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都知道,馬有鐵無論在自己三哥家,還是在村裡都似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存在感極其弱。
裡面有一個情節特別明顯,當村裡幹部在台上呼叫馬有鐵捐血時,台下村民的第一反應都是在互相詢問:「馬有鐵是誰呀?」
由此可見,馬有鐵平時在日常生活類似隱形人般的存在。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他除了幫他哥家幹活,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與村裡人沒有什麼交際。
這樣的人是孤獨的,被邊緣化的人群之一。
隨著劇情發展,從鄰居口中得知,雖然他常年累死累活的為他哥幹活,也依然得不到他們的好眼色看。
寄人籬下的感覺,讓他也漸漸失去自己的自尊驕傲,即使有脾氣也變得麻木將就了。
不難想像,在貴英還沒闖入他的生活時,他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波瀾,甚至情緒波動都難以合理表達出來。
可以說,當貴英與他在一起後,有鐵的心才逐漸活了過來,生活因此漸漸有了期盼,眼裡也升起了光芒。
貴英沒來之前,他活得就像行屍走肉,沒有情緒波動,意識里更沒有對未來的規劃。
貴英來後,就像一塊小石塊投進了湖裡,將有鐵內心那份對生活的期盼激活起來了,這時的他也從麻木中逐漸醒了過來,真正地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有句話說,我們總是將最壞的情緒留給最親近的人。
我揣測,有鐵因為貴英無法正常把麥子遞給他,突然對貴英發脾氣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1.當時特意展現了一個鏡頭,貴英幾次遞麥子給她時,都沒站穩,而後面不遠處家的女主人卻輕輕鬆鬆地遞了上去。
【這裡不可否認,有鐵心裡會產生酸澀,這酸澀即是為自己,也是為貴英的身體狀況感到同情憐憫】
2.對糧食的重視。對於有鐵這樣的貧苦人家來說,糧食豐收的多少代表著這年的收入多少。哪怕是掉了幾粒米也是心疼的要命。而貴英的一個不穩,就會灑落不少,所以這個時候,本能反應讓有鐵突然間失了控,將情緒潑在了貴英身上。我想這一點只有真正經歷過類似事的人才容易理解這一場戲。
情緒上頭的瞬間,多年積壓的委屈噴涌而出,繞是脾性再好的人,也容易失控。
是人都會有脾氣的,我們不能因為這一舉就肆意批判他對貴英的情感不好。
何況生活中感情縱使再好的夫妻,也難免會發生些小摩擦。
所以,對於這個鏡頭,我覺得更深層含義是想表達,因為貴英的到來,有鐵才真正地活得像個人樣,真正的有了一個家。有人可以談心,有人可以傾訴,也有人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緒和不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電影沒有一昧刻畫有鐵好男人形象,而是藉此突出了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男人。
這個男人他不完美,他有情緒,也會發脾氣,但事後他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為此想解決的方法。
被有鐵發了脾氣的貴英並沒有因此感到自卑,她也是有自己的脾氣的,所以,當有鐵哄她坐車上時,她沒有理他。
但有鐵耐心繼續哄著老婆,最後成功解決了兩夫妻隔閡。
正因為重視兩人的關係,所以願意主動解決。
好的關係不就是這樣維持下來的嘛!
就是這樣一個鏡頭場景,將麻木死寂的馬有鐵變成了活生生的人。
原來他不是沒有脾氣,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只是現實的壓迫讓他隱藏了自己。
現實中,處於底層為生活奔波的那些人,又何曾不是馬有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