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文學和影視,她是史上最成功的女性「作家商人」。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陶淘
編輯|張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家瓊瑤12月4日下午1時許被發現在家中離世,終年86歲。
「我是『火花』,我已儘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雪花飄落》的視頻里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視頻,了解我想表達的一切。」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半小時,瓊瑤在社交媒體平台留下的最後2分06秒視頻中,提到了這樣一段話。
畫面中,她一襲紅衣,視頻中的背景掠過她朗誦中提到的雪花、巨浪,她一生的作品,最終以綻放的煙花收尾,並表示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清代文學家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提到:「情深不壽,壽多則辱。」瓊瑤離世前,遺書中也正是提到了不想成為「插管維生的卧床老人」,於是選擇體面地離開。但思慮到這只是個體抉擇的她,並不忘囑咐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洒灑!」
許多網友感慨,瓊瑤走時「留下了最後的溫柔」。瓊瑤用最「瓊瑤」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她還留下了巨額的資產。據媒體報道,外界認為,其丈夫平鑫濤於2019年病逝後,瓊瑤分得價值6億元的房產,以及皇冠文化旗下的皇冠影業,保守估計其身家超過25億元。
幾十億身家
瓊瑤原名陳喆,筆名取自《詩經·衛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她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
出自文學世家,瓊瑤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還是詩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回首過去半個世紀,瓊瑤是叱吒風雲、影響了幾代人的「言情教母」。包括短篇、散文、小說等在內,瓊瑤一生創作了100部左右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還珠格格》《煙雨濛濛》《一簾幽夢》《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啞女情深》《花落誰家》等,創作高峰期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不少年輕人在學生時代,都會在課桌里塞上幾本瓊瑤的書,趁老師不注意,偷瞄上幾眼。
瓊瑤的作品塑造了幾代人的言情觀,為沒談過戀愛的年輕人在虛擬世界中造夢。她打造的這個巨大的戀愛夢境,自然也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上世紀90年代,花城出版社拍下《瓊瑤全集》的內地版權,版稅費已高達300多萬元。據《鳳凰周刊》透露,如果把盜版的總數算在內,瓊瑤在大陸出版的作品總收入應該達到800萬元。
她更多的收入來自各種影視和音像出版的改編版權。瓊瑤這一生的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多達80部。
早在1965年,瓊瑤27歲時,其小說就已開始被改編成影視作品。1967年,邵氏電影公司又翻拍了瓊瑤的三部電影。她發現這條路有利可圖,於是在1970年代末與平鑫濤、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拍自己作品改編的電影。
2007年之前,瓊瑤劇的錄像帶版權和廣播電視播放權,僅在大陸市場的收入就超過2億元。
電視劇創造的價值更加不可估量——在瓊瑤劇風靡的巔峰時期,三部《還珠格格》只是版權費就在1億元以上。如果再加上海外版權營收,僅《還珠格格》一個ip,帶給瓊瑤的收益就超過5億元。除了《還珠格格》,其他火遍華語圈的瓊瑤劇還有不少,她的所有電視劇版權收益預估超過10億元。
此外,瓊瑤和丈夫經營的皇冠文化集團,累計營收額超過22億元,該信息並未得到公司方確認。瓊瑤作為這家公司的核心作家,為其貢獻了巨額財富。
「造星工廠」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還珠格格》系列橫空出世,小燕子、紫薇、五阿哥、爾康……瓊瑤筆下的人物,在電視劇里鮮活地上演著紅塵作伴的戲碼。
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可謂萬人空巷:彼時,一家祖孫三代晚飯後就開始追劇,小朋友即便被要求早點去睡覺或者趕緊去寫作業,也被精彩的劇情吸引挪不動步。大街小巷的文具店裡,那時的文創產品還不是很多,但印有《還珠格格》主角的貼紙,已經隨處可見。林心如、蘇有朋等的海報,成為文藝音像製品店裡的香餑餑。
《還珠格格》第一部在引進內地之後,最高收視突破62.8%,並獲得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連續劇獎。不僅是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這部劇的第一、二部在整個東亞也享有盛名。
她給影視行業貼上的另一個標籤就是「瓊女郎」。
被稱為第一代「瓊女郎」的影星,包括林青霞、林鳳嬌,當然也有男主角,像鄧光榮、秦漢等。1973年8月,林青霞主演的電影處女作《窗外》上映,一時火遍大江南北。
上世紀80年代,瓊瑤從電影圈轉向電視圈,第二代「瓊女郎」應運而生:劉雪華、蕭薔、陳德容都在此時出圈,同期被大家熟知的男演員還包括林瑞陽、馬景濤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瓊瑤劇像一陣龍捲風席捲影視行業,將「瓊瑤熱」推至頂峰:隨著《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的播出,主角再次迎來社會的萬眾矚目。
以其中的蘇有朋為例,在拍攝《還珠格格》第一部時,其一集的片酬是2000元,整部劇20集左右,共收入約4萬元。到了2004年,他拍攝《楊門虎將》時一集片酬達到了1萬美元,可見瓊瑤劇的造星能力有多強。
拍完《還珠格格》後,蘇有朋的廣告代言數量也呈三級跳式增長。2004年,他連續第三年替一家球鞋品牌代言,一年酬勞是260萬港元。
進入新世紀以來,翻拍的《還珠格格》等劇,讓秦嵐、李晟、海陸又有了「新一代瓊女郎」之稱。直至今日,半個世紀以來的大多數瓊女郎,在一炮而紅後,依然佔據著國內乃至整個華語影視圈的頂流地位。
仍在「發酵」
今天,當戀愛與婚姻觀發生轉變,讀者與觀眾已經有幾分厭倦「瓊瑤式」作品——浪漫的「粉紅色泡泡」不切實際,甚至劇情缺乏邏輯。
但每到寒暑假,一些電視台仍會密集播放瓊瑤劇,收視還長盛不衰——譬如,湖南衛視在2018年寒假期間曾重播《還珠格格》,播出之後收視率一躍成為白天時段省級衛視第一名。
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當下,無論是視頻號、抖音,或者b站,各種與瓊瑤劇相關的二創作品,也依舊源源不斷。許多人會給曾經劇中「意難平」,添加一個自己滿意的結局。瓊瑤作品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仍在發酵。
因為對於許多已經長大成人,或是已近中年的瓊瑤讀者、觀眾來說,老劇重溫並不只是回味情節,這還意味著重溫一種摻雜了念舊、青澀、複雜情感的青春。
在現實泥潭中彷徨的當代人,仍然願意偶爾回到瓊瑤構建的世界裡,再做一個夢。
斯人已逝,經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