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很多90後也晉陞成為了寶媽、寶爸,身份上的轉換,育兒的焦慮也在擺在了眾人面前。
尤其是女人們聚在一起,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話題,從吃喝拉撒到學區房和升學,基本上說起來沒完沒了。
往往單身的人看到後,氛圍感的壓迫下產生了恐婚的焦慮。
那麼育兒真的可怕嗎?《陪你一起長大》也許訴說了很多父母的心聲。
該劇的口碑褒貶不一,總體評價不是很理想。4個家庭的育兒方式引發了眾人的熱議,尤其是寶爸的行為。
口碑最好的爸爸奚彬
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父母對待子女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里,子女的教育問題,堪稱是整個家庭的頭等大事。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每個家長信奉的真理。為了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父母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去了解一番。
奚彬之所以被收誇讚,是因為他不喜歡提前教育子女。
理性來講,他很尊重孩子的童年,沒有剝奪這份短暫的快樂,不讓奚望過多的接受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東西。
反觀生活中的一些家長,時時刻刻秉承著「贏在起跑線」的理念。
為了讓孩子在人群中更加優秀,輔導班、興趣班等,基本上已經排滿了。
甚至覺得開蒙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如果錯過了就會落後其他的孩子,一家人搞得暈頭轉向。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很多父母也會跟隨大流,逐漸地成為了一種風氣。
所有人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興趣到底是什麼?也許很多孩子都沒有搞清楚,就被家長趕鴨子上架了。
蘇醒和奚彬的理念不同,關於孩子提前教育這件事情兩個發生了辯論。
但是有心的人會發現,這個過程中沒有子女去詢問過孩子是否對這件事情感興趣。
或者說,是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在有限的精力內願不願意去做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奚彬的理念是「開心」,在無憂無慮的年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童年。
所以他的誇讚從來都不吝嗇,一直都在鼓勵希望,值得每位家長學習。
最讓人無語的爸爸李強
李強是一個沉迷於DB的人,沈曉燕是一個外地女人。
兩個人三觀不合,女方厭倦了他的懶惰和散漫,最終兩個人結束了婚姻關係。
從某種角度來講,李非凡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但是沈曉燕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並沒有帶著兒子離開。
李非凡學習很用功,但是爸爸李強很不負責任,就像是一個甩手掌柜的。
沒有穩定的收入,對待子女絲毫不上心,他對李非凡的約束簡單粗暴就是直接關在家裡。
沈曉燕憑藉一己之力,支撐起了整個家庭,也是很多女人的真實寫照。
都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治癒。
李非凡在眾多家長的眼裡是「小天才」,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原生家庭的變故加速了他的成長。
如果父親和母親的感情和睦,他本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
但是因為李強的緣故整個家庭破敗不堪,李非凡體恤母親的不易,只能用好的成績來回報。
如此小的年齡,懂事得讓人心疼。
據說李強後期會有所改變,但是李非凡未來如何?也許經歷過的人可以感同身受。
截止到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可以感覺到如此小的年齡就這麼拼,他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快樂。
剝奪這一切的人,就是原生家庭的不幸。
過度寵愛好繼父蔣博
相比較李強這位繼父不少觀眾喜歡,他身上的大愛讓人敬佩。
何景華離婚後,帶著女兒嫁給了蔣博。婚後還生了一個兒子,一家四口可謂其樂融融。
兒子一出生後就生活在外公和外婆的溺愛里,蔣思遠相比較同齡的孩子,身上的問題非常多。
吃飯的時候追著喂,每天不是在玩,就是在打遊戲。
對於何景華的女兒,雖然不是蔣博親生的,但是這位繼父可謂是非常的疼愛。
女兒鬼鬼祟祟出門的時候,他會偷偷地跟蹤,生怕對方遇到了壞人。
照顧兒子的時候,相比較岳母岳父只能說多了一些理性,也是清一色的偏愛和寵溺。
再者整個家庭中,何景華唱「白臉」,蔣博唱「紅臉」。
雖然家庭地位上這個男人微不足道,但是在照顧孩子這個問題上算是盡心儘力。
相比較李強,簡直不要太用心了。
放任不管的他,因為寄人籬下,話語權非常的輕。
但是這樣的育兒方式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將孩子推到一個無法控制的地步。
作為父親疼愛子女是好事,但毫無任何的約束力,誤入歧途只是時間的問題。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遇到這樣的問題。認為孩子無知,沒必要過多的去約束,只要可以止住哭鬧,任何條件都會儘可能的滿足。
往往在這個間隙,孩子沒有了約束力,像雜草一樣生長。
稍微說得重一些眼淚就往下掉,彷彿做錯事情的人是家長,外人看在眼裡頗為尷尬。
理性一些來講,該劇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中國式育兒的「利弊」。
原生家庭的條件加上父母教育的方式,都導致了孩子的不同軌跡,也照射到了現實生活中。
很多家長都渴望子女越來越優秀,在同齡人群中成為最閃亮的點。嫌少有人詢問過孩子內心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
這些刻意安排好的道路,孩子們真的可以接受嗎?
不管孩子適應與否都直接送到了補習班,試圖培養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類型。
其實學習成績只能作為參考,是現階段的一個成果,並不能夠判斷子女的天賦如何。
這些年來,甚至還有家長帶領著子女去做智商檢測。
天賦這個東西非常的微妙,智力開發也並非是「拔苗助長」,過度的試壓只會讓孩子從內心深處厭倦學習。
學習是增長孩子的閱歷,開拓子女的視野,但有些人卻用來攀比。
誰家的孩子報了某某興趣班,已經贏在了起跑線。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一看就是智商很高,繼承了父母的基因。
諸多類似的話,已經成為了整個社交群體的慣用詞語。
我覺得學習好,只能說這個孩子擅長學習,並不代表其他的孩子質量差。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對待事物的認知也不同,家長的束縛是一層堡壘,無視子女的快樂,值得每個人深思。
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做朋友,聆聽對方的心聲才是正確的選擇。
每個孩子都應該因為愛來到這個世界,而並非是背負上父母的夙願,以及曾經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
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是短暫的幾年光陰,與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倒不如培養孩子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辨別生活中的是非,給予一個良好的「家教」,而不是過度的溺愛。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言行舉止對子女的影響非常重要。
一個不明白未來是什麼的人,就讓他快樂地做自己。
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喜歡的事情,父母可以逐漸地去引導,而並非是跟風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很有可能原本孩子感興趣,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後孩子們出現了抵觸行為。
大部分家長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但是在我看來,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模式就是成為彼此的朋友。
孩子也擁有一個獨立的思想,尊重對方才可以讓他成長。
過度的溺愛不是好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方式。通過這4對家庭,每個家長應該重新審視和子女的關係。
孩子的世界很天真,在物慾縱橫的生活中這份天真難能可貴。
過早地讓他們意識到社會的殘忍,贏在起跑線上,通過對比去激發子女的鬥志並不是理智的行為。
每個人沒有機會選擇出身,但是可以憑藉雙手創造一個快樂的未來。
《陪你一起長大》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平凡的人生中,不要用「負擔」去點綴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