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和我的祖國》總出品人傅若清: 打造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電影快訊 1381℃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截止目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經突破了28億元,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獻禮片,躋身了內地影史票房前十。此前,此類獻禮片的沒有超10億的票房,大部分回收成本都難。《我和我的祖國》做到了叫好又叫座,貓眼評分9.7,淘票票評分9.5,豆瓣評分8.0,王菲演唱的影片主題曲也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讓人忍不住哼唱。

此前的大部分獻禮片,大多是展現偉人、英雄、模範人物或大事件本身的故事,而《我和我的祖國》卻選擇了親民的方式去講述平凡人的故事。「用小人物、小切口去襯託大時代,這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確定的方向,在這一點上,從主管部門領導到創作團隊都非常認同。因為此前拍攝大事件、英雄故事的方式離普通人較遠,很難與觀眾真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撞擊。」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影股份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出品人傅若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

「我們希望把《我和我的祖國》打造成大事件歷史背景下的全民記憶,讓觀眾在觀影時會感到這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他們會說,這個故事很像我長輩的經歷,這個人好像我媽媽小時候,我同學他們家就有類似的故事……」傅若清說。

專訪《我和我的祖國》總出品人傅若清: 打造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 陸劇吧

傅若清(受訪者供圖)

拼盤電影沒有成功先例 此前票房目標只有10億

《我和我的祖國》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構成,以七個普通人的故事來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七個重要的歷史瞬間,這些平凡人默默奉獻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動容,也讓人們意識到,熱愛祖國並非那麼遙遠深刻,它很可能就是一個小小舉動,一件點滴小事。

「選擇這七位導演,肯定首先考慮的是其在行業里口碑、藝術造詣、此前所拍攝影片的影響力等,而且最終選定的七位導演從50後到80後,還有女性導演,他們代表了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風格。」傅若清說。

這七個歷史瞬間和七個故事的最終確定,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醞釀。最初框選了近三十個點,後來篩選成十多個,最後由七位導演從中選擇自己想要創作的主題。這七個故事對導演來說是有很大的心靈觸動的,在創作時,他們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經歷過,或感受著故事裡小人物的情感。

傅若清表示,在演員選角方面,「這樣的主題加上七位導演本身的影響力,請的演員都願意來出演和奉獻。從符合角色需要出發,沒有停留在流量和粉絲的角度。比如,《相遇》呈現出一氣呵成的一場戲,張譯坐上公交車,任素汐認出他,對他表白。這個表演非常有難度,張譯幾乎沒台詞,帶著口罩只能靠眼神表演,任素汐長達三分鐘的表白戲靠一個長鏡頭來完成……這樣精彩的演繹才有了被觀眾稱道的催淚『口罩戲』。」他說。

傅若清也坦承,因為此前類似的拼盤電影幾乎沒有過成功的先例,創作團隊曾經想了很多辦法去銜接7個相互獨立的故事,比如用國旗和倒計時的橋段,或者用音樂連接。總導演陳凱歌要求用觸達心靈的情感來銜接,最終七個故事呈現出來的情感非常統一,並沒有此前擔心的突兀感。

傅若清透露,起初《我和我的祖國》的製作預算2億左右,宣發預算1億左右,預估的票房在5-8億,目標是努力超過10億,創造主旋律影片較以往更好的市場回報,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由於《我和我的祖國》時長比較長,因此排片量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否則票房很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目前的票房肯定也是大大超過了預期的,既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實現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傅若清說。

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未映先熱,王菲演唱《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曲提前刷屏,這首創作於1985年的愛國主義歌曲,在三十多年後,再次成為了「流行歌曲」。

傅若清透露:最初張一白導演拿來石頭(常石磊)做的這個改編曲,常石磊模仿王菲唱了一段,拿給王菲聽了之後,王菲很喜歡,他也徵求了陳凱歌、黃建新等導演們的意見,大家也都覺得可行。

「把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翻唱成流行歌曲,我們想到可能會有一些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但讓更多的人用更多樣的旋律和音色去演唱這首《我和我的祖國》,能打動更多人的心,也更能體現海納百川。我們推出的首款MV,社交媒體反映非常強烈,接受度極高,成為國慶期間風靡的傳唱,也激發起了大眾的觀影熱情和愛國熱情。」傅若清表示。

雖然沒有辦法統計到底有多少觀眾是被這首歌帶入了電影院,但可以感覺到,年輕觀眾對這首歌反映非常強烈,這首已經傳唱了30多年的歌曲,引發了很多比這首歌年齡還小的年輕群體的共鳴。

傅若清一直強調,希望《我和我的祖國》成為一部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此前的主旋律電影受限於題材,很多做成了宣教式的影片,觀眾沒有自發觀看的熱情,因此市場上很難成功。但是,我堅信,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和市場回報絕對不矛盾,主要看你如何去詮釋。」他說。

傅若清表示,在主旋律電影探索商業化之路時,商業電影也在進行主旋律化的嘗試,而且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以及正在拍攝中的《中國女排》。

「主旋律電影商業化和商業電影主旋律化,殊途同歸。中國電影在快速發展中,確實出現了一些浮躁行為,但是崇尚英雄、正能量內核的電影永遠是觀眾需要的。」傅若清說。

技術助推電影升級 打造精品永遠是核心

最近兩年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來說,日子並不輕鬆。票房增速放緩、影視投資消減,使得行業進入了跌宕期,甚至有媒體用影視寒冬來形容。

但傅若清認為,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目前這個跌宕期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一些過去暴露出的問題,也需要在這個階段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進入下一輪增長周期。

「中國電影經過了快速發展之後的跌宕期,未來會更加穩健,主流價值的引領性會更強,不要空洞的高大上,而是讓真善美真正貼合人民,從而帶動國民素質的提升,展現文化作品最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弘揚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傅若清表示。

傅若清認為,過去幾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很多熱潮,投資熱、互聯網熱、IP熱、流量熱、粉絲文化熱……這些熱潮加持下的電影,產生了很多盲目和浮躁的行為。

「但慢慢的整個行業發現,電影的核心從未改變,就是打造精品。只有好作品,才是一切的根本。而中影和華夏作為國家隊,更要以出精品、出好作品為己任,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傅若清說。

對於未來,傅若清對技術給電影產業帶來的變革力量充滿期待。「就像外賣再發達也取代不了餐廳,電影就是需要去電影院看的,只有在影院才能感受到電影的魅力。當然,這也意味著電影作品本身要能體現出這些差異。」他說。

傅若清以近期熱映的李安導演新片《雙子殺手》為例。華夏與院線合作的CINITY影廳配備華夏電影旗下高格式電影放映系統,這套CINITY影院系統融合了4K、3D、高亮度、高幀率、高動態範圍、廣色域和沉浸式聲音等七大電影放映領域的黑科技,做到了完美呈現4K、3D、120幀版本的《雙子殺手》。

傅若清認為,技術會倒逼電影創作者提升作品的品質,倒逼影院管理者提升放映品質,創造規範守信的放映環境。越來越大的屏幕、越來越清晰的畫面,演員的表演需要像素級真實,甚至畫面中一個小小的道具都馬虎不得,從拍攝、服化道、表演到剪輯、後期製作,都不能投機取巧,因為一個細微的疏漏都會影響觀眾沉浸式的觀影體驗。制、發、放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要忠實於藝術表達,無愧於觀眾對電影的熱愛。

編審:張偉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