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演葉謙: 用最有活力的方式, 呈現「老少女」內心世界

電影快訊 1658℃

平遙天氣漸漸轉冷,已經開始下起小雨,古城的街道稍顯冷清,但電影宮內依然是一番熱鬧景象。

在本屆電影展上,票神君已經看過了不少精彩的新片,但只有一部電影看哭了我,那就是葉謙導演的處女作《蕃薯澆米》。

青年導演葉謙: 用最有活力的方式, 呈現「老少女」內心世界 - 陸劇吧

官方海報

平遙國際電影展,對新人導演一向比較扶持,《蕃薯澆米》原本只是葉謙導演在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的一個作業,後來被「青蔥計劃」發掘,最終出現在了平遙的觀眾面前。

(青蔥計劃:即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這個項目旨在發掘和培養一批優秀、有才華的青年導演)

青年導演葉謙: 用最有活力的方式, 呈現「老少女」內心世界 - 陸劇吧

官方劇照

作為葉謙導演的處女作,《蕃薯澆米》的主角是一對老姐妹。此外,因為導演葉謙是閩南人,《蕃薯澆米》中所有台詞都是閩南語,這也讓它成為了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

老年題材?閩南語?說實話,這兩個元素組成的一部電影,可能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都提不起什麼興趣。

票神君當時也是這麼想的,可當我坐在影廳後,在第一幕時就被吸引進去了!

青年導演葉謙: 用最有活力的方式, 呈現「老少女」內心世界 - 陸劇吧

官方劇照

試想一下,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戴著一款大紅色頭巾,挎著小布袋,在恰恰恰的配樂中走進畫面,突然就讓人好奇:她是誰?她要去幹什麼?

故事娓娓道來,秀妹與青娥是一對「老姐妹」,她們年事已高,被家人疏遠,但卻能夠相互扶持。

官方劇照

每天去海邊撿海鮮,種點菜,鏟鏟鹽,還經常互相逗笑,老姐妹的日常生活,簡單而又美好。但青娥阿婆的離世,讓這種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獨自一人留在世間的秀妹阿婆,該如何面對她接下來的日子?

片中主角空中練鼓的一幕出現時,票神君的眼淚瞬間湧出,或許對於「奶奶帶大的孩子」而言,這部電影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官方劇照

觀看完電影后,票神君第一時間採訪到了《蕃薯澆米》的導演葉謙。

見面後的第一感覺就是,導演太隨和了,他的每個回答都很真誠。我們與導演談到了電影的配色、背景音樂和鏡頭,談到了片中兩位影后歸亞蕾與楊貴媚老師,也談到了他對閩南文化的堅守。

採訪圖對於大家關注的幾個問題,比如電影可不可以早點結束?風格接近,導演是不是喜歡韋斯安德森?葉謙導演也進行了正面的回應。

以下為採訪實錄

記者:喵次郎

處女作:呈現「老少女」的內心世界

票神:處女作為什麼會選擇老年題材拍攝?

葉謙:可能對於一個導演來講,他的處女作題材都是自己最熟悉的,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個閩南老人的題材。因為我自己一直生活在閩南的農村,我每次從工作的地方(北京)再回到閩南農村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好多場的葬禮,這些葬禮上的每一個面孔,其實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對我噓寒問暖、很照顧我的鄰里街坊和長輩。我覺得他們經常是那種不告而別,經常是一趟回來,熟悉的誰又去了。所以自己很受觸動,也覺得他們好像落葉一樣,默默地掉下來,連個聲響都沒有。所以就想要拍攝這樣一個電影,也希望年輕一輩可以關注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票神:如何將老年題材和時尚風格融合起來?

葉謙:我們當時在確定《蕃薯澆米》這樣一個題材時,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主創,比如攝影老師中偉,他之前是一個動漫音樂人,他是一個外國攝影師,在北京電影學院國際班教攝影。我們的美術老師是我在北京看藝術展覽時, 覺得這個老師很棒,後面也陰差陽錯找到他,讓他成為我們電影的美術。包括徐林,他和我合作了五年十場時裝秀的音樂,其實我們的默契已經養成了。

我們這一幫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在面對這個題材的時候,我們首先希望它是一個活力的作品,誰說老年人不能有活力,老年人不都是那種苦的、悶的。我們希望可以以一個非常有活力、清新的,同時又很明朗的狀態去呈現這些「老少女」的內心世界。

官方劇照

驚艷:時裝設計師出身,我對顏色特別敏感

票神:電影中的配色驚艷,如何選擇?

葉謙:可能是因為時裝設計師的原因,我對色彩比較敏感。當時我們在跟美術、服裝團隊初步溝通時,我有對大家說過,「我們都是第一次合作,也許我們會有很多溝通上的斷層和障礙,但是我希望在所有的美術和服裝上,都能遵循色彩」。

色彩可能是大家在一起共事合作最容易進入的門檻,色彩輔助了整個的劇情走向,包括剛才提到的頭巾顏色,其實都包含了人物的一個心境的變化。

票神:電影中歸亞蕾老師的頭巾顏色一直在變化,暗示了她心態的變化,導演覺得一個人怎樣就算是老了?

葉謙:在我們時裝設計的範疇內,我們普遍認為年齡是一個過時的概念,只有你自己覺得自己老了,你才是真正的老了。

同樣的道理,在電影的語境下,如果你真的完全放棄自己,完全很消極的話,我覺得那種就是心態上的老了。

所以在電影中,從消極的色彩到積極明亮的色彩,也許都能看到主人公的心境轉變。

官方劇照

票神:電影中好幾處配樂讓人印象深刻,導演能具體說下選取配樂的過程嗎?

葉謙:當時在選擇做《蕃薯澆米》的歌曲和配樂時,我當時在和徐林(音效師)溝通時,他還不夠自信。我一直在跟他講,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印記參與到這部電影裡面,因為他也是閩南人,所以我也在一直對他講,」全世界只有你最適合做這部電影的配樂」。

我們把很多閩南的器樂、歌仔戲,還有一些經典的老歌,都代入到這個電影裡面,同時我們也為《蕃薯澆米》這部電影創作了《上好的光陰》片尾曲,是由徐林作曲,我自己填詞的。

在閩南的話,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會非常積極地去勸年輕人,「你在外要積極向上,待人接物要融洽」,但轉到自己身上,他們說的話卻是,「我們現在活著就是在等死」。

我覺得這種反差感讓我很觸動,所以這首《上好的光陰》,我是想獻給那些老人們,我在歌詞里寫了一句話,「千金我也不換這最好的光陰」。

其實對於那些老人來講,他們的閱歷、他們的歲月、他們所擁有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人生最美的風景。

官方劇照

票神:有機會的話,這部電影會出原聲帶嗎?

陳哲藝:本來我們的電影原聲帶(是否製作)還不是那麼的明確,不過首映完之後,我發現大家對電影配樂的評價和討論比較多,大家都蠻感興趣,我們也會爭取儘快出一個《蕃薯澆米》的黑膠唱片。

票神:片中有一個鏡頭調轉,秀妹在得知青娥去世後,一直往下走,這塊是如何考慮的?

葉謙:這是目前《蕃薯澆米》討論度最高的一個鏡頭,很多時候別說是電影,我們自己的生活都是無常的,會有很親近的人不告而別。那個狀態就是秀妹唯一的一個朋友失去了,她都來不及做最後的告別,就永遠的失去了她,所以就好像是墜入一種無窮的、無力的黑洞裡面。

表演:歸亞蕾楊貴媚,兩位影后水火交融

票神:片中兩位主演歸亞蕾老師與楊貴媚老師,曾經一起出演過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20多年過去了,導演如何再次把她們請到了一起?

葉謙:其實能請到兩位這麼棒、這麼優秀的教科書表演級別的女演員,要特別感謝的是我們的監製李少紅導演。

因為《蕃薯澆米》這個劇本是當時我在北京電影學院的進修班的一個作業,最開始只有38場戲。我當時算是無知者無畏,把這個38場戲的劇本投到了「青蔥計劃」,一路走到了最後的大名單。

當時還有老師對我講,「你應該是裡面最自信的,其他劇本幾乎都是90場、100場,只有你的劇本是38場」。這個劇本給了評委老師一些文學上的想像,所以《蕃薯澆米》在監製李少紅導演的推動和助力下,最快速的拿到了一個很棒的團隊和陣容,包括(歸亞蕾與楊貴媚)這兩位老師。

官方劇照

票神: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兩位主演的哪些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葉謙: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兩位的表演,她們身上有一種完全不輸年輕人的一個心態,這一點非常打動我,因為我本身也很喜歡追求很純凈的東西,我在她們身上看到了那種在這個行業工作幾十年,但依然保持初心的品質,讓我特別感動。

在電影中,我覺得歸亞蕾老師的表演就像水一樣,波瀾不驚,但偶爾的漣漪會讓人觸動。而楊貴媚老師的表演就像一團火,她的表演方式會在當下將你燃燒。在電影《蕃薯澆米》中,大家會看到兩位影后水火交融的表演。

票神:片中秀妹唱到「小姐今年,二八青春「,腰鼓隊名叫」少女腰鼓隊「,想表達什麼?

葉謙:那首歌叫《園內花開》,是老年人在追尋自己的情感,秀妹其實是做了一個小抗爭,因為她完整的歌詞是,」小姐今年,二八青春,要找一位,如意郎君。如意郎君,在我心裡,不用你來,問東問西」,其實她是找到了自我,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在對抗。

官方劇照

票神:歸亞蕾老師飾演的角色,一直很堅強,在片中只哭過一次,是自家著火時,為什麼?

葉謙:特別感謝你關注這個細節。為什麼歸亞蕾老師之前都沒有哭,但是卻在跟兒子家相鄰的廚房著火後哭了?是因為她的大意,忘了關火,給自己的子女添了麻煩,所以她哭了。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老人是什麼樣的,但是在閩南,很多老人如果給自己的子女添了麻煩,他們就會很難受。其實這個心態不一定好,但確實如此。

票神:片中歸亞蕾老師的角色,給孫子買玩具卻買錯了,當時的表情讓人心疼,這個細節是如何考慮的?

葉謙:其實那個細節是歸亞蕾老師她自己加的,我們當時在片場都覺得這個處理特別好。秀妹自作主張,覺得孫子會喜歡那樣的玩具,但卻買錯了,然後她有了那種犯了錯的表情,那個處理特別好。

官方劇照

票神:電影中有很多素人演員,是如何接觸的?

葉謙:電影中老阿婆的角色,是我媽媽幫我選角的。我當時參加了「青蔥計劃「,給了兩萬塊錢,需要快速拍一個反映電影氣質的創投短片,我媽媽就在幫我找演員。

那個老阿婆比較活躍,她自告奮勇,說自己70多歲,但其實她已經90多歲了。當時那位老阿婆拍攝了「青蔥計劃「的短片,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評。

但是因為她年紀大了,所以在正片電影中,她只是來客串了兩三場戲。

寄託:閩南文化,是我的充電站

票神:電影中包含很多閩南地區的文化,這是對家鄉的一種留戀嗎?

葉謙:我不覺得這是留戀,因為從小到大我是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那些東西就是在我的血液、基因里的,所以我不覺得這是留戀,而是內心的一種信念。

在自己很失意的時候,在自己消極的時候,你能從這些閩南當地的信仰、文化與音樂人文中迅速獲得經歷上的補充,就好像每一個在外漂泊遊子的充電站。閩南文化就是我的充電站。

票神:片中有一些對比的事物,比如水車與發電機、海螺與城市化,社會變遷帶來的是進步還是失去?

葉謙:對於片中主角來說,其實她們對社會進步、工業化完全沒有準備,她們無從選擇,被邊緣化了。從整體層面上來說,我是出了閩南,去外面遊歷之後,才發現閩南它有一點特別好,它把很多傳統和文化都保留了。

片中有一個鏡頭,歸亞蕾老師把路邊的一些神像撿回來,給了他們遮風避雨的屋檐,不管你的信仰是佛教、道教還是耶穌,她全部一視同仁去尊敬與關懷,這也是閩南人對信仰和而不同、和諧共處的方式。這種方式在泉州這個地方,從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延續了將近1000多年。

官方劇照

回應:不想讓電影早點結束,

沒有很喜歡韋斯·安德森

票神:秀妹片中練鼓那塊是個淚點,很多人認為電影在這塊就可以結束了,導演評價這種觀點?

葉謙:我就是不想早一點結束!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中國人有很多自己的習俗和人文,即使長輩要做最後的離開,她都會做最後的交待。

所以後面的打腰鼓這些內容,是角色在進行人生最後的整理,是做一個最後的交待,電影后面簡短的兩三幕,就是歸亞蕾這個角色對她人生最後的善後與交待。

票神:電影最後有個「彩蛋「,3位主演出來和觀眾打招呼,為什麼會有這段內容?

葉謙:之所以有這個彩蛋,是因為我完全被3位演員的表演感動了,我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大家再次對這幾位演員的表演做一個致意。

我們在看很多的舞台劇,在劇場的,演員在表演完之後,都會做一個謝幕。同樣的道理,我希望參與到《蕃薯澆米》,或者未來參與到我的電影中的演員,都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做最後的謝幕,這是出於導演對演員的尊重,也是演員跟觀眾的某種交流。

官方劇照

票神:導演接下來還想嘗試什麼新作品?

葉謙:《蕃薯澆米》對我而言是對本土文化、家鄉的一種堅守,如果有可能的話,接下來想拍攝一部「逃離「的作品,離開家去尋找一些碰撞,與世界更多的摩擦。

票神:您最喜歡的三位導演?有觀眾覺得您的電影風格與韋斯·安德森有點像?

葉謙: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還有蔡明亮導演,也很喜歡李滄東、奉俊昊,也希望中國電影的土壤有更多電影的類型,我們可以去擁抱試錯,但是不要太循規蹈矩。

韋斯·安德森不在我那麼「心水「的導演名單里,可能電影中某種類似的氣質,是我們的美學的品味,或者是我從時裝設計師跨行做導演,某些印記比較像而已。我還是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些表達。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現場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