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撐起一部喜劇, 國內只有他做得到

電影快訊 1805℃

那天閑聊,又聊到國產喜劇,一個朋友說了句:合著現在想看個靠譜又夠份量的喜劇,就得等春節檔了唄。

大家坐那想了幾秒鐘,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喜劇難拍,這個並不新鮮的概念,近兩年算是在國產電影中再一次得到驗證。

必須承認:所有商業電影類型中,喜劇或許是最挑演員、最挑文本、最挑風格的一個。

同一個本子,不同人導,不同人演,效果很可能是天差地別的。

所以,應該說,對喜劇的需求,是我期待明年春節檔的出發點。

今天,聊聊《囧媽》,聊聊徐崢。

一個人撐起一部喜劇, 國內只有他做得到 - 陸劇吧

距離明年1月25號大年初一,還有三個月。時間還早,還有100天,想聊《囧媽》的內容細節,還得等等。

聊什麼呢?聊演員。

過去幾天,《囧媽》開始陸續公布陣容,最新的兩位,是特約主演的袁泉和客串的沈騰。

一個人撐起一部喜劇, 國內只有他做得到 - 陸劇吧

因為《中國機長》,袁泉的討論度再次高了起來,氣質和氣場,成為被引用最多的兩個詞。

出演臨危不亂的乘務長,順理成章,因為氣質和氣場。

出演「囧系列」爆笑喜劇?意外嗎?或許有一點。

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因為氣質和氣場。

好的喜劇電影,總是需要反差感。反差帶來矛盾,矛盾製造笑點。

而說白了,就是得有個鎮場子的。

有一點很好玩:

袁泉在今年之前,上一次出演女主,是黃渤、徐崢主演的《心花路放》。

時間一晃,已經過去五年了。

一個人撐起一部喜劇, 國內只有他做得到 - 陸劇吧

五年之後,又是喜劇,又見徐崢。

那次沒有對手戲的遺憾,就這次來彌補吧。

更巧的是,昨天剛剛官宣客串加盟的沈騰,也客串了那部《心花路放》。

出演酒吧老闆的他,就出現在袁泉那條故事線里。

當時他遠沒有現在這麼炙手可熱,留給那條故事線的喜劇表現也不多。

不過,沈騰的銀幕魅力在於,他的喜劇技巧太強了,可收可放,可正可反。

於是,他的出彩,和戲份多少無關(參考《羞羞的鐵拳》),和角色設定無關。

靠著技巧,他可以讓自己完美融入到任何風格的喜劇當中。

這樣超強的適應能力,是他作為喜劇演員的天然優勢。

上面《囧媽》昨天發布的首支預告,沈騰再次展現了他超強的適應能力。

徐崢一句「大姐」,注意鏡頭轉過來沈騰瞬間的表情,毫不誇張,甚至很寫實,卻又讓人忍不住想笑。

這就是技巧和功力。

但最後,聊來聊去,「囧系列」的主心骨,還是徐崢。

如今徐崢導演的身份已足夠深入人心,但其實仔細看他的履歷表:

他不過只導了三部長片,都是「囧系列」。

除此之外,就是目前正在公映《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

一方面,這體現出他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囧系列」有多麼珍視;

從15年之後,徐崢的微博頭像就沒變過,始終是這個鏡頭上的囧字。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足夠珍惜做導演的機會。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咱們之前都聊過,很多人在後台留言,說最喜歡徐崢導演的《奪冠》。

對我來說,在《囧媽》之前,《奪冠》就是窺視徐崢導演技巧與導演思維,最合適的那個案例。

首先是一個作為導演很基礎、卻也十足重要的一點:細節。

在《奪冠》這,就是搭景,找回八十年代的質感

其實之前我也看到,有細心的觀眾已經給《我和我的祖國》挑出了一些「時代錯亂」的細節錯誤。

我看了兩遍,《奪冠》的時代還原,挑不出什麼毛病。

摳細節的另一面,體現在一些更不易察覺的地方。

比如故事中的幾十個群演,多數都沒有專門的台詞,甚至連特寫都沒有,但徐崢在前期籌備會上,還是要求每個群演,都必須給自己找一個符合那個年代的身份

就像主角一般都有各自的人物小傳,即便多數背景故事都不會在電影中被講述,但這都是電影真實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白了,這就是對「專業」二字的直觀詮釋。

而如果要論最明顯的細節體現,其實很簡單:表演。

之前我就說過這話:

沒有差演員,只有選錯演員的導演。

《奪冠》之後,多少觀眾喜歡上了冬冬,被小演員的表演打動。

在我看來,這裡面八成的功勞,都是徐崢的。

看看他在現場對小演員的指導,精確到每一個動作,從喘氣,到抬頭,到話語上的引導。

應該說,摳細節摳到這種程度,是一個優秀導演、尤其是類型片導演的必備能力。

接著,是我心目中,徐崢作為導演最優秀的一個特質:

他尤其會找到,更容易與觀眾獲得共鳴的那個切入角度。

因為他太知道,觀眾喜歡什麼,觀眾需要什麼,或者說,觀眾在進入影院前,在期待什麼。

所以他在做導演時,永遠是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觀眾的視角。

《奪冠》中,冬冬最後哭著跑向爸爸,從公映效果看,這是一段讓觀眾先哭後笑、情緒上完全釋放的戲。

在結構上,承擔著完成一個漂亮又有力的收尾任務。

鏡頭前面,小演員哭得稀里嘩啦,鏡頭後面,徐崢也跟著入了戲。

這是一個好的類型片導演應該具備的共情能力。

應該說,在《奪冠》之後,徐崢的導演能力進一步得到大眾的認可。

不過,這只是他對一個命題作文交出的答卷。

他真正在類型片中的個人表達,還得看「囧系列」。

國產喜劇中,屬於經典喜劇的「囧系列」勝在三點:

有內容、有質感、有回味。

徐崢結合自己的風格,選擇了一個切中時代痛點、映射時代情緒的銀幕形象,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風格。

目前的國產喜劇,或許只有徐崢做到了這點。

《人在囧途之泰囧》

要總結歸納,其實也簡單,一個關鍵詞:

中產焦慮。

不需要更多解釋,人物形象一出來,這個感覺就有了。

在這基礎上,才是類型片的藝術加工部分。

從《泰囧》的異國探險,到《港囧》的港式情懷,都是在這個「事業成功、生活蠢蠢欲動」的中年男人形象上,繼續做加法的結果。

那麼,現在的期待就是:

故事背景來到了俄羅斯,《囧媽》的加法,會是什麼?

有了「媽」,或許,親情會是徐崢這次重點發力的方向?

「囧系列」第一次來到春節檔,這個角度也符合這個大檔期的觀眾訴求。

同時,火車連續在海報中作為主元素出現,這趟開往俄羅斯的漫長列車,途中會發生些什麼,或許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加法著力點。

從首支預告來看,徐崢將延續「囧系列」受虐中年大叔的人物形象,這符合觀眾的預期,也是這個系列成立的根基。

作為話劇出身的電影人,徐崢舞台經驗豐富,演員表演得到過頂級獎項的肯定,導演作品也有過開創票房紀錄的輝煌。

近兩年,國產喜劇開始進入轉型期,觀眾在進步,在成長,無論是價值觀、文本質量、主題深度還是製作水準,電影人都需要跟上並完成升級。

單純的段子堆砌和抖包袱的台詞,已經落伍了。

於是,最後我想說的,徐崢導演也好,「囧系列」也罷,落到一點上:

是我對傳統經典喜劇模式回歸的期待。

不取巧、不做表面文章,用紮實的戲劇衝突,和立體的人物形象來贏得觀眾。

這或許也是,徐崢之於中國電影的,最大價值。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