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電影快訊 1352℃

這樣的題目不是說正在上映的《決戰中途島》是十分滿分電影,最好是比較之下的最好。我給這部最新的中途島電影評分是7.5,屬於8分上不去、6分不至於系列。

有說《終結者6》是三戰,那剛看的《決戰中途島》是二戰,過幾天看大銀幕一戰的《他們已不再變老》。

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 陸劇吧

■中途島劇情電影

中途島這樣的電影是不怕劇透的,因為註定是一部劇情事先張揚的仔仔細細的電影。

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 陸劇吧

中途島劇情片前有1976年好萊塢同名的《中途島》,劇情上有關聯的是2001年爆炸貝的《珍珠港》。

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 陸劇吧

日本方面拍的比較多,有2011年新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1981年松林宗惠導演的《聯合艦隊》。上世紀60年代的老版《山本五十六》。

同是60s的《啊,海軍》、《太平洋之翼》、《太平洋風暴》,50年代的《太平洋之鷹》、《戰艦大和》等。

從電影和藍光封面上可以看出美國和日本對電影的態度,美版藍光封面上只有赫斯頓和方達。

法版藍光才給了三船的山本五十六一個末位。

三船敏郎只在日本海報中才可以B位。

■特效

影片以珍珠港開始了CG之旅。

其他戰鬥場面。

結尾的這個壓軸做的很羅蘭,盟軍戰鬥機不僅不辱使命,還瀟洒的用機翼輕拂了下海面。

這部電影的第一觀感就是視覺上很過癮,從來沒有哪一部電影把空戰、海戰拍的這麼細緻、拍的如此這般的畫面角度,再籠統點兒說就是從來沒有那部電影把空戰、海戰拍的這麼的特效。

看看導演+製片的羅蘭·艾默里奇的過往電影就不難發現,這太符合他一貫的風格了,他的風格基本就是用特效堆砌起來的。《再造戰士》、《星際之門》、《獨立日》、《哥斯拉》、《明日之後》、《2012》。。。

這裡要插播一下,就是關於《明日之後》這部的片名翻譯,鳥語原名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現在豆瓣等電影門戶網站上都把《後天》列為第一翻譯。

其實不用管台灣的翻譯習慣,也不用理會台灣有沒有後天這個詞兒,單單就是大陸習慣的普通話翻譯,後天是單數,體現不出末世的苦難厚度和人類希望萌芽的質感,明日之後是複數,顯然更契合電影的主題訴求。

這部《決戰中途島》我認為精彩的就是特效,就是羅蘭擅長的特效。有說製作成本一億美刀低了,不會出好特效,這個感覺博納於東說的可以參考一下:

「《珍珠港》的特效場面當時大部分是靠模型,但《決戰中途島》的所有戰爭場面和特效鏡頭完全是CG製作的,製作上跨越了很大一步,但預算卻比《珍珠港》低。」

還有一個比較迷惑的說法,說《決戰中途島》的畫面像遊戲,可又沒說像那個遊戲,如果是在說像畫面爆棚的《荒野大鏢客2》,那我就附議一下下吧,哈哈。什麼?《荒野大鏢客2》畫面也一般,那你應該換電腦了,特效全開,4K+HDR+75寸以上,再說吧,哈哈。

但也必須實話實說,羅蘭的中途島特效玩的也有詬病的地方,不是像遊戲,而是個別地方做過了,如影片中多次出現飛機穿越水霧、煙霧的鏡頭。

如個別火焰做的不太真實。

這部電影是用潘那維申千禧版拍的,用了70毫米鏡頭,絕對是巨幕的胚子,可惜只發行了2.39的版本,有CGS和杜比視界,但沒有IMAX,是為一個遺憾。也許羅蘭和IMAX沒談攏啊。但有4DX版,如果不是之前龍珠的顛簸經歷,我或許就試試了。

■劇情

劇情方面比較普遍的一個說法是說像流水賬,流水賬對於電影應該是一個貶義詞,但問題是,是不是流水賬?

對於一部老版在前,事先廣泛劇透的電影,《決戰中途島》不能說有多優秀,但至少還是可以的地步,文戲、武戲穿插,武戲為主,人物對話儘管還是20多年前《獨立日》的調調,但絕對不是流水賬的感覺。

影片的節奏是很明快的,由1937的山本和萊頓對話開始,迅速展開1941的珍珠港,緊接著就是1942了,算是主幹取捨適當、文戲武戲很羅蘭了。尤其是片尾的字幕更是羅蘭模式的:

the sea remember it's own,中文翻譯為:大海銘記不朽

而軍事方面,片中的一句台詞基本高度概括了:full lucky

南雲手忙腳亂是實情,但戰爭歸根結底是國家實力的對抗,日本是明知不行硬要上、不如拼一把的心態,就算南雲合理的、及時的掛上了炸彈,日本就能贏了中途島?就算贏了中途島,日本就可以打到美國西海岸,達成《高堡奇人》中的景色?

老話說的好,歷史可以假設,但歷史沒有如果,戰爭最後是拼實力的。

■人物角色

中途島雙方的主帥,盟軍是尼米茨,日軍是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這個名字全部來自於他的母親高野貞吉,生他時母親剛好56歲,後來隨母親娘家姓,由高野五十六改名為山本五十六。

《決戰中途島》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坐鎮大和號的山本五十六,豐川悅司扮演。

這個角色外形上不太接近山本本尊,歷史真實人物或許不用可丁可卯的完全的像,但精氣神是不能差的,豐川悅司的山本在大部分時間裡表演的還算像山本,或者說像我們從真人照片、紀錄片中所熟悉的那個山本。

但有一處明顯的違和,就是影片前面山本和山口在進入御前會議室前,聽完山口的一句話,山本竟然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個比較意外,真的很意外,感覺不笑更好。

三船敏郎扮演的山本五十六比較傳統。

盟軍統帥尼米茨由伍迪·哈里森扮演,從奧利弗·斯通在世界電影之年,1994的《天生殺人狂》中開始知道他,《細細的紅線》有他,美劇《真探》有他,這麼多年下來,對他的印象一直不能算特別深刻,總感覺是一個在緩慢變老的、有點兒壞壞的大男孩,《天生殺人狂》的形象似乎一直繚繞不去。

與麥克阿瑟、羅斯福在一起的尼米茲。

而尼米茲,當然還是從真人照片、紀錄片中所熟悉的那個尼米茲,給我的感覺是有威嚴,但很內斂、很儒雅,表面性格上和李安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伍迪·哈里森的一貫感覺就和尼米茲比較難吻合,儘管伍迪也穿起了軍裝、染成了白髮。

1976版《中途島》中亨利·方達的尼米茲。

丹尼斯·奎德演的哈爾西,和2年前2017的《一條狗的使命》中比起來,感覺上蒼老了許多。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1882生人,1942年60了,奎德1954出生,今年65了,自然年齡基本相當。

而《決戰中途島》在人物上基本做到了面面俱到,無論是從山本、尼米茲的統帥層面,還是到火線最前沿的戰鬥機飛行員都有著墨,但感覺上還是以玩命飛行員迪克.貝斯特Dick Best為第一主角,吝嗇的感情線、不多的獨白、全片的高亮基本都留給了這位最好先生。看了全部的預告片,幾乎每個版本都有最好先生上面的這一段話:

日本人會佔據西海岸的情況,在影片另外一位演員出演的美劇中已經實現了!就是盧克·克萊恩坦克主演的架空美劇《高堡奇人》,好多克,哈哈。

美劇《高堡奇人》

飛龍號山口多聞由淺野忠信扮演,感覺他有些發福了,只是臉色依舊的陰冷,這軍服確實像鄧尼茨,哈哈。

赤城號南雲忠一由國村隼扮演,他用幾個抿嘴的動作表演了南雲致命的猶豫。

日本天皇在片中出現過一次中遠景,比較模糊、比較狼狽。

給尼米茲派活兒的美軍海軍少將歐內斯特·金是由他扮演的:

來個年輕的:

對的,就是《肖申克救贖》中的三姐妹之主犯。

■打分

目前評分不高,豆瓣的照例比IMDb高一些,且豆瓣打分的明顯看多,IMDb才不到2000人打分,美國人不太重視這片啊。但從打分比例上看,美國本土ID的比例明顯高於一般電影,達到了6成左右,而一般電影的美國本土打分人數在3成左右。

■製作公司

昨天看的中國公映版,先是美國中心城邦,然後就是博納,再然後是儒意。然後之後正片的第一次製作公司名字時,中心城邦和博納是上下排列的,不像以往前頭出完公司名,正片再出時就只剩好萊塢公司了,可見博納所佔比重不小。

而在眾多版本的預告片中,有時獅門,有時博納。

□花絮

1976版《中途島》中採用了好萊塢名導約翰·福特戰場挂彩拍攝的紀錄片,2019《決戰中途島》中以劇情片的形式向這位勇敢的名導致敬了!

約翰·福特也是有史以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獎最多的電影導演,共計4次:

《告密者》1935(The Informer)

《憤怒的葡萄》1940(The Grapes of Wrath)

《青山翠谷》1941(How Green Was My Valley)

《蓬門今始為君開》1952(The Quiet Man)

1939年著名的《關山飛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此外他導演的兩部二戰紀錄片,上面提到的《中途島戰役》和關於珍珠港的《12月7日》分別於1943和1944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但福特卻沒有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倒是獲得了威尼斯的終身成就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