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懷左同學
文/左岸
前一陣,我通過一個短視頻了解了《隱入塵煙》,大概知道了有鐵和貴英的故事。
有鐵看樣子四五十多歲,滿臉皺紋、皮膚黝黑,一看就是好脾氣的老實人。貴英走路一瘸一拐的,手還微微發抖,她總是低頭不語、一臉愁容,小心翼翼地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裡。
就是這樣,兩個苦命人在家人的安排下結婚了。他們從一開始陌生,到每天勞作後相互陪伴,逐漸成為彼此的依靠,對生活有了期望和憧憬。但世間好物不堅牢,貴英意外溺水,有鐵的幸福隨之結束。
短短几分鐘的講解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好奇,這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怎麼拍得如此真實?於是我專門找到這部電影,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一口氣看完後,我心裡說不出什麼感覺,失落?難受?腦海里不停地閃現齣電影中各種畫面,似乎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深究細思。
接下來,我想選四個細節, 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被動獻血
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剛結婚不久,男主有鐵就被村民「逼」著獻血。只因為獻血的對象是村裡收糧的老闆,得了怪病的他需要大量輸血,而全村與他血型相匹配的人只有馬有鐵。
於是,平日里無人問津的小屋一下子湧進了一大批村民,沒有人在乎馬有鐵的生死,沒有人理會貴英的反對,大家只是覺得馬有鐵答應獻血就能讓收糧老闆給錢。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與其說是徵求馬有鐵的意見,倒不如說是仗著人多勢眾而逼馬有鐵點頭。
這個可以和後面有鐵貴英造房子對比起來看,需要他們出血,浩浩蕩蕩來一群人,他們真正需要人幫忙的時候,連自己的親哥也不來。
人情冷暖,可見一斑。
這種情況下,為了全體村民,為了救人性命,有鐵同意了,他帶著妻子坐上老闆兒子的寶馬第一次去獻血。
真正關心有鐵的,只有貴英一人。她執意陪在丈夫身邊,眼光死死盯著丈夫胳膊上的針頭,懇求醫生少抽點。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二次同樣的地方,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冷酷,對別人來說一切都是重複而已,但對貴英來說不一樣,她只覺得丈夫一次又一次,失去了那麼多血,擔心身體受損。
接連幾次抽血,受益的是收糧的老闆,有鐵卻毫無獲益,甚至老闆兒子當初送的衣服有鐵也要要執意還錢。後來有鐵的離開,可能在大家嘴裡不過是一句飯後談資,就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有他沒他,大家都那樣過。
可悲,可嘆。
馬有鐵獻血的經歷讓我第一時間想到《活著》當中福貴的兒子有慶,小小年紀的他還不知道獻血是怎麼一回事,就跑去給縣長的老婆獻血,結果人們只顧著使勁抽血,卻忽視了孩子,有慶就這樣沒了。
一個大人,一個孩子,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就因為血型相符,他們被當成延續別人生命的希望,當成隨時可供使用的血庫。
獻血的時候一群人圍著轉,獻完血便無人理會,沒有人關心「血庫」的意願,他們只關心「血庫」里的血是否純凈,是不是夠用。旁觀者們扛著道德的大旗上門索取,美名其曰「救人」,實質上卻是「以命換命」。
我還想到一點。
如果貴英沒出現意外,她和有鐵兩個人仍然生活在一起。可照著獻血的頻率,有鐵的身體一定會受損,可能還是沒辦法長久堅守住自己的幸福。
這是最讓我難受的一個點,簡簡單單的、最不起眼的小幸福,他們都守不住啊!
02
有房,有家
一開始有鐵和貴英寄居在村裡閑置的破房裡,可沒過多久,村裡要拆遷改造,並給予一萬五千元的補償。
於是,房主人回來,有鐵他們帶著東西搬遷。
就這樣有鐵夫婦倆開始輾轉寄居的生活,只是因為有貴英,馬有鐵生平第一次萌發想要自己建房的想法。在貴英的幫助下,他開始做土坯,編草席,就像燕子壘窩一樣一點點建成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
兩個人在暴風雨中護土坯的時候傻笑,一起見證了第一隻小雞出殼,一起編草席,一起耕地,太多的生活瑣事已經把他們緊緊捆綁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家。
有人想讓馬有鐵夫婦去城裡住樓房,馬有鐵第一反應是人有了住的地方,那雞和驢住哪?
可能這個問題比較好笑,在旁人眼裡馬有鐵一定很傻,被哥哥使喚了那麼多年,一直被嫌棄不說,到頭來房子也讓給了他們,世上還有這麼傻的人?
可在馬有鐵看來,有貴英在,能容納雞和驢的地方才是家。貴英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人,雞和驢是家庭收入必需的夥伴,誰都不能少。城裡的樓房再敞亮,也代替不了自己的土坯房。
這讓我想到我們常說的一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漂泊在外,人們總是難以心安,就像沒有根的浮萍一直飄蕩在半空,直到回家那一刻,看到熟悉的人和物,感覺心才落地,人也踏實了許多。
從前我在外念書的時候,忙碌熱鬧的時候不覺得什麼。但當自己一個人時,尤其是生病難過時,總會想家,一個人在外的生活無論多麼豐富,總會有想家的時候,這是其他地方取代不了的。
就像《百年孤獨》中的奧雷里亞諾上校,年輕的時候在外征戰,一生參加了不計其數的戰爭,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走過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家。
儘管回家後的他命令所有人必須距離自己三米之外,甚至最後他選擇以打小金魚的方式度過自己的餘生。
那麼上校為什麼選擇回家?大概和馬有鐵不願意去城裡的原因大致相似吧,只是馬有鐵明白自己的根在農村,上校戎馬半生,才明白自己心安的方式就是年少時跟著父親打小金魚,讓自己心安的地方就是家。
還有前些天我在電梯里,聽到兩位阿姨聊帶孩子的事情。其中一位阿姨說,等我把孫子帶出來,我也就老得不能動了,到時候我也不想在這裡待,就回農村老家,還是老家清凈自在,在這裡我待不住。
那個瞬間,我突然明白了許多。
燕子冬去春來,還能找到自己的巢,人更是如此,無論是否離家,家都是牽掛。
03
最樸實的浪漫——小麥印花
整部電影讓人影響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有鐵和貴英在彼此手腕上留下的小麥印花。
麥子成熟後,有鐵拉著貴英的手,把一粒粒麥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手腕上,然後用力按一下,一個漂亮的小麥印花就出現了。
之後貴英也拉起丈夫的手,按照同樣的方式種下小麥印花。一來一回,說明兩個人已經從心底接受彼此,心意在此過程中相通。
當馬有鐵得知妻子溺水身亡後,他從開始的悲痛到逐漸接受現實,最後在妻子下葬前一晚,他再次為妻子種下小麥印花。
看似簡單的動作,看似幼稚的做法,卻隱藏著一對有情人的深情,電影里沒有提過「愛」,可從頭到尾都是愛。
當這部電影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小麥印花成了很多人模仿的對象,但小麥印花能模仿,其背後的深情卻無法複製。
現如今快節奏的時代里,很多人只追求物質,感情成了越來越廉價的東西,情人節、七夕、跨年夜等五花八門的節日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像每一個節日都值得慶祝,但玫瑰花易購,真情難求,有多少人慢慢在人群中走散。
是因為小麥印花比玫瑰花漂亮嗎?
當然不是,哪種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其背後蘊藏的情感。
《小王子》中小王子丟下自己的玫瑰花,到各個星球去流浪,越走他越發現沒意思,直到遇到狐狸,在與狐狸的交談中,他明白了自己出走的意義,也明白了感情的真諦。
狐狸告訴他,兩個人相互馴服後才會在一起。從前的他只守著自己的玫瑰花,和幾座火山生活,其實在他每天為玫瑰花澆水捉蟲的過程中,在玫瑰花為他解悶陪伴的過程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馴服彼此,只是小王子沒有意識到而已。
同樣地,馬有鐵和貴英也是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在各種瑣事中心貼心地靠在一起,這也是馴服的過程,正因為有了這個過程,小麥印花的存在才有意義,否則,幾分鐘就消失的小麥印花怎麼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呢?
小麥印花也好,玫瑰花也好,都是當時愛情的表達,但兩個人能否長久地在一起,還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磨鍊。
在磨鍊的過程中,相互馴服,成為彼此的唯一,才是小麥印花背後想表達的意思。
04
無邊的苦難
關於這部電影,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度比較高的問題,為什麼馬有鐵勤勞能幹、有生產資料,卻是全村最窮的人?
我看到有個高贊回答是這麼說的:馬有鐵一直被周圍人吸血,他哥吸血,他給哥哥幹了幾十年活兒,到頭來不過是1頭驢和50塊錢;村霸也要吸他血,輸了那麼多次血,給了兩件衣服,最後還要從玉米里扣錢;還有村民也同樣吸他血,逼著他去給村霸抽血。
對於這個回答,我也深有同感,我們分析一下馬有鐵的背景,他四十多歲,無父無母,半輩子只有一頭驢為伴,看樣子成天忙碌奔波的他,實際上只是哥哥的免費勞動力。
這樣的環境下,即使馬有鐵再勤勞也無濟於事。他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為自己付出,那他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哥哥一家付出呢?
也許是因為兩個字:老實。
他和貴英在別人家看電視時,女主人問他,你在你哥家當了大半輩子的長工,他怎麼沒給你買個電視?對於這樣的提問,馬有鐵不僅沒接話,而且看上去毫不在意。
或者,是沒有辦法。
老實的他似乎習慣了逆來順受的生活,就好像他罵自己的驢:「放你走都不會走,讓人使了大半輩子了,還嫌沒使夠嗎?真是個賤骨頭!」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馬有鐵心裡什麼都懂,只是他從前對於生活沒什麼期盼,做什麼事,幹什麼活好像都無所謂,只要有口吃的,有個地方棲身就可以了。對於哥哥家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使喚,村民們逼上門獻血,馬有鐵沒有任何反抗,因為他知道他一旦反抗,他就會被所有人推得更遠。
不能改變就得全盤接受嗎?
當然不是,馬有鐵遇到貴英後,積極對待生活,辛苦建房子,每天勞作,養雞餵驢,這樣的態度已經是他作出最大的改變,也是他最幸福的日子。
但生活偏偏喜歡開玩笑,直接奪走了他最心愛的人。馬有鐵的情緒並沒有表露太多,他把自己的悲傷藏起來,冷靜地處理家裡各種瑣事,然後選擇了離開。
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可以忍受;經歷了幸福之後,也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苦難像一柄大鐵鎚,把人錘得死死的。
「後記」
看電影時,我想到最多的,就是余華的《活著》。有鐵和福貴,貴英和家珍,他們確實都在努力活著,認真經營自己的小生活,但各種苦難,還是會落在他們頭上。
說實話,我不敢想太多,也不敢再去看一遍,心軟,怕我自己受不了。
雖然是個願望,但我還是希望,生活溫柔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