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 三個農村大爺主演新片成了同檔期最佳

1905電影網專稿 「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

面對台下黑壓壓的觀眾和不斷閃爍的相機燈光,張占義由衷發出感嘆。

他身邊的兩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大爺」同樣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他們都是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

為了這場人生中第一次的電影首映禮,三位大叔放下農活從200多公里外的河北深州老家趕來,身上穿的還是劇組借來的西裝。

然而,正是這樣三位名不見經傳的大叔,再加上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這部《平原上的夏洛克》卻拿下了豆瓣7.8、貓眼9.0的高分,力壓《兩隻老虎》《冰峰暴》等大製作,成為同檔期華語新片中的口碑冠軍。

翻看觀眾評論不難發現,《夏洛克》收穫好評的原因很簡單:真實,真誠。

這份「真實」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影片故事來自導演身邊發生的真事:一個親戚被車撞了,家人為了能順利報銷醫藥費選擇不報案,卻在私下組成了「民間偵探團」找尋兇手。

演員清一色都是素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深州農民。男主角徐朝英是導演徐磊的父親,張占義、宿樹河等演員也都是導演的鄉親鄰里。表演的自然度和默契度自不必說。

除了「土味兒偵探團」帶來的笑點不斷,影片最打動人的要數鄉親之間善良淳樸的情感。這份兄弟情誼早就植根在幾位主演心中,自然流露,毫無表演痕迹,當然格外感人。

不僅僅是這部《平原上的夏洛克》,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大膽啟用素人演員擔當主角,也有不少非專業演員首次觸電就備受肯定,入圍各大電影節。

在剛剛結束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中,79歲的楊太義憑藉《過昭關》入圍最佳男主角,與王景春、徐崢、段奕宏等知名演員同台競爭,而在拍這部電影前,他的身份還是河南周口的一位普通農民。

在去年的平遙電影展上,他還獲得了費穆榮譽最佳男演員,頒獎現場,他一口地道的河南話講:「謝謝大家,謝謝評委,我是一個農民,我今年78了,我沒演過電影,這是第一次。」

在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名單中,《活著唱著》的趙小利同樣是「半個」素人演員,此前她是川劇團的職業演員,這是她第一次出演影視作品。她也憑藉這一角色拿到了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女演員獎項。

此外,近幾年多部備受好評的「黑馬」文藝片,如《八月》《路邊野餐》《心迷宮》《岡仁波齊》《紅花綠葉》等,主演也幾乎都是全素人陣容。他們在片中貢獻了不輸專業演員的表演,讓觀眾眼前一亮。

為什麼要用非職業演員?

一個不可迴避的直接原因就是資金問題,以上提到的這些影片大多是新導演的頭兩部作品,或中小成本文藝片,能花在演員身上的錢十分有限。

尋找片酬低,甚至零片酬的素人演員無疑是此類影片節流的一條捷徑。更有不少新人導演直接從熟人「入手」,比如導演徐磊發動了父母、親戚、鄰居集體出演《平原上的夏洛克》,《路邊野餐》的男主角陳永忠是導演畢贛的「小姑爹」,《八月》的主演也都是導演張大磊的親朋好友等等。

除了成本考慮,「真實感」也是素人演員的天然優勢。

《平原上的夏洛克》描繪的本來就是徐磊河北老家的故事和人情,還要求用當地的方言演出,邀請「人物原型」出演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有很多情節不是我設計的,而是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經驗,是長在他們生命里的東西,所以特別真實。」

《過昭關》的導演霍猛一開始就確定了要用全素人出演,因為職業演員很少有在鄉村生活的經歷,他們的形象、語言甚至臉上的褶子都很難達到要求,「在我這部電影的美學體系里,演員不能化妝,那是假的。」

同時,李福長的性格也與楊太義本人十分貼合。據說,楊太義在出演前還專門「審閱」了劇本,確保「不會毀了老黨員形象」才決定出演。

張揚一開始對《岡仁波齊》的構想只有故事走向和人物設定,沒有具體的劇本。他希望能跟隨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從他們的生活中挖掘故事。最後出演的一行十一人都是他在當地村子中找到的真實的朝聖者。次仁曲珍也是真正的孕婦,在拍攝途中,兒子丁孜登達順利出生。

還有一些電影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選擇對這些題材熟悉的素人演員就成了最優解。

《活著唱著》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川劇班十多年間幾經輾轉漂泊,堅守在成都鄉間演出的故事。

一開始,本來有人建議由鄧婕出演女主角,但鄧婕表示自己不可能「演得那麼生動」,所以退而做起了監製,選擇由故事原型里的川劇團演員直接出演。女主角趙小利稱劇情中90%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演一次哭一次」。

還有明年春節檔的大製作《中國女排》,已公布的「老女排」12人陣容清一色的都是沒演過電影的專業排球運動員,連出演青年郎平的郎平女兒白浪也是職業排球運動員。

據導演陳可辛介紹,劇組也曾嘗試找來1米8以上的演員,教他們排球試拍,但拍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對,最後乾脆決定從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歷時半年經過數輪淘汰和表演訓練,最終定下了這十二位飾演老女排的演員。

非職業演員是把「雙刃劍」

「如果拍《長城》這類大片肯定就要用專業演員,因為他們要塑造別人,不是自己,需要方法和慣性,但《八月》當中每個人所做的都沒有超出日常生活,所以我也希望用本身就很普通的演員。」導演張大磊這樣陳述專業與非專業演員在適用性上的區別。

對於要求生活化表演的題材而言,素人演員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表演,演的就是自己,甚至直接用本名出演,比如《平原上的夏洛克》中的三位主演大叔。導演解釋說,這是為了讓他們更快入戲。

在《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拍攝過程中,導演一般只需要介紹這場戲的大致劇情,大叔們便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一起討論,很多對話和表演都是即興的。幾十年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對戲中的情境和人物關係足夠熟悉,這是專業演員在短時間內無法達到的「境界」。

《過昭關》的導演霍猛回憶道,在拍一段爺爺給孫子講伍子胥的故事的戲時,孩子突然問了一個劇本上沒有的問題,他不禁心裡一慌,但沒想到楊太義卻自然而然地接了下來,就像生活中爺爺給孫子講故事一樣。還有很多類似的「神來之筆」都讓霍猛欣喜不已。

《路邊野餐》中,「小姑爹」陳永忠的表演也異常鬆弛,得益於人物原型本來就是他自己,一看劇本腦子中就有了生活畫面,還常常會嚮導演提出,哪些地方不夠符合真實。

在電影《寶貝兒》的拍攝過程中,除了楊冪、李鴻其、郭京飛等主要演員,導演劉傑啟用了大量的素人演員來扮演他們生活中的真實職業。

楊冪在採訪中說,自己常常會觀察素人演員的表演,感嘆他們為什麼演得這麼好,與素人演員對戲也考驗十足,「警察每次演的台詞都不一樣,如果不是真聽真看真感覺,就會接不上。」

然而,素人演員也有自己顯而易見的局限性。缺乏表演經驗,對鏡頭、走位沒有概念,十分考驗導演的調教和把控能力。陳永忠就從自身經驗出發總結非職業演員的劣勢:「台詞記不住,表演少許僵硬,容易緊張。」

在《八月》中出演父親一角的張晨也表示電影表演與他想像的完全不同,職業演員在沒有反饋的情況下也能知道自己的表情、狀態、眼神出來大概是什麼樣子,但非職業演員表演出來可能跟自己想像的完全是兩個樣子。

正如張大磊所說,素人演員的優勢和劣勢都是「他們只會演自己,演不了別人」,這既帶來了無法比擬的真實性,也局限著他們的「戲路」。《夏洛克》中的三位大爺脫離不了土生土長的華北平原,「小姑爹」離開凱里的土地,也難免會失去了稜角。

很多素人演員的大銀幕「第一次」也往往是「最後一次」。他們大多會選擇在短暫的演員體驗過後,回到自己原有的工作崗位和社會身份中。當然,也有如陳永忠這樣逐漸摸索向「半職業化」轉變,成為簽約演員,在更多更豐富的作品中打磨演技。

從《中國女排》這樣體量的商業大製作也開始大量啟用素人演員不難看出,非職業演員已不再是中小成本文藝片的專屬,只要契合角色,就能獲得導演和觀眾的認可。

畢竟,電影本來就是一段生活,演員又何必問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