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郭敬明比陳凱歌還懂表演」, 大概都是無腦粉yy吹出來的吧

電影快訊 1130℃

雖然已經拍過了好幾部電影,但我想可能沒有太多人會真正把郭敬明當成一位「導演」,嚴肅電影意義上的那種。

所謂「郭敬明比陳凱歌還懂表演」, 大概都是無腦粉yy吹出來的吧 - 陸劇吧

尤其是,他還能跟華語電影中最優秀的導演之一,陳凱歌,站在同一個導師隊伍的舞台上。

所謂「郭敬明比陳凱歌還懂表演」, 大概都是無腦粉yy吹出來的吧 - 陸劇吧

但綜藝《演員請就位》就這麼幹了。這也太割裂和錯位了,因為相信任何一個人,即便是郭敬明的粉絲,也不會認為他在指導表演的導師層面上,能和陳凱歌這樣的導演平行。不過一旦我們這麼想,《演員請就位》這檔綜藝就成功了。

所謂「郭敬明比陳凱歌還懂表演」, 大概都是無腦粉yy吹出來的吧 - 陸劇吧

甚至,在第一期剛上線之後,郭敬明的點評立馬上了熱搜,還不是黑他哦,很多曾經黑他的人都被他圈粉了。好多人說,他比陳凱歌講得還好……難道真的很多人覺得,郭敬明比陳凱歌還懂表演?不管是不是認真的,《演員請就位》就是製造出了這種別的節目不敢想的話題。

而它也還不僅僅是製造話題而已,雖然距離一位優秀導演還有不小的距離,但郭敬明在節目上的發言,也算是展示了他有一套自己看待表演的觀念,這個我們稍後再談。101女團式的演員競爭《演員請就位》的主語是「演員」,很明顯讓人會想到同質性的《這就是演員》,兩者相比,《演員請就位》選擇了四位導演型的導師,而非演員型導師,就已經展示出了它和此前表演類綜藝的不同思路。

這是一種作品化的思路,意在提示大家,我們所看到的「好演員」,通常是通過作品表現的,而在這個作品的構成過程里有混雜了多方人員的創作,而導演在其中的重要性不可忽略。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演員,在離開了某位導演以後的表演就失去了此前的那種光輝,比如湯唯就再沒能體現出在《色,戒》中的那種驚艷感。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演員請就位》是在讓我們以更全方位的角度看待表演,有著不錯的初衷。但《演員請就位》又很明顯地嫁接了《創造101》這樣的女團賽制,以導演加演員的模式組成團體,再看看它所選擇的導師隊伍的構成,就明白無誤地揭示出了它背後的根本邏輯:話題當道,意在流量,而非表演。

節目開始的機制如同《創造101》,只不過A、B、C班變成了四個導師,選手進入會場後,可以自行選擇導師。演員以戲齡來分類,這可能對觀眾來說很有趣,在節目組而言也更容易製造話題。因為這直接觸及到了演員這份職業最殘酷、也最敏感、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年齡,說粗暴點,青春飯。

演員這個行業很靠命,資歷、成就和知名度三者往往都無法正相關,這當中自然可以挖掘出一種反差效益,從而成為話題,而年紀毫無疑問是最外化,最容易被觀眾直接理解,也最容易被普通人代入自我焦慮的一個話題。打個比方,你要是說演員們因為表演體系不同接不到戲,觀眾是不會有什麼共鳴的,但你一說女演員年紀大了接不到戲,那觀眾們就很容易因此也對自己的職業年齡產生焦慮。尤其在今年沸沸揚揚的中年女演員討論之後。《演員請就位》在一開始就選擇發酵「青春飯」這個演員行業最現實的問題,可以說很是聰明,甚至聰明得簡直投機取巧了。

在戲齡較長的演員組的明道,在第一期節目後就上了熱搜。他提到節目中自己那段表演,是他今年以來第一份表演工作。

從過去的偶像劇男一號到無戲可演,這樣的落差的確很容易打擊一個演員的自信心,他在賽後採訪中直言有點「看不起我自己了」。

這也讓大家意識到年齡困境不僅僅針對中年女演員,中年男演員一樣存在困境。這不僅僅是演員本身的問題,而是直接指向了目前表演市場上角色類型的不平衡。王迅在節目中也提到,有些角色只能年輕時演,但是當時表演不出來其中深度,到了中年後可以理解怎樣表演,但那個角色肯定不再是自己的。演員的表演能力、理解力和自己在那個階段所能遇到角色存在錯位,這是種遺憾,但或許也是表演的魅力所在。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導師儘管有些演員選手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我想整個節目里真正的流量擔當,還是四位導師: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

導師名單公布後,很多人的感覺就像我們在一開始說的那樣:這些人也太不搭了吧?陳凱歌和李少紅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影視劇作品中提攜了不少新人,也帶出了不少驚為天人的表演,作為資深導演的代表成為導師是很自然的事情。

趙薇由演員轉型導演,她作為演員有過不錯的成績,作為導演也在市場層面獲得過成功,她還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碩士,來擔任導師可以說是集合了兩種不同層面上的一線工作者的經驗。

但但但但是,郭敬明????他憑什麼能和其他三位導演站在一起,擔任這些演員的「導師」?指導的意義和份量何在?

郭敬明作為流行作家跨界導演,他的小說和電影作品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想來這也是節目組選擇他的理由,節目組當然要物盡其用地放大這種爭議,於是便讓郭敬明給自己的學員選擇了一部跟他息息相關的電影表演片段,他的原著小說《悲傷逆流成河》改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2018)這是個節目組在利用爭議的同時也給自己打圓場的做法,因為本身這部電影就選用了全新人主角班底,新演員表演稚嫩可以減少對比度。加上角色的年紀與新人演員相似,或說沒有超越他們的個人閱歷認知,因此難度也會較低。郭敬明雖然沒有自己導演這個作品,他作為原作者對於人物、情節邏輯也是非常了解,在幫助演員理解方面更是近水樓台了。儘管看上去這是一個萬全的段落選擇,表演嘉賓李成儒還是直言表達了質疑。第一個自然是表演方面的問題,台詞口條不清。郭敬明作為作家跨界導演,不同於陳凱歌、李少紅,包括表演經驗豐富的趙薇,他精心雕琢了人物情緒,卻忽略了基本功台詞,他這一段落演員的台詞表達是最糟糕的。第二個則是對選段價值觀的抨擊,李成儒質問這樣情情愛愛的暢銷書對青少年成長到底有什麼幫助?經過大風大浪的郭敬明,自然已經習慣了類似的質疑。他首先把演員問題歸結到自己身上,顯得謙卑而又有禮。同時,拿出《悲傷逆流成河》小說到電影的核心正能量價值——反對校園暴力,升華了這個故事。再來,他運用了一個萬能觀點,針對李成儒對流行暢銷書的偏見,「你不喜歡,但必須允許喜歡它的人存在」,如果這是一場辯論賽,這句話自然就是他強有力的結辯。郭敬明的邏輯很有道理,這也是為什麼他因此上了好幾輪熱搜,甚至圈了一大波好感度的原因,還有人開始希望他登上《奇葩說》,以辯論一決雌雄。但這顯然不能證明他比陳凱歌更懂表演,甚至,這樣的圈好感反而證明了郭敬明忽略了作為導演,作為表演指導者解讀表演理念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點。節目上演出的,是一個獨立的表演片段,如果以先入為主了解全部故事作為一個段落的支點,恰好證明了這個情節點本身的薄弱。任何一個觀眾,都沒有義務去理解這段情節背後的全部故事,導演和演員所要做的,是讓觀眾們所見即所得,如果整體的演繹無法讓觀眾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這段作品就是失敗的。郭敬明在評點劉雅瑟的表演時,提出一個觀點,「表演要有審美」,他解釋到表演應該有一個邏輯完整的敘事曲線。不過,回到他個人的導演作品來看,他好像明白這個道理,卻沒有辦法實現。拋開用特效技術製作的《爵跡》,他執導的四部《小時代》最常被人詬病的問題之一就是表演。點評他人比創作要容易很多,往往作為旁觀者時,思路會清晰更多。郭敬明作為一個成功的通俗作品商人,自然具有他的審美功底,這種從文學到電影的通俗作品之間有一定的相通性和轉換度,但要把文字上的通俗化轉換為影像體系上有獨創性的系統美學,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磨練。很多人會認為郭敬明的精準點評是一種破圈,但事實上這恰好展現的是他本身在獲取通俗觀眾層面上幾乎已經是國內一流水準的能力。他是一個成功的通俗小說作者,意味著他很明白觀眾群體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並且可以最快速度穩固自己的受眾。在這檔節目中,他也只不過是故技重施而已。他給出了觀眾想看到的表現,也留下了想繼續看他的觀眾。導師本身資歷的差異也成為他們節目中行為背後的潛藏動機。陳凱歌最資深,因此他最擅於指點江山。郭敬明爭議最多,因此他很渴望儘可能拋出對的邏輯、對的解析、對的指導去證明自己。我想大家應該還記得,之前在《這就是演員》中他作為飛行導師指導演員也成為熱門話題。在《演員請就位》中他也金句頻出,提到自己上一部作品《妖貓傳》,他說想拍一個白居易在雪中寫詩成痴的戲,正好有一天外景地忽然下雪了,就立馬讓黃軒衣裝單薄連拍了好幾個小時,黃軒一句怨言都沒有。他以此警誡所有學員,做演員是需要代價的。這與趙薇在節目播出訪問中提到的「演員門檻變低」問題,也是相呼應的,太多人在乎表面的光鮮,完成淺層的任務,而忘了這個職業的本質。當然,這也體現出陳凱歌本身的一種士人精神,他苛求的完美主義,香車美人的極致詩意,並不能被大眾完全吸納,甚至還會因為這種「不理解」轉變為對他的作品的攻擊。但當他在作品之外,在這些節目上講出他對表演的解讀、對作品的美學理念、把他的這些理念拆分成對於故事片段的解讀、演員表達能力的輔助時,好像反而也更容易讓觀眾理解他。陳凱歌的電影感曲高和寡,但他的綜藝感平易近人。不同於《這就是演員》純戲劇舞台式表演,《演員請就位》用了現場實拍的方式,演員在攝影棚搭建的場景里表演,有不同機位拍攝,導播剪輯直播到現場大屏幕上,某種程度上是提升了表演段落的視覺化效果。不過終歸來說,這樣的表演還是戲劇化的,對於綜藝來說這樣的形式可能很新穎,對於古老的話劇表演來說,這樣的形式已經有了多年歷史。多媒體進入到話劇場域毫不新鮮,很多戲劇使用了這樣的「後劇場」式表達,來展現故事與觀眾的間離效益,在話劇演出現場有攝影機跟拍,畫面在舞台旁屏幕播出,觀眾可以自行選擇相信舞台上被切割的表演,也可以相信屏幕上被剪輯好的表演。在很明顯標榜以電影表演為主的這檔節目中,使用這樣的呈現表演的方式,重點卻依然更多落在話劇式的表演上,而沒有通過機位景別展現肢體、表情等更多視覺層面的表演。《演員請就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希望體現出導演和演員的關係,但是另一方面和別的同類節目一樣,又忽視了電影的視聽本質。所以,這終歸只是一場遊戲,那麼在遊戲的規則里,就算郭敬明能擊敗陳凱歌,那也和電影沒關係。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