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打了9.2分, 卻是一部好看的爛片?

我們可以參照著麥克斯顧影自憐,感嘆時代洪流對微渺個體的無情碾壓;也可以參照著1900捫心自問,有沒有在面對生活全線潰敗時,仍抱有一顆赤子之心。

在國外,《海上鋼琴師》口碑一般:網友戲稱為「美國豆瓣」的IMDb上,它的評分也不過8.0,而在IMDbTop250的名單里位列248,形同墊底;在更專業的評分網站metacritic和Rotten Tomatoes上,人們對它的評價更苛刻,只有58分和54%的新鮮度(連及格線都沒過)。

但在國內,《海上鋼琴師》卻備受恩寵,93萬觀眾在豆瓣電影給出9.2分的好評,在豆瓣電影Top250的名單里位列15,被許多人奉為經典佳作。

在一篇文章里,著名影評人周黎明這麼評價朱塞佩·托納多雷的《海上鋼琴師》:「不止一個朋友不解地問我:『《十面埋伏》為什麼在美國這樣紅?』我脫口而出:『《海上鋼琴師》為什麼在中國這麼紅?』《海上鋼琴師》幾乎相當於是西方版的《十面埋伏》,它豪華、浪漫、蕩氣迴腸,但它肚子里就是一草包。」

如此備受爭議的原因,在於導演朱塞佩·托納雷多一以貫之且毫無節制的浪漫主義風格。在喜歡的人看來,托納多雷這種細膩且純粹的情感表達,撫慰了觀影時候跌宕悠揚的思緒,是影迷們不可錯過的世紀經典。

但對那些反感小清新和文藝青年矯揉造作一面的人來說,《海上鋼琴師》的主角神秘得無法被觀眾洞察,而電影里鋪張浪費的冗長鏡頭或獨白,又像極了文藝小清新們矯揉造作、自我沉醉時的喃喃絮語——這讓電影成了一部充其量「很好看的爛片」,僅此而已。

公允來說,電影是我們了解導演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如果觀眾內心無法尋獲與導演感同身受的地方,那電影再怎麼折騰,都會被視為裝腔作勢。反之,倘若觀眾能把心態調理平和,那麼《海上鋼琴師》就自有其打動人心之處。

《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朱塞佩·托納雷多導演的「時空三部曲」,它們各有側重主題,又共同奠定了他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天堂電影院》是在致敬那些熱愛電影的人,也是導演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則獻給每個都曾對性懵懂衝動過的孩子,它代表著我們逝去的青春;同時它也用結尾處小男孩身邊的女朋友,來提醒。

而站在20世紀末(1998)回首20世紀初(1900)的《海上鋼琴師》,則以點帶面地回顧了20世紀的社會變革,並重點致敬了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在藝術里尋獲解脫之道的孤獨者。這是電影一暗一明的兩條線。

作為暗線,電影在1900這個特殊的年份上,再現了歐洲人湧入美國尋夢的景象。無論他們是頭等艙里的達官顯貴,還是三等艙里的落魄窮酸,只要看到自由女神像,就會一起吶喊歡呼「American」。如果說這些群像太模糊,那小號手麥克斯的出現,就具象化了這些人對美國夢的嚮往。這也是為什麼隨著游輪東來西去5年多後,麥克斯提著小號下船奔向自由女神像的緣故:他要在美國這塊新大陸上討生活。

這條暗線,從宏觀層面出發,關照的是20世紀人類生存方式的動蕩與變革,它那看似充滿希望的未來,實則剝奪了更多人的可能性。所以原本很優秀的小號手麥克斯,會賤賣自己的康恩牌小號,只為換取溫飽錢。

作為明線,它的故事集中在1900的傳奇色彩上:養父意外去世後他突然消失22天,再現身時已彈得一手好琴;聲稱自己發明了爵士的Jelly Roll Morton來勢洶洶地挑戰,結果卻不幸敗北狼狽逃竄;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年,雖也曾試圖下船登陸,卻在最後關頭返身迴轉,最終與游輪共同消亡——這種傳奇色彩,既在他無師自通又精妙絕倫的琴技,又在他始終未曾踏足陸地的真實性。

這條明線,從微觀個體出發,關照的是外部社會和環境劇烈動蕩,大部分人面對種種誘惑變得迷茫焦灼時,個人應該怎樣固守初心。所以1900也曾要登上陸地,卻在最後時刻返身迴轉,並選擇與游輪共存亡。

投身陸地的麥克斯,和固守游輪的1900,是「一體兩面」的兩個人:1900象徵了理想生活,它潛藏在每個人心底;麥克斯則代表了殘酷現實,隱喻著每個急急如喪家之犬的我們。這種強烈的對比,讓1900的存在變得更加虛無,甚至像是麥克斯因生活窘迫分裂出的另一個人格——麥克斯越是懷念當年在船上僅憑一把小號就能無憂無慮的生活,1900在船上遊刃有餘的狀態,就越顯現出杜撰和虛假性。

托納多雷唯恐觀眾注意不到這一點,甚至不停用電影的視聽語言,來暗示1900身份的可疑性。每當表現1900的傳奇和天才時,電影就會大量採用超淺焦鏡頭。結果就是:當焦點是1900的時候,他周圍的人和物卻含混不清;當焦點是他身邊的人或物時,1900就會變得不可分辨。

就像戴錦華老師剖白的那樣:在這樣的視覺語言里,「1900從未真實地和我們共處在一個世界之中,或者說我們永遠無法觸摸和到達1900的世界」,甚至是故事的講述者麥克斯,也沒辦法真正進入1900的生活。

也就是說,托納多雷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讓一個深受生活苦難的落魄者,給大家講述一個受人尊崇的天才的故事。天才的形象越是光鮮、傳奇,落魄者的經歷就越是悲慘、可信。但托納多雷並不想徹底坐實真相,他更想呈現的是1900和麥克斯曖昧不清的身份——扒開真相時又虛晃一槍,不僅讓觀眾沒辦法深究故事與主角的真實性,更拓展了電影文本指向的豐富性,讓每種關於它的解讀,都變得具備可能性。

寓意的豐盛繁茂,和文本的曖昧含混,以及現實生活越發沉重地加壓,能讓我們儘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感受投射進故事裡去:我們可以參照著麥克斯顧影自憐,感嘆時代洪流對微渺個體的無情碾壓;也可以參照著1900捫心自問,有沒有在面對生活全線潰敗時,仍抱有一顆赤子之心。

海上鋼琴師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1998)

類型:劇情/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

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