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昱暢被擠兌還得道歉, 隱藏職場殘酷真相: 你沒用, 認識誰都沒用

職場新人被欺負,只因沒背景沒靠山

前幾日,電影《小小的願望》屢屢上熱搜,對於電影來講這是好事啊,曝光率這麼高,絕對高票房。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這部電影卻是被罵上熱搜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彭昱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怎麼回事呢?

在電影上映前,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原本應該是主角的彭昱暢,在宣傳海報上的名字居然莫名其妙地被片方給抹沒了。導演組很快出來解釋稱,這是工作失誤,彭昱暢與王大陸是雙男主。

這一解釋網友就炸了,明明在前期宣傳的時候,彭昱暢是男一,甚至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黃磊和何炅口口聲聲表示彭昱暢是男主,這怎麼一眨眼老母雞就變鴨了呢?

緊接著,彭昱暢的公司就在媒體上發布了一個聲明,表示演員彭昱暢在電影拍攝期間,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了自己的全部拍攝工作。但是,片方卻在電影的署名上,並未按照初期的合同,給彭昱暢主角的排號。這一聲明,直接就坐實了彭昱暢被片方擠兌的事實。

之後,網路又爆出,彭昱暢在電影拍攝現場被區別對待。同樣是從冷颼颼的海里出來,兩個工作人員立刻就飛奔過來,扶著王大陸上岸並且貼心地給披上浴巾,而彭昱暢呢?則一個人抖抖索索地從海里爬出來,渾身濕答答的,也沒人理睬,一臉無助的模樣,看得人很是心疼。

面對解約風波和片場的區別待遇視頻,彭昱暢很快就在媒體上進行了道歉,稱是因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了片子的口碑,同時又闢謠稱,在片場自己並沒有被欺負。

對此,很多網友紛紛為彭昱暢抱不平,直指片方的做法是壓榨新人,吃相太難看。

同時,也有網友嘲笑道:作為新人,遇到點事,就這麼矯情。吃點苦怎麼了?以為自己得過獎,演過幾個戲,就把自己當成腕了是吧?

沒錯,在職場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無論你是不是新人,只要是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就可以隨意被踐踏,被欺負,被忽視。

職場很現實,要的就是可交換價值

在一期《奇葩說》節目中,辯手臧鴻飛講了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的這個朋友家庭條件非常好,經常認為: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特別特別好,沒有壞人。

當這個朋友的父親投了幾部電影,他又發現:演藝圈的人都好熱情啊,都很平易近人。

臧鴻飛心想:怎麼可能?!自己在這個行業里混了20多年,根本不是這樣的啊?認為這個朋友被爸媽騙了,活在虛幻的世界裡。

真的是這個朋友生活在虛幻中嗎?

不是的,臧鴻飛和這個朋友,同一個世界,卻過著不同的人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人的可交換價值不同。

臧鴻飛的這個朋友家庭條件好,人脈廣,容易獲得各種資源,就是他的可交換價值。反觀臧鴻飛,他所能交換的就只有自身的能力價值,其他一無所有。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兩個人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截然相反。

那什麼是可交換價值呢?

指的就是,一個人擁有的能力,資源等有形無形的,可值得與其他人等價交換的價值。當一個人的可交換價值越大,能夠吸引的人就越多,願意主動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

45的影帝黃渤在一次採訪中就曾說過:

"在成名之前,我遇到的是各種心機,各種壓榨。但是,成名之後,遇到的都是好人。"

不要指責這些人勢利眼,因為這個職場的核心規則就是"價值交換"。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一張牢固的價值網路。而只有建立在價值互相交換基礎上的人際關係,才是真正的對等。

想想看,自己在各種社交場合,為什麼想要去認識一些人,而對另一些人視如不見呢?只不過就是,想結識的人對自己有價值,而那些想都不想見的人,是因為對自己來說沒有價值而已。

但是,如果自己不強大,即使認識了很多人又有什麼用呢?

想要借用別人的資源或者人脈,但自身卻又不能給別人帶來任何的價值,為什麼要來認識你?

即使和別人交換了名字,點頭微笑後,並不能代表什麼。彼此之間的交情,也只限於朋友圈點贊這種淺表的社交。只有真正厲害的人,才是一堆人爭著搶著想要和他做朋友。

查理芒格曾說過,

你想得到某樣東西,首先你得配得上它。

美國的商業哲學家Jim Rohn曾說過:

"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這也就是為什麼,職員的圈子裡永遠只有職員,領導的圈子裡永遠只有領導,因為彼此的可交換價值等同,所以才會彼此熟交。

回想一下,如今的黃渤人人都搶著和他做朋友,只要他有需要,想出手幫他的人搶破頭。是因為黃渤這個人變了么?並沒有,只不過是他的可交換價值變高了而已。

"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人脈,不要問別人能為你做什麼

要問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你能做的越多,後面願意幫助你的就越多。"

只有我們的可交換價值在肉眼可見的情況下不斷增長,那麼,整個世界都會開始變得柔和且友好,更不需要再去各種討好和跪舔。

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可交換價值呢?

01:標杆學習法提高專業技能

什麼是標杆學習法?

是指,把行業優秀的人當做自己學習的標杆,找到彼此的差距,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努力趕超的一種學習方法。

戰略學大師蓋瑞.漢默爾認為:標杆學習的核心就是,學習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在標杆學習中,我們必須需要清楚了解自己要向誰學習,要學習什麼,採用什麼方式學,學到什麼程度。

同時,我們在標杆學習中還要具有另一種能力,也就是創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模式而是要打破常規,勇於嘗試使用新的方式方法,只有創新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實現超越。

發現自己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確定學習的內容和目的。

分析自己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找到想要學習的標杆。

如何選擇學習對象是一個關鍵步驟。並不是自己的偶像或者是最優秀的人是我們可以作為標杆的對象。因為,如果兩者實力相差太大,或者很多客觀因素不是自己努力學習就能達到的,不但學不到,反而徒增自己的壓力和焦慮感。

所以,我們一定要選取符合自己實際情況,並且可以模仿學習的對象。同時,我們也要注意, 標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動態變化的,可以隨著我們自己的變化而調整。

找到自己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收集資料並分析後,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操作。這個種可以算是一種捷徑,我們模仿學習對象的經驗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用PDCA法不斷精進

PDCA法又因為由世界質量管理專家戴明的普及得以發展,又被稱作做戴明環。它是把工作分解成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反饋(act)四個步驟。PDCA法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通過合適的對標人物,不斷學習跟進和修正自己,最終實現工作能力的不斷精益,乃至超越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計劃(plan)階段。我們可以列出自己存在的所有問題,並制定詳細的修正計劃。接著在執行(do)階段,我們把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然後確認自己可以學習的方法並且運用於實際工作中。在檢查(check)階段,我們對工作進行檢驗和評估,找到那些已經改進和還沒有改進的原因。最後的反饋(act)階段,我們把所有已經改進的工作方法作為自己的常規工作流程,而那些還沒有得到改進的工作方法,重新制定計劃,再次進行PDCA。

02:放大自己的可交換係數

也就是建立有效的社交圈,並且贏得他們的信任。

什麼叫做有效?

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夠成功的打入成功人士的圈子,那就意味著可以和他們一樣成功,就和有錢人在一起才能有錢同樣的道理。

但是,再仔細想一想,如果自己不能給別人帶來任何價值,這些成功人士為什麼要認識你?為什麼會把自己的資源拱手送給你呢?

所以在選擇圈子時,並不是跨度越大越好,越大越有力,而是要選擇那些能夠減少無效社交的圈子。因為如果沒有可交換價值,所有的社交和人際關係都只是逢場作戲。

而在信任他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利他"。

什麼是利他?

我們在社交的圈子裡,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出手幫助別人是吃虧,被人利用了,而是不要計較短時間內的利益得失,寧可一時的吃虧,但換來的卻是他人的信任。

03:分層維護關係

有了自己有效的社交圈子,並不意味著你對圈子裡的人可以同等對待,而是要精明的區別對待,畢竟可交換價值是互相的而不是單一不對等的。

我們可以把圈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互惠互利的圈子,這是一種價值對等,也就是非常直接的有實用價值交換的社交圈,這類圈子的人,我們目標可以非常明確,你有A我有B,大家互換一下,達到雙贏,皆大歡喜;

第二種是面子圈,這個時候,就不是簡單的價值交換了,而是有了"面子"也就是人情關係的成分在裡面,有交情,可以在價值不對等的情況下進行交換;

第三種是老鐵圈,這種圈子的關係,高於所有的價值,而是價值觀層面的相互認可,這個時候,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交換不交換,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就可以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就是一棵樹,站在上面向下看的時候,看到的都是笑臉,站在下面往上看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屁股。

我們只有擁有越多的可交換價值,也就越強大,也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分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