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唐五代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傳為唐代詩人李白所作。
此詞寫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詞濃重渲染了凄清的氣氛,一片傷心被浸染在一種離愁別緒之中,主人公窮途無歸、天涯蒼涼的苦悶,在自問自答中更添思歸的感傷。
整首詞情景交織,句與句緊密相扣,各句含義也相互交織,文字之精鍊,造就了渾然天成又意猶未盡的意境。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受到古人很高的評價,與《憶秦娥·簫聲咽》一起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成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
這首詞上下兩闋採用不同的手法,上闋偏於景物渲染愁的悲從心來,下闋著重肝腸寸斷的心理描繪。景物渲染帶有主人公的言猶未盡的主觀色彩,心理描寫又糅合景物襯托離愁心境,整首詞,情景交融,凝成一片。
在一個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的秋冬黃昏,「平林漠漠煙如織」一片平展的樹林在迷濛霧網中如煙織就,這樣的秋景圖給人以清冷飄渺之感。一幅淡遠的青山成碧的畫面,由遠而近渲染著蕭瑟的秋中空寞惆悵的愁緒,如煙如織,綿延纏綿。那遠處的碧綠也是一片傷心畫不成的悲愁。
這樣一幅動靜相容的寫生,一幅冷色的畫面,又在靜態之中潛入絲絲縷縷的哀怨,使人更添悲傷愁,撩人心魄。
「暝色入高樓」,一個「入」讓畫面生動起來。景物觸動了作者,內心思緒攪動翻湧。
「有人樓上愁」,由景到人的過渡,由於景物的渲染充分,把人的「愁」與上闋惆悵落寞的情緒全部綰結在一起,自然的轉入下闋,這樣的承上啟下,使整首詞臻於絕妙。
暮色茫茫中,主人公久久站立石階前,眼前只是一片空茫。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在此情此景中,淋漓盡致地展現。
「宿鳥歸飛急」宿鳥回巢的日暮景色插入畫面更加重了愁緒,有形有感的事物,帶有生動的暮秋色彩,宿鳥與久立的人形成強烈的對照,鳥兒急歸反襯人的落拓無依。
「何處是歸程?」才是此刻主人公急於尋求歸宿的心聲和詰問。可是「長亭更短亭」,卻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回答,有的只是連綿不斷的寂寞無依。
短短一首詞,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藉此移情、寓情、傳情、手法極為嫻熟,展現了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反映了詞人在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的一生,走過山一重水一程的漫漫長路,在歸程中一路風塵地趕赴著,也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夢中的歸宿。途徑多少暮色煙靄的萬里煙波,走過層層疊往高處的石階,如古人負手而立,昂首遠眺蒼茫無盡的遠山碧水,在景色中看盡滄桑。
看完這首詞,彷彿天下的樓台都借著燦爛的文化背景,被無數古人在此揮毫潑墨地做懷古悲秋之嘆。究竟這些樓台中,收藏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千古文章,讓我們如今有幸盡攬歷史風雲的沉澱,讓這些厚重的文化力量,溫潤我們的情懷,帶給我們懾人魂魄的意境,更帶給我們無法言喻的風景和諸多人生的況味。
曾經那些將高樓望斷的人去了哪裡?一定是那些文人騷客的詩詞都付於了綠水青山、滄浪橫流。曾經的歲月滄桑已經拋遠,當年的韶華已然流逝,如今我們只能借著這一座座的千古樓台,將往昔的情景在詩詞的吟詠中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