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電影快訊 1040℃

《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總有一首歌,溫暖你的心。」這是《圍爐音樂會》中的slogen。有時候會想,我們為什麼聽歌,為什麼在不同的年紀,聽同一首歌會有不一樣的感觸。這是音樂的力量,還是隱藏在其背後的故事?想了許久,我認為,音樂是情感的傳聲器,它能將內里的故事帶離而出,達到情感共鳴點。於是,我們會哭,會笑,會流淚。這或許就是音樂的魅力。有意思的是,《圍爐音樂會》把音樂與故事融合在了一起,通過音樂嘉賓與歌迷的分享,讓我們找回當年的「初心」,就像節目製作人,北京銀河映畫創始人周凌所言:「不競技、不娛樂,能夠安靜唱歌,講述自己的年輕往事、音樂里的遺珠之憾和友情故事。從歌手們的角度看,是一次自我精神內核的闡述。」這何嘗不是歌迷的精神內核呢。

《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 陸劇吧

由四川衛視和北京銀河映畫聯合打造的原創音樂故事秀《圍爐音樂會》,以分享音樂和人生故事為核心,目的是「讓音樂回歸純粹,讓歌手回歸初心,做一檔純粹的音樂節目。」換而言之,《圍爐音樂會》不同於其他音樂類型節目的「炫技」、競賽等模式,而是利用音樂會的方式,或者說一期一會的方式,將音樂人與觀眾串街起來,共同完成這個時代最動人的旋律篇章。與此同時,它能帶領觀眾進入到心靈的時空隧道,打開那塵封已久的情感秘密,再次綻放出光彩。在首期節目中,「天王」黎明的出現,令所有人為之震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圍爐音樂會》創造了一個「高起點」,又創造了一個「低起點」。「高」在於嘉賓的陣容強大,把崔健,黎明這種級別的老牌嘉賓請來,具有「黑馬」相。「低」在於音樂人「低入塵埃」的走心故事,而且「低」簡單又複雜,不帶任何雜質的情感,卻是最能觸摸到觀眾的真心的。於是,我們透過節目,聽到了黎明講述《兩個人的煙火》背後的故事,那是黎明首次出演電影《大城小愛》的故事,有一種重新回到當初的敬畏感。另外,付笛聲用音樂帶我們走進《知心愛人》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夢想與堅持,去領略他對任靜的愛,畢竟「模範丈夫」用音樂的方式,流露出了藏在骨子裡的柔情。

《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 陸劇吧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音樂人,每一首歌,都有他/她的專屬歌迷,他們從不將就,始終守護在音樂人的身旁,靜靜聆聽。記得一句話,是顧漫在《何以笙簫默》中寫過的一句話,「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圍爐音樂會》亦是如此。一個人,一把吉他,一首歌,就是一個青春,誰也無法代替。在「情歌王子」張信哲的《圍爐音樂會》中,他一方面與觀眾分享了《愛如潮水》這首歌原來是李宗盛大哥寫給資格老的歌手,需要有些滄桑的感覺,而被他「意外」唱紅。當然,還有「滾石」的秘密——80年代的「滾石」就像是生產線,牆上都是「我在滾石,我很重要」的標語。此外,張信哲與「貴人」伍思凱的幾十年的朋友情,這種情感是通過音樂搭橋的,並且一直延續至今。不得不說,這就是音樂「初衷」的魅力,也是《圍爐音樂會》的魅力之所在。

《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 陸劇吧

在《圍爐音樂會》的現場,每一期節目都會有三個歌迷出現,用故事加音樂的方式,呈現出青春的記憶。例如,18歲那年,談戀愛了,但是有時候會孤獨,而孤獨的陪伴,是這首《白月光》;2000年,高中時,在《當代歌壇》這本雜誌上看到張信哲的歌,就喜歡上了。2004年,大學時,做了主播,放得最多的是《信仰》,等等。頃刻之間,《圍爐音樂會》成為了一個「後時代」與「現代」相互交融的場域,每一個人都在這裡找到「專屬」的音樂,找到「專屬」的情感。

《圍爐音樂會》:聽過這首歌,其他的都是將就 - 陸劇吧

或許,就是這種「不將就」,才使得《圍爐音樂會》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說,《圍爐音樂會》「可以稱得上是當下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的確,《圍爐音樂會》以開啟了觀眾心靈穿越的時空隧道,讓「情」的清流湧入,定格成為永遠的記憶。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