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小時候喜歡上班,都是看tvb職場劇看的,以為長大就會自動變成宣萱,每天穿得漂漂亮亮通勤。
或者是像陳慧珊那樣的,亮出證件穿過警戒線,用專業的視角搜集出無人在意卻無比關鍵的證據。
下班和同事去酒吧happy hour,聊聊工作里的趣事,順便探討一下人性。
長大了才發現,大家都不過是1998年霍景良眼中的牛馬。
到底香港職場劇里的精英,一個月能賺多少?
港劇里的「鐵飯碗」有多鐵?
前段時間的《法證先鋒6》,重案組警員喬sir的兒子問他一天能有多少工資?他想買斷爸爸的三小時,讓爸爸陪自己參加學校的二人三足。
喬sir告訴他:一天大概2000塊,一個小時大概200塊。
這樣算下來,喬sir一個月至少5萬塊,但是在太太全職,兒子讀名校的情況下,這個還是工資還是挺緊巴的。
我知道私下打聽別人工資是不對的,所以我就直接問bosco了.
他說法證鐵三角的收入,應該是重案組高級督察井浩然<法證部高級化驗師余星柏<法醫范佩清。
結合警務處網站資料,重案組高級井浩然的工資應該是港幣6萬到8.4萬。
余星柏每星期五飛一次大阪找老婆,我表示有點心疼他的機票錢,但bosco說了,「我們余sir人工很高的。」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的資料,余星柏和范佩清的工資應該是同一個等級的,即港幣117580到135470元,結合他的口供,推測余星柏在12萬左右,而范佩清在13萬左右。
法醫和法證部屬於技術流的工作,招聘門檻會比較高,工資自然也高,警察門檻比較低、起薪也低,但晉陞前景很好,工資漲幅也很大。
1997年《鑒證實錄》里小唐菜就說了,有什麼工作,預科畢業(差不多內地高中畢業)出來就有一萬多塊?這也是小唐菜選擇從警的主要原因。
1998年的《陀槍師姐》,娥姐也提過,選擇當警察就是因為鐵飯碗、薪水高假期還多,她當文職的時候,工資就有一萬多塊,後來被調去當軍裝,心裡很不情願,但想到人工能有兩萬多塊,覺得「那就當逛街好了」。
這也是為什麼老公出軌之後,娥姐一個「師奶仔」可以把婚離得乾脆利落,除了女性覺醒,那還有「鐵飯碗」給的底氣啊!
後期決心要當「陀槍師姐」,也不完全是為了除暴安良,只是因為佩槍之後容易升職,工資也會跟著漲。
不過香港警察每一次升職都伴隨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娥姐升到「沙展」,也就是衝鋒隊隊長,工作加了幾千塊,大概是3萬多,但每天要帶著一幫男人衝鋒陷陣,還被質疑她沒這本事,娥姐表示壓力大到想「找個男人嫁了算了」。
娥姐和小生徹底be後,帶著孩子移民出國嫁人了,鐵飯碗也棄了,倒是好姐妹陳三元,一路從小警員升到督察升到警司。
按照2021年《陀槍師姐4》播出時香港警務人員薪級表,她的月薪大概是13.6萬元,比2024年《法證》里的專業人士范佩清和余星柏都要高了。
除了晉陞通道,警察還有很多額外福利,比如醫療和房屋津貼等,甚至港劇里還出現過一個可以創收的職位——情報科卧底。
《使徒行者》里的釘姐,表面上與三位養母一起經營沐足店維持生計,實際還有一個身份,專門幫刑事偵緝督察卓sir收集情報的警方卧底。
這份工作非常適合醒目的釘姐,每完成一次卧底任務,還能拿到一份獎金,所以釘姐的月收入構成是:警員工資+卧底獎金+沐足店分紅,月薪5萬也是有的。
由於卧底身份特殊,相當於24小時出勤,所以釘姐日常消費都走報銷,連《隱形戰士大戰宇宙飛龍》這種爛片都能報,釘姐日常真的花不了什麼錢。
每次和上司約見面,不是點龍蝦拼盤就是和牛火鍋,主打一個鋪張浪費。
我都擔心廉署要找釘姐對賬了。
說到廉署,tvb兒童也不陌生,廉政公署是一個脫離政府機關的獨立反貪機構,直接對行政長官負責,權力很大。
《寒戰》里,廉政主任有權直闖警察總部,把警務處處長帶走接受調查。
《廉政行動》系列可以說是tvb第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幾乎每屆小生花旦都客串過裡面的角色,包括狄龍劉松仁郭富城朱茵張智霖,劉松仁更是從青年專員演到了廉署「一把手」。
廉署算不上「公務員」,但工資比很多公務員還高,助理廉政專員起薪就是2.7萬。今年的《廉政行動2024》,陳山聰飾演的廉署總調查主任司徒啟文簡直全能ace。
案件調查都是他統籌的,暗訪收集證據是他親自上門的,抓捕行動還是他部署&執行的,連口供都是他親自錄取的,就差咖啡都要自己煮了。
當然司徒主任的工資非常高,按照icac官方職級表,月薪大概是15.4萬到16.3萬,比前面的警司版陳三元都要高。
高薪養廉,還真不是隨口說的.
綜上,港劇「鐵飯碗」的月薪為:
「壹號皇庭」vs「妙手仁心」,哪個職業更賺錢?
從90年代開始,鄧特希監製的《壹號皇庭》和《妙手仁心》系列,充滿人文關懷的精英敘事,普通觀眾第一次走近律師和醫生這個精英階層的工作和生活。
穿名牌,住大平層、開豪車、打網球、酒吧haapy hour,每天都身光頸靚,在香港只要擁有專業資格並成為行業頂尖精英,收入確實比公務員可觀。
尤其香港的專科醫生,被稱作「月球人」,就是說一個月能賺一球(一百萬),而最頂尖的專科醫生,甚至可能是「星球人」。
比如《妙手仁心》,仁愛醫院腦外科高級醫生程至美和急診科高級醫生黎國柱 ,按2024年的收入標準,結合資歷,大概是12.7萬-14.7萬。
《on call 36小時》里的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張一健,也在這個收入範圍里。
張一健是家裡的頂樑柱,為了讓媽媽可以陪癱瘓的弟弟一起到國外完成升學夢想,他需要儲到雙份的生活費,經濟壓力很大。
一健頭原本打算完成醫院專科課程後,就去恩師範智岳也就是魚仔的爸爸的醫務所執業,在私人醫療市場自由開放的香港,私立機構的醫生收入比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更高,一般是2-4倍。
范智岳是神經外科的「大國手」,離開公立醫院開診所不到一年時間,就迎來了擴張,他是香港許多富豪指定的私人醫生,這種私人診所收入就沒限制了,一個幾小時的手術就要幾十萬,當「星球人」就不稀奇了。
很多人都覺得他離開公立醫院去專科醫院是「拜金」的體現,而范智岳只是覺得在公立缺少自由度,想更好地照顧病人。
只不過私人醫院的病人,通常都是有錢人,如果只為他們服務,多少有點違背「大醫精誠一視同仁」的初衷,魚仔也因為這樣不太認同爸爸開私人診所的。
綜上,港劇醫生收入為:
連西裝都要借,大律師居然這麼窮?
在香港打工的星球人除了大醫生,還有大律師。
律師也分事務律師和大律師,大律師主要負責訴訟工作,而事務律師主要處理法律文件和法律程序。根據香港法律學會數據,事務律師的基本平均月薪約2萬元,而大律師平均每月接近7萬元,但無論大律師還是事務律師,人工並不是固定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接案子、打官司。
比如《怒火街頭》里的蔣大狀,一直給有錢人的集團打官司,經手的全是城中熱門案件,光是官司費就夠買下當時的幾幢豪宅。
按照2011年香港豪宅標準,蔣大狀一個客戶的官司費接近3000萬。
law霸和他一樣也是大律師兼法律界傳奇,但由於年輕時玩弄法律手段間接害死一條人命,從此良心受到譴責,不再幫有錢人打官司,而是在深水埗成立民間法律中心,幫助弱勢社群爭取他們的法律權益,官司費接近零。
他的辦公室畫風是這樣的↓
事務律師也差不多,《男親女愛》里,Miss mo上班的ck律師樓,在經歷了97金融風暴後生意大不如前,搬到了更差的辦公室,miss mo的辦公室連窗戶都沒有,收入水平也直線下降。
《男親女愛》沒透露miss mo的具體月薪,但一開頭她就主動跟ck說「自願降薪3萬」,條件是讓她住進ck名下的豪宅「至尊豪庭」。
後面她的秘書apple有吐槽自己月薪8千跟miss mo月薪8萬沒得比,另外miss mo贏了官司還有10%~20的提成,猜測她降薪之後月薪依然有8萬左右。
miss mo自詡是professional的律師,業內資格高,客戶資源穩定,收入自然不低,但對於律政新人,就算到了2024年,起薪依然不高。
《是咁的,法官閣下》就揭露了律政新人王們的煩惱。
他們每天都在為瑣碎的案件奔波,加班加點處理事務,由於沒有名氣,還經常接不到生意,為了省錢不但要和人合租住房,還要合租辦公室。
劇里的見習大律師,足足折騰四小時陪客戶錄口供,賺了三千元,而和他合租辦公室的大律師告訴他,自己接的第一宗生意只有一千五百元,而且是全包價。
飾演新人律師的梁烈唯提到,自己入行tvb時薪水只有每個月2000塊,而他這次飾演的律師比自己入行時還慘,根本賺不到錢。
連穿的西服都是去商場 「借」的。
綜上,港劇律師們的收入為:
港式牛馬有多難?
香港職場劇還展示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工種,有「星球人」,但也有溫飽線上掙扎的牛馬。
《男親女愛》里miss mo工資8萬,做師爺的余樂天工資2萬,而大學畢業、在雜誌社打工的阿man,只有5千元。
《婚後事》甘誠鈞和潘善仁,同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中文系學生,一個當了補習天王,開補習社,年薪數千萬;
一個去大學當「流浪講師」,由於課講得太悶並不受學生歡迎,找他講課的學校也少,月收入約3萬,寒暑假還可能直接0收入。
去年《新聞女王》熱播,看到曉薇連生病了都想著回公司上班,就有人好奇snk的工資到底是多少。
其實第一集文慧心就說了:「要賺錢,公務員能多賺五倍,做生意可能多賺十倍,好多行都好過做新聞。」
根據近年jobsdb的薪酬調查結果顯示,香港記者月薪中位數是1.9萬元。
劉艷這樣的新人記者,起薪大概是1萬元。
當然記者收入也會隨著資歷升高,像徐曉薇、張家妍、許詩晴這一批,既能做采編又能出鏡還能實地挖掘新聞題材地的資深記者,底薪+出鏡次數大約是4萬元。
據說文慧心的原型是tvb前金牌主播方健儀,2011年時曾有雜誌報道方健儀的月薪是5萬元,那麼算上漲幅,文慧心在snk時的工資應該在8萬左右,佐治仔同理。
所以不用懷疑,新聞女王里大家是真的靠新聞理想堅持下來的,純粹把新聞當工作的人,會像攝像師九哥這樣:
不過man姐和佐治除了搞新聞,也經常和高官、商界接觸,有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搞錢渠道絕不止拿snk的死工資。
如果想更有保障,也可以走許詩晴的路,去特首辦當公務員,工資馬上就能翻幾倍了。
香港職場劇通常聚焦精英人士,造成一種人均「月球人」的印象,而在一些生活劇里,大家的工作會更接地氣。
《香港愛情故事》里的小兩口,就是在廣告公司打工,月薪3萬左右的牛馬。
為了買房湊首付,兩人只能花式省錢,吃飯共享一份單人餐,就連夾公仔、打的士都有quota。
就這樣,離買房子還是遙遙無期……
香港有公屋制度,也就是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的住房,這也讓一些年輕人有了「得公屋者得天下」的觀念,大家一到18歲就排隊申請公屋。
而為了符合「低收入」標準,年輕人甚至主動要求減薪降職,希望匹配公屋資格,《上車家族》里年輕的公屋夫婦,就是這樣每日遊手好閒,不思進取。
保安甚至成了年輕人的「筍工」,因為「除了定時巡邏,就是吃飯、打遊戲、睡覺,最重要的是,它的收入不會超過申請公屋入息上限。」
也難怪港劇里的年輕保安真的越來越多了。
綜上,港劇各工種人物收入為:
e姐結語:
小時候看港劇,總覺得裡面職場精英的工資高得難以想像,如今發現北上廣深的大廠員工,收入也並不比香港職場差,而選擇北上尋找工作機會的港人也是越來越多了。
而比起薪水更讓我羨慕的,其實是香港的職場環境。
注重隱私、不內卷、充分的勞工保障,女性可以獲得和男性一樣的工作待遇和機會,而35歲的員工不是該優化的年紀,而是競爭力最強的年紀。
希望內地職場工資待遇能和港圈看齊的同時,職場環境也能越來越好吧。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最嚮往的港劇職業是?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