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電影快訊 3543℃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17日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舉行「非遺手工字體宋七」發布會,塵封半個世紀的「印研宋七」字體正式發布。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宋七體」設計靈感來源於《康熙字典》的字頭字,故也被稱為康熙字典體,極具古雅風韻。有別於傳統宋體字橫平豎直的挺拔硬朗,「宋七體」字形修長,筆形圓潤渾厚,且具有強烈的版刻風格,筆勢上呈現左低右高的態勢,豎彎鉤委婉和順,點的收筆處帶有明顯垂露感,既有楷體書寫時的書法韻味,又彰顯了宋體的筆意特徵。其設計兼顧了美觀性與實用性,不僅適用於各類書籍、報紙雜誌的正文排列,同時適應時代需求,是一款可用於數字媒體屏幕顯示的字體。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印刷鉛字仍沿用舊字形字體,字體、字形雜亂,異體、變體混合使用,嚴重影響印刷質量和閱讀效果。1959年,文化部召開會議指導上海率先進行「印刷字體改革」,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為基地,集聚了滬上美術創意有功力、書寫正楷有造詣、雕刻字模有經驗的三股人才,成立了50多人組成的字體研究室。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的設計人員耗時5年,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手工技藝,相繼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種常用印刷字體的創寫設計,總計8萬字,這些字體沿用至今,不僅為新中國推廣簡化字和漢字使用的規範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漢字文化的普及、傳承、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2009年由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申報的「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項目,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在「宋、黑、楷、仿」四種經典印刷字體中,宋體是最常用的出版印刷字體。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20世紀手工設計推出了多套風格各異的宋體字,這些字體都以數字命名,每一款都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

其中,「宋一體」是1962年專門設計用於新中國首部《辭海》的正文用字,其字形方正,筆形清秀;結構嚴謹,行款整齊,閱讀流暢。此後又用於1985年版《漢語大字典》等大型工具書正文。

「宋二體」是1963年為首版橫排簡體《毛澤東選集》正文用字而設計,後又被稱為「經典著作體」,其字形繼承了橫輕垂重、有稜有角的傳統,字形挺拔秀逸,大氣疏朗,流暢自然。「宋二體」廣泛用於排印各類書刊,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種漢字字體。現在電腦字型檔里常用的書宋體,大都在該字體的基礎上加工製作而成。

「宋三體」是1964年為排印《毛澤東詩詞》而設計,所以又稱「毛澤東詩詞體」。

「宋五體」和「宋六體」分別是1970年和1980年設計的行頭宋和標題宋,被廣泛用於戶外標語和書報雜誌的標題用字。

在這些宋體的家族中有一款特殊的字體,原名「宋四體」,後改名為「宋七體」,由「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非遺第一代傳承人徐學成於1968年設計。由於歷史原因,這款字體設計完成後未能問世,字稿被封存遺忘在印研所字體倉庫。

2020年,在「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非遺項目第二代傳承人陳其瑞的推薦和引導下,這套字稿才被找到並重新面世。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啟動「宋七體開發」項目,由第四代非遺傳承人領銜,根據手繪原稿歸納、提煉、再設計。目前,「宋七體」已完成一期開發,此次首發6763個漢字的字型檔產品,後續將有支持大字符集的產品面世。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的發源地,「宋、黑、楷、仿」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也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的傳承保護單位。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四樓藝術設計館第一部分「漢字與出版」的「文字改革與『整舊創新』」單元,陳列有印研所提供的「宋二體、黑二體印刷活字設計稿」。館內導視、展板文字、雕塑設計等多處選用了印研所授權字體。其中廣場雕塑「行路」使用「宋黑體」;導視館名使用「宋二體」;主題館二級標題、內容文字,三級標題,門牌地址等處成為「宋七體」發布前的首個用戶。見證過中國新聞出版發展歷程的印刷字體設計經典,正在這座全新的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裡展示獨特魅力。

塵封半世紀的神秘字體,「印研宋七」字體首發 - 陸劇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