課。與孩子共同培養一個愛好、共享一段經歷、共同喜歡一個明星,都是開啟合作之門的小鑰匙,記得拿好哦!

本文選自《和孩子一起定製未來》,北京大學出版社

面對世界,僅僅有好奇心是不夠的,好奇心能夠帶來無窮大的可能性,但好奇心就像水,不加引導很可能會泛濫成災。要實現正確引導當然非常難,許多孩子雖然對世界產生了好奇心,但是卻沒有控制住,而家長也沒有很好地引導這些好奇心,這樣的後果就很不樂觀,因為好奇心既可能會把青春期少年引向積極陽光,也可能會使他們誤入歧途。

比如,追星這件事。青春期的孩子誰沒有追過星呢?沒有追過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有過偶像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但是,很多時候,二十幾年前追過星的父母,現在經常對孩子們講的是:「那些明星有什麼可追的?不就是拍了個電影、電視劇,開了個演唱會嗎?」聽著很耳熟吧?二十幾年前的父母就是這麼說的,現在的父母又對自己的孩子這麼說,好像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往複的圈子。

現在已經身為父母的人們設身處地想想,就會想明白為什麼當年自己的父母會在追星這件事上持反對意見?他們討厭的並不是這些明星,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這些明星,但他們知道這些明星會佔用孩子們的學習、休息時間,他們甚至還認為追星會佔用掉一部分孩子們原本應該給予他們的愛。這就是一代代父母的樣子。每當孩子眉飛色舞地議論起明星時,許多家長會潑出一盆冷水:「瞅你那麼興奮,咋沒見過你說學習時有這麼高興呢?」其實他們心裏面還有一句:「父母把你養這麼大,怎麼沒見過你談論起父母這麼高興呢?」

但是不讓孩子追星管用么?好像從來沒有哪一代父母成功過。中國古代的父母處理這件事的最好方式是宣傳各種聖賢,這樣父母和孩子崇拜的就是同一群人,比如說孔子。但是現在的媒體使得孩子們對於明星比對孔子的了解多得多,所以這個辦法顯然沒有那麼強的競爭力了。用強制的辦法管理孩子們的好奇心,也從來都不會成功。父母該做的就是「勇敢地與他們站在一起,向這個世界出發」!

近年來,我經常受邀到各個中學去做講座,與中學生們分享如何認知世界和有意識地規劃人生。在分享時,我都會跟他們分享一些流行明星的照片,當看到照片時,許多孩子都很激動,講台下會「哇」聲一片。比如前兩年很火的一個明星,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看到照片會叫出他的名字,但是孩子們基本都認識他。

他在中、韓兩國有一大群瘋狂的粉絲,可能好多孩子卧室的牆上就有他的海報。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這個大男孩,你會怎麼看呢?大多數家長的反應是,哦,又換了一個明星!之後就去忙別的事了,因為你根本不在乎他是誰,更不在意他可能對孩子的影響。除非有一天孩子對這個明星的痴迷影響到了學習了,影響到你們之間的關係了,在此之前,你才不會在乎他是誰呢!

但是我出於好奇上網了解了一下這個少年,發現他在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力非常大、影響程度非常深。他走到今天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在18歲之前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也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18歲時他在韓國被星探發現,加入了演藝公司,成為一名實習生。在當實習生期間他語言不通,教授才藝的老師和工作人員又不懂中文。同時他自己也沒有演藝基礎,先天條件也不算好,他得過哮喘病,有這種病的人不適合做大運動量的舞蹈類練習。另外,他在學習期間也沒有收入。

同時,為了保持形體,還要限制飲食;為了保證訓練時專心致志,公司要求統一作息時間,斷絕與外界往來,甚至連家人都不允許隨便見。他每天要進行10個小時歌舞、形體、演技等多方面的培訓,其中每個晚上從8點到12點練習4個小時舞蹈,而且這只是理論上的,因為老師要求如果練習時流下的汗不能裝滿半個小桶就要接著練習下去,不知道那個桶有多大,但是相信總不會比碗小。如果這些肉體上的磨練還可以堅持下去的話,那每幾個月就要進行的淘汰,則給每個實習生心理都施加了極大的壓力。因為一旦被淘汰就要離開公司,這也就意味著之前的苦白吃了。他身邊每過幾個月就會少幾張熟悉的面孔,有的是被公司淘汰的,有的是自己撐不下去的,相信他也經歷過種種糾結,然而他堅持下來了。

我們身邊有多少孩子能有這種信念和毅力?這種堅持精神是不是一種能夠讓生命之火燃燒的正能量?但家長們知道這些么?許多父母以為孩子們喜歡明星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顏值高,但家長會不會用明星身上正能量的事例去引導自己的孩子呢?很多時候不會,因為家長根本不認識、也不打算認識孩子的偶像,更不要說去了解這個偶像了。

前面我說過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從閉環的世界走出來,但實際上許多家長自己就在閉環的世界當中,只不過家長的環比孩子們的更大一些,容納的東西更多些。但正因為是閉環,所以新的信息也就很難進入,許多時候家長是拒絕觀察和認同孩子們正在面對的世界的。正因為拒絕,所以我們不想知道孩子面對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更不要說進入和共同面對了。

我女兒就喜歡一個影星,開始我總是記不住他叫什麼名字,女兒特別不高興,強行命令我補課看他的電影。我看了其中兩部,發現這個影星演得確實不錯,同時他演的電影幾乎都是正向的、陽光的、充滿正能量的。後來我了解到,女兒一個人在外地學習,在她很孤獨、很脆弱時連續看了幾部這個影星參演的影片,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並且從中獲得了繼續奮鬥的勇氣和力量。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只是從父母這裡吸收能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畢竟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如果孩子只是向父母學習,只是從父母身上獲取,那麼他們肯定不會比父母更強大,不會比父母更優秀,很可能只是父母的複印件。當他們面對更廣闊的世界時,如果父母能夠參與其中,用父母的經驗和智慧發現孩子喜歡的事情當中的正面信息和能量,引導他們提煉出來,這就是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一套由看到想的思維路線圖的方法,也是家長努力幫助孩子打開自己的心的終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