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娛樂頭條 2820℃

9月27日,繼舒曼《花紋》(arabesque)單曲首發後,鋼琴家陳薩的最新獨奏專輯正式登陸全球各大流媒體平台,實體唱片亦同步問世。這也是陳薩工作室(ateliersa)繼《德彪西24首前奏曲》(2017年)之後獨立出品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主打曲目為19世紀鋼琴文獻中的黃金之作——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和舒曼《克萊斯勒偶記》。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新專輯封面

據介紹,今年5月,陳薩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柏林納錄音室(emil berliner studios)完成了專輯的「首次」錄製,由多次榮獲格萊美獎的著名錄音師 rainer maillard 操刀製作。rainer曾為dg唱片公司操刀過多張傳奇專輯的推出,鋼琴大師齊默爾曼、波格萊里奇、普萊特涅夫等的專輯錄製都出自他手。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分享會

10月2日當天,在北京藝術中心舉行的2024國際音像藝術作品博覽會上,特為舉辦了陳薩新專輯分享會。陳薩與樂評人張斯堯暢談專輯錄製背後的故事。談及專輯封面的設計理念,鋼琴家解讀說,青灰色的唱片封面試圖追溯到早年讀過歐洲老樂譜的質感,壓在底部的字元則由德文和義大利文排列組合的音樂術語構成。三首作品的標題用黑色高游標注,而中文書寫的「陳薩」二字則取代了肖像照,傳遞出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鋼琴家陳薩  攝影:美琳 

「西方古典作品流傳至今,期間被無數傑出的音樂家演繹,也留下過難以細述的經典版本。為什麼我還要繼續彈,繼續錄呢?因為這是我在當下時刻,想要全然真誠輸出的聲音。」陳薩說。

談演奏感受,「一種從身到心的給予」

舒曼《克萊斯勒偶記》由八個章節組成,作於1838年。據說作曲家只花了四天即告完成,並加註了說明:這首作品必須被視為一個整體連續演奏。而啟發舒曼創作的靈感,則是作家霍夫曼小說《雄貓穆爾的生活觀》中的主人公,一位陷入瘋狂的音樂天才、指揮家約翰內斯·克萊斯勒。

舒曼的未婚妻、鋼琴家克拉拉·維克在演奏《克萊斯勒偶記》時,被其中瘋狂的浪漫主義震驚,「有時你的音樂讓我感到害怕,我想知道,創作出這種音樂的人真的將成為我的丈夫嗎?」作品問世後,和舒曼同時代的作曲家肖邦、李斯特等都認為它不易被理解,「太難讓公眾接受」。後世一些樂評人的點評則多少帶有人身攻擊的意味,「其中隱含的神經質因素或許與舒曼家族遺傳的精神幻覺疾病有關」。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陳薩和 rainer maillard在錄音室交流

對於《克萊斯勒偶記》如此不加遮掩又讓人陷入危險邊緣的純粹,陳薩在專輯闡述中給出了自己的解讀,「長短不一但數量驚人的主題動機在作品中多次迴旋再現。每個章節都由一種鮮明的情感色調做主導,狂喜與絕望的交織,冥想與激流的碰撞。每一次轉調,每一段動機的迴旋再現,都是作曲家內心深處形態的具象化。其間還可窺見到角落裡難以名狀的恐懼,以及讓人很難言說的、悄然消逝進黑暗裡的未知……」

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寫於1853年,是獻給舒曼作為其題獻《c大調幻想曲》給自己的回贈。這首作品將單一主題變形手法運用得登峰造極,被公認為成功地脫離了傳統奏鳴曲式。其結構亦是作曲家所有作品中嚴謹性最強、主題最統一的。

《b小調奏鳴曲》有著宏大的敘事性與幻想性,在陳薩看來它自帶一種全然的征服,讓人無力抵抗的力量。「它包含了貝多芬的宏偉魄力,以及集合舒伯特、肖邦、舒曼所定義的詩意。而談及如何在相對嚴謹的結構里讓不同動機的靈魂得以各自淋漓的呈現?陳薩表示,「這個問題的本身即是答案,我認為那應該是一種從身到心的給予。你有機會透過一個如此包羅萬象的作品去觸摸地獄的邊緣,去凝視魔鬼的雙眼,同時又能夠聽到從天而降天使的歌聲,它有著我從未體驗到的炙熱的光。」

在專輯的收錄次序上,陳薩將《b小調奏鳴曲》排在《克萊斯勒偶記》之後,這無疑也是個有創造力的想法。她說:「如果你剛從《克萊斯勒偶記》趕來,會發現從舒曼的尾聲遁入黑暗處,幾乎是同一個音……生命的跳動,如同在無聲的地獄最深處,開啟了《b小調奏鳴曲》的歷程。」

不給專輯命名,兩赴柏林錄製

值得一提的是,陳薩此次推出的新專輯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專輯名。就此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歷史上,音樂作品的推出也曾經歷過無標題的時期。「在自然的無標題的階段,會更讓音樂趨於或者說回歸到它最本真的抽象屬性。而一旦起了名字,反而對聽眾而言是一種無形的框定。」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我並不認為一定要約定俗成起個專輯名。現在的專輯大都會以寫意或主題的方式起個名字,可出發點無非是讓大家迅速留下印象,有利於之後的推廣和販售。歸根結底,這只是一種商業性的動機和構思,卻並非是一種必要的方式。」

「新專輯中依次收錄了舒曼的《花紋》、《克萊斯勒偶記》和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花紋》更像是一個開場白,一個前奏曲,它的尾聲引出了一種跨越世紀的呼喚,裡面的靈性令我動容。而就舒曼的創作而言,《花紋》和《克萊斯勒偶記》前後只差兩個作品號,應該是同一時期的作品。其實這三部作品都非常特殊,尤其是後兩者,囊括內容之豐富、承載維度之多樣,用任何一句話去歸納概括都會顯得言不及義。我希望融入其中,能夠以一種更開放的狀態去記錄它們並分享給聽者和時間。」陳薩說。

對新專輯念茲在茲,從陳薩此番先後兩赴柏林錄製也可見一斑。她回憶說,「5月份的錄製很順利,rainer也說了好幾次,他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後期了,我還暗自欣喜。然而等我回到北京後,反覆去聽《b小調奏鳴曲》,卻越來越不確信,以致於完全否定了一些東西。這個感受挺魔性的,過程中也有些慌亂和糾結,直到我做出回到原場地再錄一遍的決定後,一切都釋然了。我帶著使命感再次去到柏林納錄音室,二次錄製的過程也很順利,基本上等我返回北京的第二天,母帶就發過來很快確認了。」

鋼琴家陳薩談新專輯:「我在當下想要全然輸出的聲音」 - 陸劇吧

鋼琴家陳薩  攝影:美琳

圖/陳薩工作室提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