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7億, 票房日冠, 逆襲之王張涵予帶《中國機長》逆襲國慶檔?

電影快訊 1430℃

又是他!張涵予。

破17億, 票房日冠, 逆襲之王張涵予帶《中國機長》逆襲國慶檔? - 陸劇吧

國慶檔第6天,《中國機長》票房逆襲《我的我的祖國》,單日票房冠軍,get!截至10月6日17時,影片票房已經突破17億。

破17億, 票房日冠, 逆襲之王張涵予帶《中國機長》逆襲國慶檔? - 陸劇吧

兩部主旋律大片的票房賽跑,已經進入白熱化,誰能贏?

觀眾,以及中國電影。

國慶三強,尤其是榜首兩強良性競爭之下,這個國慶檔,前三天的票房成績就已超過去年七天假期的總票房19.08億,只用了四天時間就超過了前三年每年國慶檔的票房成績,這樣的成績更是直接推動了2019年票房突破500億大關,比2018年達成此紀錄提前一天。

破17億, 票房日冠, 逆襲之王張涵予帶《中國機長》逆襲國慶檔? - 陸劇吧

而《中國機長》的票房走勢,已經遠超所有票房分析機構的預測,國慶檔開場前兩周,齊刷刷:10億。單日票房日冠後,貓眼最新預測是:28.79億。

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一、又是博納。二、又是張涵予。

從2007年《集結號》第一次完成主旋律大片逆襲,到2014年《智取威虎山》再逆襲,再到2016年,《湄公河行動》成為當年「票房黑馬」,從此國慶檔成為主旋律大片票房福地,再到2018年,《紅海行動》斬獲36.5億創造票房奇蹟,這兩個名字,從未缺席。

說張涵予是國片逆襲之王,站得住!

但,逆襲只是一個我們看到的結果,為何能逆襲?為何總是張涵予?又為何《中國機長》的逆襲,來的這麼猛?找到過程,才是關鍵。

是時候,盤盤這位逆襲之王了。但故事,還是必須從《中國機長》說起。

破17億,票房日冠,《中國機長》逆襲怎麼這麼猛?

《中國機長》逆襲勢頭多猛?先上組票房數據:

9月30日,上映首日,用時17分票房過1億,用時6時55分票房過2億。排片率第三的情況下,拿下單日票房第二。

10月3日,上映第4天,上座率46%,單日上座率第一,票房過1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70部破10億影片;

10月4日,上座率40.4%,單日上座率第一,日票房2.51億,距離單日冠軍2.57億,一步之遙。

10月5日,上座率36.5%,單日上座率第一,日票房2.42億,環比僅跌3.3%,憑藉穩健的走勢小幅單日反超衛冕冠軍《和我的祖國》,其累計綜合票房也已突破15億大關,同時也超越《速激外傳》升居年度票房第八。

勢如破竹。

但,票房勢如破竹背後是什麼?

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爆款。

於冬在首映禮上坦白,《中國機長》是個「根本沒法拍」的故事,它「沒有懸念,全國人民都知道」,而商業片核心正是懸念和衝突設置。

另一方面,導演劉偉強沒有什麼可參考的對象,空難題材電影在全球範圍內都有限,國內上一次是19年前的《緊急迫降》,好萊塢《薩利機長》國內票房六千多萬,這是一個便於參考的對象嗎?

綜合因素之下,業界固然將《中國機長》視作國慶三強,但在影片上映前兩周,沒有任何一家票房機構預估其票房超過10億。

換言之,影片只用四天,就突破了所有票房分析機構的事前預估。憑什麼?

幾個可供參考的角度是:第一,劉偉強最終還是決定將《中國機長》拍成一部動作片,而非《薩利機長》式的人物傳記。

但這又帶來一個新問題。

從飛機出現問題到最終安全備降一共只經過了34分鐘,但一部111分鐘的電影,並保證持續的精彩度。怎麼拍?

影片另一個創新是以1:1比例打造了空客A319模擬機,並編寫了新的程序,可以實現三段機艙以不同頻率分別顛簸。為了最大程度還原飛機在空中顛簸狀態,博納投入3000萬元,

相比之下,好萊塢是通過後期來做成一整架飛機。

影片營銷也很成功。影片首創了空中首映,為影片造勢;在上映前一個月左右有節奏地放出各部分的營銷物料,僅在抖音上,影片話題播放超過24.6億次,而眾所周知,影片下沉得比較好,票房也就比較好看。

此外,根據燈塔專業版,影片女性用戶佔比達到65.1%,以一個驚險題材,在原本更符合男性觀眾的喜好之外,也收穫了大批女性觀眾。

但,這一切對於影片從10億量級邁向30億量級的票房逆襲,具有足夠的解釋力嗎?沒有。

那麼我們換一個角度——張涵予。

論逆襲,還有誰比得上他?

正如文首總結的,張涵予這些年,幾乎就是一個國產片逆襲的代名詞。從他在《集結號》中第一次當男主角時,就展現出了他逆襲之王的特質。

第一, 凡是他擔綱主演的電影,總能在開始不被人特別看好的情況下一路逆襲。

第二, 一定能逆襲成功。

那我們看看,為什麼最開始他主演的那些電影,不是最被看好。

2007年的《集結號》,馮小剛首次拍戰爭片,張涵予第一次當主演,主演陣容中鄧超當時還算不上票房擔當,廖凡還沒拿柏林影帝,整部電影,樸實、沉穩,不張揚,就像主角穀子地。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徐克為代表的港片導演首次拍主旋律大片,曾經的經典題材,能不能在老怪手裡煥然一新?許多人,沒把握。而同檔期的又有集合了姜文、葛優的《一步之遙》。一部被所有人提前預定為年度票房冠軍,甚至可以刷新中國票房新紀錄的電影。

再來一部,《湄公河行動》,在2016年國慶檔遭遇的是全明星陣容的《爵跡》、《王牌逗王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相比之下,是不是太樸實?

再來一部,《紅海行動》,2018年春節檔,遭遇的是《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這樣的續集大片。說一部春節檔少有的戰爭片能逆襲,你一開始能信?

結果如何?《集結號》豆瓣8.0,內地票房近2.6億,逆襲登頂。

《智取威虎山》豆瓣7.7,內地票房8.8億,逆襲登頂。

《湄公河行動》豆瓣8.0 ,內地票房11.84億,逆襲登頂。

《紅海行動》豆瓣8.3,內地票房36.5億,逆襲春節檔。

服不服?但,為什麼是張涵予?

演技,當然是一方面,張涵予的演技,看似不張揚,但,精準、紮實,演起硬漢,形神兼備,一個字,穩。

但,個人的演技、實力,只有和電影時代大趨勢風雲際會,才能成就這麼一出精彩的逆襲大戲。

什麼大趨勢?主旋律大片類型化。

注意到沒,從《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的大賣開始,一直到《紅海行動》,再到《中國機長》,「主旋律+類型片」的製作思路,在持續地被拓寬。而這些主旋律大片中,當然需要硬漢,誰能上?張涵予。

當主旋律題材的類型化拍攝進入一個健康的上升周期,從2000年的《風聲》開始頻繁出演國慶主旋律大片的張涵予,一次次披掛上陣,和國產主旋律大片,一起經歷了中國大片的探索成長——

投資,越來越大,《湄公河行動》原計劃投入1.5億元,《速度與激情》上映後,於冬決定再追加5000萬元投資。《紅海行動》的製片成本就達到5億元,對爆破場景進行了大量的實拍,用十幾個小時拍攝一分鐘的動作戲。

類型化,越來越成熟。

從徐克帶著商業片的模式率先將《智取威虎山》玩出新花樣,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背後林超賢對於軍事動作片的不斷升級,再到劉偉強掌舵的少有的國產空難題材大片,主旋律大片一方面始終融入了正能量、情感,另一方面越來越有血有肉,更容易引發共鳴。

到這個時候,主旋律大片這架飛機,已經經歷了起飛的階段,該到衝上雲霄的時候了。

2019年國慶檔,《中國機長》登場。

原型英雄機長劉傳健,主演不作第二人選——張涵予。

張涵予和《中國機長》的逆襲密碼,都在這兒了

簡單說,《中國機長》和張涵予主演電影的逆襲密碼,在這個故事中重合了——張涵予主演電影為什麼每次都能逆襲?《中國機長》憑何逆襲?

一個答案,可以解釋兩個問題。

看天時,短短一周的檔期內能夠同時有多部主旋律電影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同時也破了以往的歷史記錄。主旋律電影這次的出色表現,證明觀眾與主旋律電影的距離在繼續拉近。

地利,當然影片取材自劉傳健歷時34分鐘駕機成功備降,119名旅客無一傷亡的中國奇蹟。

但最關鍵的,還是人和。

換言之,如何拍出一部讓觀眾喜歡的好電影,依然是關鍵。

《中國機長》憑什麼?

第一, 有「人」。

再驚天動地的災難片,它的成功,都離不開關鍵因素。人。

但,人物不是宣洩情緒、強推主題的工具。

重點在於,電影觀眾希望看到什麼什麼樣的英雄?又能看到什麼樣的英雄?

答案是,讓英雄人物有血有肉。

英雄不問出處。

《智取威虎山》里,能口若懸河,把一群凶神惡煞的匪寇忽悠到昏天黑地,

《中國機長》里,能演出一個沉默寡言,又臨危不亂的英雄機長。

發現沒,國產片開始允許英雄有「軟弱」的一面,

注意一個細節,電影的一開始,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傳健有幾秒,是懵掉的。

太對了。遇上那樣的危險 ,一定會懵,因為我們是人。但震驚之餘, 立刻上前去摸裂紋,判斷玻璃情況的,也是我們的中國機長。

電影里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7點08分,劉傳健向管制台報告情況,

「成都成都,四川8633。「

「請講。」

「我現在有點故障,我申請下高度。」

「我要返航,我現在風擋裂了。」

「風擋裂了,對吧。」

「哎,對的。」

「8633是返航重慶嗎?」

「返航成都。」

「四川8633先下8400保持。」

管制員剛發出下高度的命令,隨著一陣嘈雜的巨響,川航3U8633失聯了。

很多人說,太假了吧,什麼時候了還這麼淡定。但,這就是真實的對話。

還有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楠。

在呼吸困難的情況下,通過廣播器一遍又一遍地安撫乘客,也是事實。

我們的英雄,不再堅不可摧,而是會受傷會驚慌,會猶豫,會片刻軟弱,但到最後,他們就能合力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成都機場的跑道上。

英雄,首先是人,然後,人,成為了英雄。

二,有「型」。

什麼型?類型化的主旋律大片。

近些年,主旋律電影讓主流觀眾覺得好看,與其商業類型的融合密不可分。重點是——不再突出明星效應,而是突出商業類型片的特點。

《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里,高度專業化的軍事和動作成為影片的賣點。《中國機長》則將主旋律題材與災難類型片融合,當電閃雷鳴間,伴隨著乘客的驚恐呼叫,劇烈顛簸的飛機穿過危險的雲層,觀眾的腎上腺素也被充分調動。

攝影師出身的劉偉強,最擅長手持攝影。《中國機長》中很多漂亮的晃動鏡頭。在機艙這個封閉的、狹窄的空間里,動蕩的鏡頭暗示了危險的環境,黑暗、安靜與動蕩、噪音交替出現,讓觀眾跟著手心冒汗,這是影片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

這背後,當然包括1:1還原了A319飛機的功勞,還原背後呢?是中國電影已經有條件也有能力,並且——有市場,去把好萊塢都不幹的事兒,給幹了。

說到底,是觀眾對於目前的國產重工業大片有了個更深度的認識和接受能力。

第三,有共情。

一部電影想破圈,走出原有類型片的受眾群體,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必不可少。

張涵予出演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也有著類似的特徵,影片散發出的軍人硬漢的特徵以及強烈的家國情懷,成為普通觀眾認同的關鍵詞,最終這類影片也成功打通了主流觀眾的觀影門檻,成為市場爆款。

《中國機長》的共情來源於哪裡?中國機長的傳奇和職業感。

還記得袁泉的台詞嗎?

「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

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世界民航史上,除了川航514事件,只出現過一次風擋玻璃脫落,那是29年前的英航5390航班,但那次意外,飛機的高度只有5300米,速度也更慢,劉傳健面臨的情況,比5390航班危急得多。

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操作,駕駛室成為一座孤島,面臨的是低溫(零下40度冷風吹進駕駛艙)、失壓、缺氧,下面是高聳的雪山……

後來民航進行的多次模擬試飛,結果都一樣:墜機。

換言之,幾乎沒有生還可能,除非創造奇蹟。

結果呢,7點11分,飛機開始平穩下降,

7點20分,劉傳健把飛機帶出了青藏高原山區。

飛行數據記錄了劉傳健機長手動備降過程,

36個動作全部精準無誤。

所謂奇蹟,就是幾乎沒有一絲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我們的中國機長,干成了。

34分鐘返航成都,安全降落雙流機場,119名乘客無一受傷,甚至當飛機降落到雙流機場的跑道上時,劉傳健還把飛機一直往前開,為的就是空出更多位置讓給其他飛機。因為他記得,那是早高峰。

不是編的,都是真的。

我們的川航機組,就這麼牛。觀眾就和朱亞文在影片中所飾演的角色一樣感同身受「怎麼這麼牛啊」!

而《中國機長》的成功,就在於把這個故事中的牛,用類型片的力道拍出來了。

中國大片應該「拍攝大格局,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這就是。

至此,我們的主旋律電影,不僅已經摸索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在一次次票房登頂中,不斷拓展了票房的可能——

更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成功密碼: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機長》為何能成功?因為這個中國奇蹟,只有我們中國機長劉傳健和他的機組創造出來了,它獨一無二。

而真實的力量是天然的。

不斷拓展類型化同時,講好中國故事,創造中國電影獨有的平凡超級英雄,帶觀眾登上一趟趟冒險的旅途,去感受我們的中國英雄何以了不起,做到了,影片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所以,為什麼張涵予能成逆襲之王?《中國機長》又何以逆襲國慶檔?

答案在他主演的《湄公河行動》成功逆襲之時,於冬就說出了一大部分:第一,我們的影迷是有品位且願意為這樣一部好電影去埋單的;第二,主旋律是不缺乏觀眾的。

現在我想再加一點:中國電影工業已經能夠持續打造出精彩的主旋律大片。

而我已經開始期待,《中國機長》之後,張涵予演出的下一個平凡中國英雄,又會是誰?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