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萊塢恐怖片越拍越好看?

你有沒有過看完恐怖片,接連幾天都不敢睡覺關燈、就算憋著也不敢上廁所的經歷?

想必以上的經歷,大多數人應該都體驗過。你知道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但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大腦中的杏仁核「驚聲尖叫」。

可是明明很害怕,看片的時候不是捂眼睛,就是調小音量,或是把窗口最小化,卻依然樂此不疲得體驗自虐的快感。

這可能就是恐怖片的魅力。

各個時期的好萊塢恐怖片

恐怖片的歷史跟電影差不多一樣長,1896年,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幽靈城堡》誕生於法國,片長只有3分鐘,標誌著恐怖片這種長盛不衰類型的開始。

恐怖片可以量產還要等到上世紀30年代,環球影業憑藉著手中一堆怪物IP,打造了一系列恐怖片在那個諸雄割據戰中站穩了腳跟。當時有個說法米高梅的明星是最多的,環球旗下的怪物也不比它少。

在1930年前後,「恐怖片」(Horror Movie)一詞開始被美國影評界使用,整個30年代,是好萊塢恐怖片的全盛期。

二戰前後,恐怖片開始向「B級片」靠攏。在50年代,由於美國被「麥卡錫主義」的陰雲所籠罩,好萊塢恐怖片開始與科幻片結合,充斥著對於核戰爭的焦慮。

直到60年代,希區柯克的《驚魂記》成為了恐怖片的轉折點,恐怖片開始出現精神分析的元素,杜撰出來的怪物變成了現實社會中患有精神病的變態殺手。

我們不能忘了這個十年里還誕生過另外一部恐怖片名作《活死人之夜》,可以說導演喬治·羅梅羅憑藉一己之力確立了喪屍片這一類型。時至今日,殭屍片從未過時,吉姆·賈木許的喪屍片《喪屍未逝》入圍了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不僅是好萊塢,我們亞洲也衍生出了喪屍片變體,韓國拍出了電影《釜山行》和劇集《李屍朝鮮》,日本拍出了《攝影機不要停》。

《活死人之夜》中喪屍的設定沿用至今,比如喪屍行動遲緩(也有速度極快的)、喪屍專吃活人、被喪屍咬了就變成喪屍、要殺殭屍,必須砍頭等。

70年代是恐怖片的一個井噴期,《驅魔人》、《德州電鋸殺人狂》、《月光光心慌慌》、《異形》,讓像約翰·卡朋特、雷德利·斯科特、大衛·柯南伯格這樣的電影大師聲名鵲起。

等到了80年代,恐怖片的類型更加豐富,像約翰·卡朋特拍出了《怪形》、《十三號星期五》等一系列佳作。同期,布萊恩·德·帕爾瑪深受義大利鉛黃恐怖片的影響,拍出了《剃刀邊緣》、《凶線》等恐怖片。

90年代,是好萊塢恐怖片的一個巔峰,從不受奧斯卡待見的恐怖片憑藉《沉默的羔羊》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大獎。

這一時期,《女巫布萊爾》的公映也標誌著恐怖片中的新類型-偽紀錄恐怖片的誕生。

在2000年初期,好萊塢掀起過一陣日式恐怖片翻拍熱,比如《午夜凶鈴》、《咒怨》、《鬼水怪談》。在這一時期,好萊塢恐怖片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創作上的瓶頸期,處處被日式恐怖片壓制。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溫子仁橫空出世。在打造「招魂宇宙」之前,先開啟了「電鋸驚魂宇宙」。雖然他只拍了這個系列的第一部,《電鋸驚魂》無疑是這個系列裡評分最高的一部。

「招魂宇宙」是必須要說一說的,算上今年上映的《安娜貝爾3》和《哭泣女人的詛咒》,「招魂宇宙」已經上了7部電影,按照故事時間線來順序:《招魂》、《安娜貝爾2》、《修女》、《招魂2》、《安娜貝爾》、《安娜貝爾3》、《哭泣女人的詛咒》。

新成員《安娜貝爾3》的評分是「招魂宇宙」中偏低的,但並不妨礙它在全球拿到2.28億美元的票房,要知道它的製作成本僅為2700萬美元。

從《安娜貝爾3》的票房來看,恐怖片這種類型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電影市場的一種剛需。

近幾年來,尤其是從2010年以後,好萊塢恐怖片越來越火,在類型上更加多樣化,傳統的jump scare已經不能滿足導演與觀眾了。

從今年的好萊塢恐怖片中可以發現兩種創作路徑。

正統恐怖片既不遲到,也不缺席

何為正統恐怖片?

最好的例子就是這兩年最火恐怖片《小丑回魂》1和2。

這裡附上一張圖,圖中是北美歷史票房排名。

第一位就是《小丑回魂》,它打破了《驅魔人》保持了44年的R級恐怖片票房紀錄,成為影史第一(《小丑回魂2》排在第6位)。

華納公司僅投資了3500萬美元,對於《小丑回魂》的票房表現也沒有過多期待。不僅如此,華納還把《小丑回魂》和《安娜貝爾2》都放在了暑期檔,前者是9月8號上映,後者是8月11號上映。

誰也沒有想到,上映首周《小丑回魂》就是票房冠軍,最終全球票房超過6億美元,空降美國2017年年度票房第五位。

這也是為什麼《小丑回魂2》會找來詹姆斯·麥卡沃伊和傑西卡·查斯坦這樣的一線演員坐鎮。

拋開其他先不談,《小丑回魂》實際上借了前一年開播的《怪奇物語》的東風,甚至《小丑回魂》與《怪奇物語》還共享了同一個小演員菲恩·伍法德。

《小丑回魂》可以看成電影版的《怪奇物語》,只不過是把怪物替換為小丑而已。

《小丑回魂》套用的是好萊塢正統恐怖片的故事範式,故事一開始一片祥和,突然一個人死了,這個人可以是主人公的家人,也可以是路人(《小丑回魂2》)。這個人的死引發了隨後一連串的恐怖事件。

這裡可以看出非常傳統的好萊塢三幕劇結構,起承轉合每一部都設計得很到位,《小丑回魂》里也有慣常的jump scare,恐怖的環境烘托,血腥暴力的場面以及最後的正邪大戰。

但是《小丑回魂》並不是一部以嚇人為目的的恐怖片,給動不動就一驚一乍嚇人的正統恐怖片以新的出路,他講述了聚焦了7位主人公身上的故事,他們每一個人的童年陰影, 比如家人的意外身亡、校園暴力、家庭暴力、媽寶。

這7個人也沒有任何超能力,不但如此,他們還是別人眼中的「窩囊廢」。正如片名《It》,它代表著一種未知,真正的恐懼是恐懼本身。電影的主題就是想講如何拾起對抗未知的勇氣。

在《小丑回魂2》把童年經歷對人一生的影響提到了一個新高度,這種關注原始恐懼的方式也把這個系列拔高了一個層次。

獨立恐怖片才是恐怖片的未來

這幾年好萊塢湧現出了一批製作恐怖片的新鮮血液,像阿里·艾斯特、喬丹·皮爾、羅伯特·艾格斯、約翰·卡拉辛斯基等人。

在製片公司領域,也出現了像Blumhouse這種專門製作低成本、高創作自由度的電影公司。當然,也包括像A24這種已經在好萊塢有了知名度的電影公司。

我們可以再看一眼上面那張R級恐怖片歷史票房排行榜,排在第三位的《逃出絕命鎮》就是由Blumhous和環球影業聯合出品。Blumhous還出品了M·奈特·沙馬蘭的兩部新作《玻璃先生》和《分裂》。

而A24則出品了阿里·艾斯特的兩部作品,以及羅伯特·艾格斯的兩部作品,《遺傳厄運》是A24迄今為主票房最好的電影,全球票房7900萬美元,而預算僅是1000萬美元。

恐怖片一直被稱為方便賺快錢的電影,一般它們的成本低,一般的電影公司也不會涉足。上面那張圖中,10部恐怖片幾乎被環球和華納壟斷,華納有5部,環球有3部。

現在的獨立恐怖片賦予了恐怖片這一類型以新生,提供了後者給不了的新鮮感。大製片公司在權衡創作與票房的時候,會以票房我主導,而像Blumhous、A24這樣的公司會更加看重導演的創作。

這些獨立恐怖片在情節設置與正統恐怖片有很大不同。比如,正統恐怖片的結局一定會是正義戰勝邪惡,而獨立恐怖片的結局大多比較黑暗,阿里·艾斯特的《遺傳厄運》與《仲夏夜驚魂》,羅伯特·艾格斯的《女巫》,就是如此。

在題材的選擇上也十分靈活,阿里·艾斯特專註於通過電影講述邪教對於家庭與個人的影響;喬丹·皮爾的視角放得更遠,他探討了美國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社會階級問題;約翰·卡拉辛斯基則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探索恐怖類型片的邊界,《寂靜之地》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獨立恐怖片一直為恐怖類型片輸出優質作品,就像喬治·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11萬美元的製作成本,3000萬美元的票房。

說白了,就是這些小公司敢冒大公司不敢冒的險。

正如最近馬丁斯科關於漫威電影言論的一系列事件,好萊塢正面臨創意枯竭已經是眾人皆知,像迪士尼這樣的頭部公司也在靠自己手上的IP炒冷飯,IP終究有過氣的那一天,興許現在好萊塢恐怖片的空前繁榮會為未來的創作指出一條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