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聽「港樂」嗎?這幾首,可能是今年最「出圈」的粵語歌,你聽過嗎?
第一首,gareth.t湯令山的《緊急聯絡人》。今年2月,球星梅西所屬的邁阿密國際到香港比賽,湯令山作為表演嘉賓現場演唱此歌,大批球迷拍攝影片並分享到網上。
第二首,kiri t謝曉盈的《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這首歌被歌手魏如萱在直播里翻唱,表示「很喜歡這支旋律」,引發大批網民轉發。
第三首,鄧小巧的《神愛世人》。這是歌手林宥嘉譜寫的第一支粵語歌的旋律,他本人也在佛山站、杭州站的演唱會用粵語演唱了此歌,收穫一眾歌迷的喜愛。
「港樂已死」是老生常談的論調,爭論點通常聚焦在「新老港樂青黃不接」的話題上。但縱觀今年出圈的幾首粵語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人正在努力打破「新老港樂」的信息繭房,一方面傳承粵語金曲,另一方面讓新生代歌手接下「港樂」崛起的大旗。
比如芒果tv在昨天提檔首播的《聲生不息·大灣區季》。有人看了第一期懷舊舞台感動不已;也有人提出了「誠意滿滿,新意欠奉」的異議。所以「港樂已死」了嗎?製作港樂綜藝,真的能推動粵語歌的發展?
作為粵語歌忠實愛好者的城畫君,今天就跟你聊聊正在熱播的《聲生不息·大灣區季》。
「譚張爭霸」「千夕之爭」
港樂餘暉依舊細膩動人
不管你有否見證過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譚詠麟和張國榮這兩個名字,也一定如雷貫耳。隨著1983年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落成使用,演唱會文化興起,毫不誇張地說,當時排隊去看演唱會的觀眾里,要麼是譚詠麟的歌迷,要麼是奔著張國榮去的。
當年到底是「我墮入情網 你卻在網外看」更火,還是「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更流行,沒人能輕易下結論。
譚張二人也曾多次在採訪中談及他們的競爭關係,坦言「既是競爭對手,又惺惺相惜」。港樂巔峰期後的90年代,兩人紛紛退出各大流行音樂頒獎禮的角逐,將機會留給新生代歌手。2003年「哥哥」張國榮的離世,不僅令香港樂壇黯然神傷,更代表一個時代的落幕。
21年過去,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第一期節目里,以飛行嘉賓身份登場的「譚校長」在唱罷兩首金曲後,深情演唱了張國榮的代表作《風繼續吹》,以及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另一位飛行嘉賓陳慧嫻接連演唱自己的代表作《千千闕歌》,以及梅艷芳的《夕陽之歌》,同樣是一次非常有深意的策劃。兩首歌都翻唱自日本歌手的作品,曲同詞不同。1989年,這兩首歌幾乎同時發行,不僅成為了兩位天后的代表作,也引發了一場銷量和獎項的較量,被稱為「千夕之爭」。
儘管《千千闕歌》銷量更高,但在當年的頒獎禮上,《夕陽之歌》拿下金曲金獎,梅艷芳獲得最受歡迎女歌手。後來陳慧嫻退出歌壇、出國留學,一直有傳言是她與梅艷芳競爭失敗後所作的傷心決定,但陳慧嫻本人卻多次表示,她只是為了圓自己的留學夢想。
在港樂討論度極高的年代,這樣的故事被不斷傳頌,如今「都付笑談中」。
如果把港樂比喻成太陽,很多人可能會感慨其「日薄西山」。但落日也有餘暉,像譚詠麟、陳慧嫻這樣的殿堂級歌手出現在內地音綜舞台上,好比餘暉仍在為觀眾製造熱能。更何況唱的還是當年競爭相當激烈的對手的歌?
把「陳年老beef」變成「peace & love」的懷舊之夜,《聲生不息》真挺會賺觀眾眼淚的。
大合唱是演唱會的靈魂
港樂中生代仍在求突破
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發布會現場,作為本季固定嘉賓的容祖兒坦言自己剛剛經歷了生病失聲,遺憾未能在第一期錄製里順利演唱自己的代表作《心淡》。
但第一期節目播出後,一個很難復刻的另類版本《心淡》被呈現——現場觀眾即興大合唱,將這首歌送給了原唱本人。這一幕的感人之處在於,一首發行時間超過21年的經典粵語歌,早已融入了歌迷的情感經歷和成長軌跡里。在《聲生不息》這個致力于振興港樂的舞台上,21年時光的流變、各位歌手的翻唱傳誦就像一股神奇的力量,讓音樂再次煥發新的魅力。
近年來,各大音綜屢被詬病的「重錄」「修音」等問題,此刻變成了不需要刻意製造的完美。因為「不完美」本身也足夠打動人,因為歌手本人25年的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早已撼動歌迷的心。
以容祖兒、楊千嬅、陳奕迅、古巨基等人為代表的「港樂中生代」自上世紀90年代後便一直佔據著許多人的「港樂記憶」。60後、70後也許還做不到每首都會唱,但在80後、90後乃至00後歌迷群體中,他們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在這季的先導片里,節目組採訪上一季的固定嘉賓楊千嬅,她提及在參加《聲生不息》後重燃對舞台的熱情,懷著「心口有個勇字」的信念,決定帶著全粵語歌單開啟萬人演唱會的巡迴之旅。
要知道一位歌手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演出舞台上只唱粵語歌,絕對是非常大膽的嘗試,很可能要面對「票房遇冷」的結局。今年剛好50歲的楊千嬅,仍像她二十幾歲時一樣的「勇」。
巡演接連收穫門票售罄的好消息,尤其在成都站演唱相對冷門的《稀客》時,楊千嬅唱著唱著發現不對勁,摘下耳返便震驚了,因為她聽見全場觀眾正在大合唱。大家笑稱她為「川渝天后」,而她也回贈了自己的激動與感恩,「觀眾的粵語比我的普通話還標準!」
大合唱是演唱會的靈魂。一位出色的歌手、一首優秀的歌曲,就應該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合唱中,將音樂的感動和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抵達更遠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這季《聲生不息》細心還原了香港紅館當年首創的「四面台」舞美,當燈光匯聚,每次合唱都是記憶的共鳴。
節目選曲既是爭議的焦點
也是新生代表現才華的機會
「選曲陳舊」「沒有跟當今港樂接軌」,是《聲生不息》第一季被觀眾反覆討論的問題。除了對歌曲內容本身的考量之外,能否在選曲上讓新老港樂迷眼前一亮,是對這一季節目組的重大考驗。
然而在節目歌單公布之前,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是嘉賓陣容里的新鮮面孔:黃子弘凡和李昊。
黃子弘凡是近年活躍在各大綜藝上的新生代藝人,出身於音樂世家的他在少年時期便愛上聽粵語歌。這次他在《聲生不息》首演舞台上演唱了劉德華的經典作品,1992年發行的《謝謝你的愛》的粵語版。
一個非粵語區的新人歌手,唱一首比自己年齡還要大7歲的粵語歌,本身就體現了港樂情懷的新老傳承。
而出生於廣東順德的李昊,是大熱綜藝《種地吧》組合「十個勤天」的成員。在節目發布會現場,有媒體問他「這是你第四次面試聲生不息,前三次都失敗了,是什麼讓你如此堅定」。李昊的回答,大概是所有在大灣區土生土長的孩子都會產生共鳴的話:「我是帶著使命來的。我從小就很喜歡港樂,出道後有個小目標,覺得我應該唱更多粵語歌給年紀小的孩子們聽。」
文化的保育和創新需要更多年輕的人參與。而新生代歌手演唱符合時代特點、集體情緒的歌曲,則是最能回應「內地音綜選曲需要創新」這類批評的方法。
《心之科學》發行於2018年,是容祖兒近年來的粵語流行代表作。歌詞主題是近年來互聯網討論得最多的「愛自己」「反pua」等親密關係困境。一個人如何能揣摩另一個人的全部心思呢?這無疑是一種最難解開的深奧科學。
「月光有人撈起,有人瞧不起,被愛概率如宇宙,陰森詭秘。」
李昊在初舞台選擇《心之科學》是相當有勇氣的。一方面是原唱容祖兒就在台下,另一方面他也通過選擇一首最能反映年輕人對親密關係的看法的歌曲,完成了他作為新生代粵語歌手的一次價值觀表達。
演唱水平好與壞,皆由觀眾評判。但是選擇走出舒適區、嘗試在情感共鳴區向觀眾走近,這正是當下粵語歌迷期待新生代歌手努力做到的事。
用音樂聯結「大灣區」
歌迷需要給出更多鼓勵
看完《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第一期節目,城畫君想起今年先後採訪了來自香港的華語樂壇殿堂級組合草蜢、嘻哈組合農夫fama,以及創作歌手林奕匡。在採訪間隙,曾與他們討論過「港樂是否已死」的問題。
印象深刻的是農夫c君的回答:「香港一直有很好的音樂製作人啊,但是聽歌的人可能印象流,不熟悉的名字也就不關心罷了。」
這個回答的微妙之處在於,關心一種音樂文化和關心一個人,本質上是類似的——只要你關心,ta就一直在;如果你毫不關心,ta變成什麼樣都與你無關。
在網上看到節目觀眾分享參與錄製後的筆記,《聲生不息》錄影那天有導演和觀眾互相暖場,有位「譚校長」的歌迷拿起話筒,便開始唱經典粵語歌《朋友》:「遙遙晚空 點點星光 息息相關 你我那怕荊棘鋪滿路 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 是誰明白我……」就這樣,不僅大灣區,來自五湖四海的粵語歌迷自發地在等候區大合唱。
粵語歌的魅力正是如此,它始終可以用簡單的、打動人心的歌詞將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聯結在一起。
也正如容祖兒在先導片里對港樂的形容:「港樂就好像一個朋友在深夜約你出來,凌晨拿著一個(罐)啤酒,然後跟你說出自己的那種心事的感覺。」
作為隔著屏幕的觀眾,我們或許更需要對粵語歌這個「好朋友」、對《聲生不息》這樣還在努力宣揚粵語歌文化的音樂綜藝,付出多一些的耐心和鼓勵。
城畫君
責編 吳耀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