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題材大年?炮灰劇比例提升,不乏「偽現實主義」劇集

蟄伏三年後,趙寶剛又出手了,由他執導的電視劇《青春斗》將於22日登陸東方衛視。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了當下青年人的生活和成長。

包括《青春斗》在內,近期熒屏,各種類型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正成為「屏霸」:京味年代劇《芝麻衚衕》自播出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一直保持著黃金檔收視率桂冠的位置;主打家庭情感倫理的《都挺好》,播出後迎來如潮好評,成為又一部現象級熱播劇。而從近日公布的電視劇備案公示來看,在公示的82部劇目中,古裝劇僅有8部,佔比不到一成。這些似乎都進一步印證2019年現實題材熒屏「大年」之說。

現實題材大年?國產劇小年?

事實上,現實題材影視劇在2018年已經迎來一個新高度。在電視劇的播出比例上,現實題材影視劇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在影響力上,包括《大江大河》在內的一批主旋律劇既贏口碑也贏收視率。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的大力引導推動了現實題材影視劇創作的繁榮,而現實主義作品背後溫暖人心的力量是其井噴的根本原因。

現實題材迎來「大年」的同時,中國電視劇卻迎來產量「小年」。中國一直是電視劇生產大國,近年來國產劇每年產量保持400部以上,尤其是2015年,全年電視劇產量達到535部。就在本月初舉行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一組數據的披露頗值得玩味:最近兩年新劇上市數量不斷減少,2017年有241部,2018年僅有194部,為10年來最低。相比2012年的391部,減少了一倍之多。與新劇減少同步的是電視劇集數在下降,2018年通過審批的電視劇平均集數是42集,同比2017年減少了1集,比2016年更是減少了3集。

炮灰劇比例提升,不乏眾多「偽現實主義」劇集

產量的下降,並沒有解決國產電視劇產能過剩的問題。相反,「炮灰」劇的比重進一步提升。

索福瑞中國區資深數據科學家鄭維東透露,2018年全國100城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沒有超過2%的大劇,而2015年多達9部;收視率在1%-2%之間的優勢劇目2018年僅有30部,僅佔4.7%。業內通常認為,收視率不足0.5%的電視劇就是「炮灰劇」。這部分劇集在2018年的比例進一步上升,達到了82%。

在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看來,一方面,2018年,資本退潮,流量失靈,爆款缺失,大IP、大投資集體啞火;一方面,劇集內容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同一個套路,同一個坑,相似的槽點,相似的雷:古裝劇跌進了宮斗權謀的坑,仙俠玄幻劇跌進了升級打怪的坑,創業題材劇跌進了狗血言情的坑,懷舊題材劇跌進了販賣情懷的坑」。

即便是形勢一派大好的現實題材劇,一不小心也會掉進炮灰劇的「坑」里。首當其衝的,就是「懸浮病」帶來的棄劇。

所謂「懸浮病」,指的是電視劇雖然以現實題材為名,故事內核卻仍為「瑪麗蘇」偶像愛情劇,從邏輯和細節上經不起推敲。包括《溫暖的弦》《歸去來》《甜蜜暴擊》《你遲到的那些年》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因此被觀眾詬病,也多少影響了收視。

《歸去來》海報

業內人士以創業題材為例指出:「首先自覺遠離豪門恩怨、車禍絕症、霸道總裁、天降貴人四大創業劇懸浮雷區。重在廣泛採訪、紮根現實,不張冠李戴,精準體現該創業劇職業背景的專業精度;貴在挖掘行業特質, 並在行業特質中提煉有質量、有新意的戲劇衝突。」

呼喚真正的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大年」

中國電視劇一直有著現實主義的傳統,現實主義的核心就是求真。包括《渴望》《過把癮》《外來妹》《上海一家人》《孽債》《有房出租》《奪子戰爭》《兒女情長》等,北上廣出產的電視劇不約而同將鏡頭對準了時代。

帶著新作《青春斗》前來的趙寶剛,其之前的作品承包了許多70、80後群體的青春記憶。在趙寶剛看來,之所以能一直捕捉年輕題材,追隨年輕人的步伐,是因為他始終「接觸生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而最近大熱的家庭劇《都挺好》,也被網友大讚為「真實、接地氣」。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現實題材仍將在衛視「高唱主旋律」。無論是《平凡的世界》,還是《大江大河》,它們的成功都證明:現實題材獻禮劇不是主題先行、內容粗糙的應景之作,而是體現電視劇最高綜合創作實力的精品之作。

「求真基因是中國電視劇的長青根源。」王磊卿表示,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電視劇,體現著對社會的真觀察、對生活的真提煉,對人生的真領悟,對價值的真發現。「中國電視劇要拒絕打著勵志幌子,披著奮鬥外衣,做著懸浮迷夢的偽現實之作;也要拒絕見事不見人、見人不見心、見事不見真的無誠意之作。行業想要觸碰觀眾的真心,首先要拿出創作的真情。」

真正的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大年」,不是個別幾部劇的成功,而是一批電視劇的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