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再度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有人說,他們之前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八百壯士和四行倉庫之戰,還是看了電影才知道的。甚至一些文章還稱,《八佰》電影開拍前,劇組曾採訪400多名路人,是否聽說過四行倉庫保衛戰。 結果這麼多人,無一人知曉。
對於這種說法,筆者極其不贊同。
為什麼這麼說呢?
高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內容
初中歷史考點中也有
因為四行倉庫之戰和八百壯士早在多年之前就出現在課本教材之上了。至少在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材上是必然有的。如果大家不信的話,找機會去翻翻這些教材。甚至別說現在了,就是10多年前的課本上也肯定有這一節。
為什麼一些人說從沒聽說過呢?起碼這些人是沒有認真去讀歷史課本的。既然連這麼基礎的歷史資料都沒有讀過,還能指望你能了解更詳盡的歷史嗎?
而就抗戰的歷史來說,相信稍微了解那麼一點點的人都不該沒聽說這場戰鬥和這個群體。畢竟談淞滬會戰,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寶山保衛戰和四行倉庫保衛戰了。
既然這些人說他們從沒聽說過,那麼我們可以斷定,他們不僅僅是不好好上學,對真正的抗戰歷史也是絲毫沒有關心過的。
請注意,不是你沒聽說過,關鍵是你從來就沒關心過!
所以說,聽沒聽說過四行倉庫之戰和八百壯士,誰也別怨,首先是自己太無知了。這是我們本文開始前,首先要講明白的一個問題。
而且,我們也不清楚《八佰》劇組之前採訪的都是哪裡的400多路人,這些人難道都是幼兒園小朋友嗎?
要知道隨機的話這400人中得有一半是男性吧?
200名男性中,即便對軍事或歷史感興趣的人只有二十分之一,那也總有10個人吧?這10個人中難道還沒有一位沒聽說過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況且這還是寫入了教材中的,還是考點,還是抗戰中最為著名的戰鬥和群體之一。
你要說知道的人不多,那也說得過去,可非說一個人都不知道,是不是也太小瞧八百壯士的知名度和中國人的歷史情懷了?
因此從客觀情況來推斷,這個說法大概率是不確實的,當然了電影製作方的宣發向來很迷,出現這種情況可能都還不算什麼。
接著,我們來談具體內容。
現在人們對於八百壯士的了解,多來自於四行倉庫之戰,尤其是最近的電影《八佰》基本上就是講這場戰鬥的。
而關於影片的內容與真實的歷史之間有多少出入,近期很多人已經講過了,而且還特別細緻,這個筆者也便不再贅述了。
本文中,筆者想強調的一點是:
八百壯士的偉大不僅僅是在四行倉庫戰鬥的那四天,他們在之後八年中的不屈和抗爭其實是更值得歌頌的篇章。四行倉庫之戰對八百壯士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但在現實中,由國民政府的軟弱和租界列強的綏靖所導致的八百壯士的悲劇,以及在逆境中這些中國軍人的抗爭卻被大眾所忽視了,這是不應該的。
既然是談八百壯士這個群體,那麼他們前面的抗戰、中途的屈辱和後面的抗爭就是一體的,只講述其中的一部分是很難反映出這個群體的光輝來。
比如很多朋友看完電影《八佰》後第一感覺是感動,然後就是哭。
電影是電影我們不多說,很多人現在容易將電影等同於真實的歷史,故而將這種感受帶到了對真實的八百壯士群體的觀感上。
可是如果真的談八百壯士,那麼只有這個感受,則是不完整的。
實際上,八百壯士這個群體給人完整感覺應該是這樣的(請注意,下面我們談的是八百壯士,而不是電影《八佰》):
敬佩
明知是必死的任務(受命時也沒想到後來會退入租界),不被看重的謝晉元(黃埔四期的中校團附)和一群保安兵為主體的1營卻臨危受命,有的連隊已經跟別的部隊撤了,接到命令後也毅然進入了四行倉庫,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1937年的國軍抗戰熱情是很高的,並不像抗戰中後期那樣戰鬥意志薄弱,大量出現逃兵現象。這也是淞滬會戰烈度那麼高的戰鬥中,無數整建制部隊承受極重傷亡後依然還能堅持的關鍵。
謝晉元在受命後便寫道:竊職以犧牲的決心,謹遵鈞座意旨,奮鬥到底。在未完全達成任務前,決不輕率怠忽。成功成仁,計之熟矣。抱定了為國捐軀的準備。
頑強
有人說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是當時上海戰場國軍唯一還在戰鬥的部隊,有人說他們幾百人掩護了幾十萬大軍的撤退,還有人說八百壯士抗擊了幾十萬日軍的進攻。
這些實際上都是嚴重誇大的說法,因為當時上海前線國軍只是撤退到了蘇州河防線,幾十萬國軍依然在奮戰;而如此多的部隊轉移陣地也不可能由幾百人去掩護,況且他們的戰線還不一樣;至於幾百人抗擊幾十萬也不符合史實,實際上與八百壯士對戰的不是日本陸軍而是其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第10大隊。
拋開這些誇大的說法,就會減弱八百壯士這個群體的光輝了嗎?並不會。恰恰相反,過分的誇大反倒會產生抗日神劇一樣的反效果,我們並不需要這樣做。
在當時,敵強我弱是事實,而四行倉庫也並非如一些人所言堅不可摧。日軍若使用大量炮火,那麼守軍的傷亡會非常大。
因為這一仗離著租界很近,日軍未敢隨意使用重火力,但在雙方的四天激戰中,日軍卻並未討得便宜(否則也不會向租界施壓了)。戰鬥並不像電影中那樣高的烈度,但是防守的八百壯士照樣可稱之為頑強。
很多人覺得仗只有越打越大才值得書寫,這一點筆者不贊同。我們的抗戰是由無數個小的戰鬥組成的,由戰鬥組成戰役,由戰役組成會戰。難道這些戰鬥就該都被忽視嗎?為之奮戰和犧牲的中國軍人就不值得抒寫嗎?顯然不是的。
而且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的戰鬥是在媒體的高度關注下進行的,當時淞滬前線的蘇州河作戰雖然更加激烈,但是媒體看不到,也沒法很好宣傳。八百壯士在與日軍戰鬥的四天中,媒體真切拍攝和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抗戰,大量的宣傳報道極大的鼓舞了國人的信心,這是四行倉庫之戰的意外收穫。
屈辱
在並不算特別激烈的戰鬥持續四天後,租界受到了日本人的壓力,而國民政府又受到租界列強的壓力,迫使1營撤入了租界。
在撤離的問題上,謝晉元等將士並不願就此退出戰鬥。據88師參謀長張柏亭回憶:
謝同志似乎極感驚異,也非常激動,聲稱「全體壯士早已立下遺囑,相誓與四行最後陣地共存亡,但求得死有意義!但求死得其所!請參謀長報告師長,轉請委員長成全我們!
張柏亭和88師副師長馮聖法輪番開導,謝晉元、上官志標、楊瑞符等交替接話,態度十分堅決。最後張柏亭嚴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才使得謝晉元同意率部撤出,計劃從租界車運滬西歸隊。
但是租界當局卻臨場變卦,不僅扣住了撤離的1營官兵,還要將其繳械。
對一支軍隊來說,軍人被繳械意味著巨大的恥辱,謝晉元等將士堅決不同意。
張柏亭勸說謝晉元說,這只是租界規定,代為保管武器,絕非繳械。但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什麼代管,而是真的繳械。1營的幾百支步槍、幾十挺輕重機槍和12萬發子彈悉數交出,就這樣被拔除了牙齒。
五年之後,新38師退往印度時,英國人不僅要將這支中國軍隊繳械,還要以難民身份進行收容。孫立人一方面下令部隊備戰,一方面據理力爭,不僅使得英國人打消了繳械念頭,其還對保持了整建制戰鬥力的新38師更加欽佩。
所以,這些老牌列強是吃硬不吃軟,而1937年的國軍顯然還沒有認清這一點。更關鍵的是,國府高層對英美等國唯唯諾諾,八百壯士既是軍隊建制,也不得接受命令。
而被繳的12萬發子彈相當於什麼?謝晉元團長後來說:
我等困守閘北四行倉庫凡四日夜,擊退敵軍六次進攻。彈藥消耗不及十分之一,至於給養,雖堅守三年亦無絕糧之虞。
由此可見當時守軍為了防守四行倉庫,做的準備是很多的,彈藥也的確相當充足。
同一時間在華北戰場抗日的八路軍129師,全師的子彈才102828發;而同在淞滬抗戰的36師整個師在京滬抗戰中,4個月的時間打了子彈2083749發。如果八百壯士用這12萬發子彈招呼到日軍頭上,即便1000發子彈打死打傷一個鬼子,也能幹掉其大半個中隊。
但是本來準備好的背水一戰,卻落得了在本國土地上被繳械的結局,這不僅僅是憋屈,而是屈辱。
憤怒
中國軍隊在自己的國土上抗擊侵略者,卻被另一支軍隊繳械了,而這支中國軍隊之所以選擇在四行倉庫戰鬥最大的目的是為了爭取將他們繳械的這個國家的支持,這該有多麼諷刺?
而武器彈藥都繳了,把人放了總可以吧?但是,租界連人都不放,這違背了原先租界與國府達成的協議。說白了,就是租界將國府給擺了一道。
11月3日,上海市長俞鴻鈞致函租界工部局:
查當時有關方面曾商定,退出後一二日內即可將其遣回,用特函請貴總董飭知將其官兵克日悉數遣歸,並祈惠復為感。
結果租界方面回復:
工部局並不知道有此協議,這些士兵是通過英國軍隊防線進入租界的,由於英國保衛部隊不能對此情況負責,在此危急關頭,工部局為了多方面的共同利益,不得不採取措施。由於這些士兵明顯是主動尋求避難進入租界的,又因他們是中國武裝部隊的一部分。我很抱歉工部局不能答應您的要求。
可見租界根本就沒有將國民政府放在眼裡。他們既否認了之前允許八百壯士撤離的協議,也否定了八百壯士是受命所為。在拒絕放人的同時,租界工部局與日本方面則狼狽為奸,幾乎完全按照日本人的要求行事。
他們將八百壯士繳械後,即將其用卡車運往一處營地,四周有鐵絲網,還有白俄士兵看押,不允許中國軍人外出活動,實際上是將他們關進了集中營。
租界此舉並非是臨時起意,早在八百壯士剛剛進入四行倉庫時,租界便下令:負責各個地段的指揮官有責任收繳中國士兵的武器,並護送他們進入集中營。而比較諷刺的是在之前的戰鬥中,也有日軍的潰軍進入租界,租界武裝不要說將其關押了,連武器也沒敢繳械。
這就是所謂的西方國家的嘴臉,而國民政府為了得到他們的支持,何止在上海戰場白白犧牲一個八百壯士?而到了最後,他們卻連幾百人都不敢放還,又能指望如何呢(在蔣介石寄予厚望的九國公約會議上,並未通過任何實質性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國的協議)?
從八百壯士的屈辱遭遇再聯繫到租界的雙重標準以及國民政府的軟弱無能,任何一個中國人恐怕都不是流幾淚水那麼簡單了,而是憤怒。
感動
八百壯士在租界的孤軍營實際上是一個集中營,他們在這裡沒有武器,不能外出,連上海慰問的國人進去也要受到百般限制。而且在國軍連連敗退的背景下,國府連這支孤軍的軍費也給中斷了。
於是孤軍戰士們就靠著上海市民提供的物資自己搭建房屋,並靠著上海愛國商家和民眾的捐贈,勉強維持。
後來由於八百壯士的影響很大,國府才又恢復了軍費發放,並委託租界代辦伙食。但由於營養太差,以至於不少戰士們生病而亡,經過孤軍爭取,才奪回了伙食採辦權,吃穿問題才真正得以解決。
在孤軍營中,同時還建有公務社和孤軍學校。工務社主要利用上海愛國商家提供的原料生產肥皂、襪子、毛巾、筐子、藤椅等;孤軍學校則請來一些大學生來幫助官兵們學習文化知識。
同時,儘管被圈禁在集中營中,但是謝晉元帶領大家照樣進行訓練和組織各種活動,雖然他們沒有槍,但卻依然是軍人。
按照軍人習慣,謝晉元向租界提出要懸掛國旗,舉行升旗儀式等活動。但是租界害怕得罪日本人,因此堅決不同意,因此孤軍只能進行精神升旗。
1938年8月11日和8月13日是出兵上海一周年紀念日和八一三淞滬會戰紀念日,孤軍提出要求,一定要在當天升旗。
幾經交涉後,租界終於同意,但是要求將旗杆截短,不得超過房屋的高度。
可是到了8月11日這天,租界又出爾反爾,白俄傭兵隊長進入會場,要求立即將旗降下,孤軍堅決不同意。
隨後租界武裝開來了1000餘人,向赤手空拳的孤軍發動攻擊。
在這場鬥爭中,劉尚方、尤長青、吳祖德、王文義等4名戰士犧牲,多人負傷。這些戰士們沒有倒在抗擊日本人的戰場上,卻死在了租界武裝的手中。
1940年9月14日,因升旗問題,孤軍再與租界軍隊發生了衝突,租界當局用自來水和催淚彈將士兵衝散,將國旗降下。9月18日紀念日這天,孤軍與民眾再與白俄守衛發生衝突,白俄衛兵向營內開槍射擊,子彈擊中何玉湘頭部,再擊中另一士兵高廣雲腿部,引發了又一起事端。
1941年4月24日晨,謝晉元率部出操時,發現有4名士兵遲到,遂當眾予以訓斥。因郝鼎誠等4人早已受到日偽方面的利誘,突然襲擊謝晉元,以短刀刺其頭部、胸部,致使謝晉元重傷去世,團附上官志標上前救援也被刺成重傷。
在被軟禁在上海孤島的這4年中,謝晉元犧牲了、尤長青等士兵們也犧牲了,他們沒有槍,甚至一度連吃和住都成問題,但是除了極個別叛徒敗類外,他們依然是軍人。
不屈
在孤軍營中的四年,八百壯士雖然被關在了集中營中,但畢竟還算軟禁,他們在身份屬性上不是戰俘,也不是囚犯。然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在1941年12月攻入了上海租界,要求租界交出孤軍營的人員明細以及營內的各種器材設備清單,租界工部局一一照辦。
12月29日,日軍佔領孤軍營,手無寸鐵的孤軍就此成為了日軍的俘虜,其中包括26名軍官、307名士兵。
如果早知是這個結局,在1937年的10月底,相信這些軍人是絕對不會放下武器的。當時,他們有槍有彈尚可一搏,如今經歷了租界四年扣押的屈辱後,卻又淪為了日軍的戰俘,命運的安排實在是諷刺至極。
日軍押走孤軍後,先是讓他們在月浦、龍華一帶做苦力,後來汪偽政府發現了孤軍有極大的宣傳價值,遂將其接到南京百般拉攏,並對外造勢。
現在有一批人,是有漢姦情節和漢奸心態的,除了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媚外之外,他們還在不斷為抗戰中的漢奸、偽軍叫屈,說什麼人家也是迫不得已、為了混口飯吃之類的荒謬之詞。
以孤軍的地位來說,只要他們願意投靠汪偽,可以說生活待遇立馬就能好上百倍,可是在汪偽的拉攏面前,孤軍不為所動。有的人怕死、怕餓,他們以為人到了這個地步就該當漢奸,可是真正的中國人知道什麼叫做氣節,而這300多名孤軍便是這樣的中國人。
見拉攏不成,汪偽政府氣急敗壞之下將孤軍投到了老虎橋監獄。
這裡是一處人間地獄,戰士們在這裡遭到了百般虐待和折磨,鄧貴清等人被活活打死,12名孤軍越獄失敗後,還被日軍用刺刀活活捅死。但儘管如此,孤軍們還是不向日偽屈服。
為了分化瓦解孤軍,同時日軍也亟需勞力,因此分別把孤軍們押往裕溪口、杭州、孝陵衛、光華門等地做苦力。
老虎橋監獄
離開監獄對於孤軍來說,便找到了脫離魔爪的機會。
被分到江西上饒的25人在原營部通信班長劉一陵的帶領下成功逃脫,隨後孤軍們便利用各種機會逃走。
1942年初,士兵姚連玉等兩人從月浦逃出;團附上官志標在無錫就醫時脫逃出去,後來擔任了當地的游擊隊隊長。
1942年8月,70名孤軍被押到南京孝陵衛附近做苦力,無意間發現了電網沒有通電。11月6日,萬連卿等8人成功逃脫。這幾名戰士到茅山後得到了新四軍的幫助,歷經輾轉後終於到了重慶。
1942年底,100多名孤軍戰士被押解到安徽裕溪口。戰士們了解到,在裕溪口對面的山上就是新四軍的游擊區,於是商議舉行暴動。一組負責搶機槍、一組負責搶步槍、一組負責逃脫路線。
在春節前一天,孤軍發現山上有新四軍活動後,即實施暴動,最終孤軍代團長雷雄、連長陳日升等成功帶領29人抵達新四軍的一處駐地,其餘戰士們有的分散逃脫了,有的則被抓回或死於日軍槍下。
活躍在華東的新四軍有不少國軍潰逃時遺棄的鋼盔與武器
新四軍用最好的食物招待這些戰士們,並給傷員治傷,同時表示想留下的可以留下,想走的則發路費回鄉。除了幾名戰士願意參加新四軍外,雷雄等20餘人決定到重慶,臨行前新四軍發給每人一套衣服、500元錢和路條,並派30多名戰士護送。
雷雄在湖北老河口時因猩紅熱病死,陳日升等到達重慶後,請求重新入伍並恢復部隊建制,但被國軍以人數少為由拒絕,因此陳日升等人便返回了自己家鄉。
1943年2月初,南京孝陵衛的孤軍28人在趙班長的帶領成功脫逃,有的戰士還在茅山參加了當地的新四軍游擊隊。
1945年2月孤軍組織了集體逃亡,其中衛士班長景勘等 33 名官兵受到新四軍在蘇南遊擊隊的接應,隨後輾轉到達重慶。
除了上述這些大大小小的逃亡外,有約50人被押解到南洋的新幾內亞做苦力,抗戰勝利前還有80餘名孤軍被關在老虎橋監獄。
所以在1941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中,孤軍依然不屈地與日寇做著鬥爭,其中一部分逃脫後參加了國軍,一部分參加了新四軍,繼續抗日;由於國軍沒有接納一部分孤軍戰士,因此這些人便回到了家鄉;剩下的孤軍戰士則仍被日軍關押,直到抗戰勝利。
抗戰勝利後,大部分脫離軍隊的孤軍戰士們齊聚上海,國軍一度號召八百壯士再度參軍,但被認清了現實的孤軍們拒絕。
他們中很多人流離失所,有的甚至淪為乞丐,直到謝晉元團長的遺孀凌維誠挺身而出,號召社會各界關注壯士們的生存問題,孤軍戰士們的生活待遇才得到了改善。
結語
所以,縱觀整個八百壯士的抗戰歷程,其實我們會發現,四行倉庫之戰僅僅是他們抗戰的開始,這既不是高潮,也不是結束。
雖然在四行倉庫激戰的4天時間中,戰鬥並不像電影《八佰》中那樣激烈,但在隨後8年中,這些戰士們的抗爭卻是無比地殘酷。但在這麼嚴酷的環境下,他們依然堅持了下來,筆者認為後一段更值得書寫和頌揚。
八百壯士倖存者與謝晉元烈士遺孀凌維誠
同時,很多人以八百壯士來頌揚國府高層們,為其塗脂抹粉。這是絕對不應該的,八百壯士的悲慘遭遇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國府高層的幻想和對部下犧牲的麻木不仁所導致的,甚至於他們對後來逃脫日軍魔爪的戰士們也並不重視,乃至最後大部分八百壯士的倖存者不願再為國府效力。
對於抗日,這些戰士們的態度自始至終都是如此;但對於國府,他們的態度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而有些人再以壯士們的犧牲於遭遇為國府高層塗脂抹粉,這就說不過去了。
所以,想要真正理解八百壯士、真正尊敬八百壯士,就得去了解他們更加全面的遭遇。如果將八百壯士後面的這一系列遭遇和抗爭都視而不見,一味地為國府高層搖旗吶喊,那麼這些人究竟紀念和崇拜的是那幫高層呢?還是八百壯士呢?
最後,多說一句,八百壯士不僅在歷史課本上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其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名列其中。對於真正的抗戰英雄們,國家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而對這些漠視不見的人,再怎麼提醒,他們的心中也不會有英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