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後修復重映《海上鋼琴師》, 反諷了當今電影市場的現狀

電影快訊 1176℃

1997年到1998年,世界電影史上誕生了兩部關於大船的電影,一部是《泰坦尼克號》,以全球票房大熱勝出,並包攬了當年奧斯卡11項大獎。另一部就是《海上鋼琴師》,以海上傳奇故事和浪漫情懷成為影史經典,斬獲了美國金球獎等全球各類大獎22 項,至今都被很多文藝青年以及電影愛好者珍藏。

繼2012年3D版《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後,近期,《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也迎來了重映的高光時刻。

21年後修復重映《海上鋼琴師》, 反諷了當今電影市場的現狀 - 陸劇吧

電影修復是項大工程,一部電影的修復時間短則幾天,長則以年計算,並且成本還很高,主要包括技術成本、硬體成本還有人力成本,其中佔比最高的還是人力成本,人力主要來自於物理清洗、「膠轉數」採集、數字修復三個環節,平均需要20-30人花費4個多月共同完成,首先需要5-10人利用一周對膠片本身進行物理清洗修補,緊接著則要2-3人用膠轉數設備將膠片上的畫面進行數字採集,修復一部老片光人力成本就要花費10萬以上,這還不算技術成本和硬體成本,正因為如此,所以只有極少數經典影片才能得到修復重生的機會,而且由於商業回報很難覆蓋巨額成本,因此,修復老片往往只能是一種情懷。

《海上鋼琴師》之所以能被修復再次上映,不僅是劇中那些震撼的演奏讓人難以忘懷,還因影片背後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導演將爵士樂沒落的個人情感與時代、社會捆綁到一起,通過細節向那曾經繁盛的傳統歐洲文明告別。

電影講述了1900年,一名嬰兒被遺棄在巨型游輪弗吉尼亞號上,人們幫他取名叫1900,誰曾想這位被遺棄從沒有碰過鋼琴的孩子居然是個音樂天才,他無師自通能彈奏出動人的音樂。這超乎常人的音樂天賦讓他成為了這艘船上有名的鋼琴家,受盡來自世界各地各個階層人們的讚歎和掌聲。但,這一切都發生在海上,因為1900一生都生活在船上,從未登上過陸地。

影片中,無論是1900傳奇人生的開始,還是影片場景造型,都和巨型游輪弗吉尼亞號相關。

電影中反覆往來郵輪上的人,看似像普通過客,但實則呈現出的是歐洲文明的變化過程。

20世紀初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由西歐轉移到美國,並得到迅速發展。兩次世界大戰讓歐洲文明從物質到心理都遭受到了嚴重摧毀,歐洲傳統的文人、哲學家,或流亡他鄉,或抑鬱而死。

而電影男主也正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 1900代表的不僅是時代和名字,也代表著歐洲的輝煌時期。電影中,弗吉尼亞號被講述者反覆強調是連接歐美大陸的一艘船,這艘船也見證歐洲半個世紀的發展。

在小號手登船之前,也就是海上鋼琴師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這也正是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一戰的爆發直接導致了大量的歐洲人移民美國。

海上鋼琴師與小號手是在青年時期認識的,也就是20世紀20、30年代這段時間,這時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可以說是美國夢碎的開始。歐洲繁盛的餘溫從電影中還可以窺探到一二,影片中,1900的好友Max進入到1900的房間,海上鋼琴師躺在船艙卧室的床上,床邊的牆上貼滿了他與許多偉人的照片,裡面有張伯倫,愛因斯坦,佛洛依德等,這說明了這些偉人都乘坐過著搜船,也印證著繁盛時期的文明正在流逝。

還有那場經典的斗琴,雖然是比賽,但1900態度很明確,他並不在乎這場比賽輸贏,而只是想用高級的古典音樂來諷刺爵士樂的不入流。然而,再優雅高端的貴族文明,遇到戰爭也會被摧毀得體無完膚,前一刻人們還能穿上禮服,伴隨著1900的音樂而舞蹈,感受著歐洲貴族文化氣息。下一秒便奔向美國帝國的懷抱,只留下1900和他的音樂。

弗吉尼亞號這艘船承載了經歷20世紀動蕩期的人們,但也正因為船上與陸地兩個世界,所以在船上,舊日繁盛的餘溫尚存,同時也能感受到嶄新文明的微光。

其次,小號手和鋼琴師兩個人物的反差也呈現出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兩種不同狀態,1900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船上,他沒有經歷過陸地上的戰爭、社會動亂、包括經濟衰落,一直活在自己高尚的藝術世界中。而小號手則經歷著這一切的動蕩,對於處在生存階段的人來說,何談精神世界與虛無縹緲的藝術世界,兩人的真實經歷恰好對現實起了互補作用。

影片最後,1900原本想要離開輪船,上岸開始新的生活,但在快要接近陸地時,看到高樓大廈飛鳥雲集的畫面時,他突然反悔了。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鋼琴師最後不肯下船?

這艘船是1900從小賴以生存的地方,在這裡,他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世界,獲得了認可,也收穫了榮耀,這是他精神寄託的港灣,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相反,陸地才是一艘他看不到未來的大船,對此他會恐懼,雖然在外人看來,在船上的他一直是孤獨的存在,但他可以活得安心,因為這裡有他的朋友,有他愛的音樂相伴,他能活得遊刃有餘,所以最終選擇活在自己認為的舒適區里。

另一邊,小號手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美國,但誰曾想音樂夢想就止步於和1900在一起時,當理想被現實打敗後,只能賣掉自己心愛的小號,對於音樂夢想也只剩下懷念。

這些都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想要去見識更廣的天地,面對新的挑戰有過膽怯,也因未知產生恐懼而選擇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會因為理想而奮鬥,可當將理想帶入現實時,也因種種困難而無法實現,最終不得不向生活妥協了。

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是個浪漫主義者,《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之所以那麼多年來依舊還是很多人眼中的經典作品,並不僅僅是這部電影極強的藝術表現性,更多的是藝術背後呈現的故事能讓很多人在自己身上找到共鳴,人性的弱點、現實與理想的衝擊等等。影片配樂也堪稱一絕,義大利音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將電影人物當下的心情與場景通過音樂完美的傳達出來,每看一遍都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所有這些優秀的環節造就了影片的經典。正如主演蒂姆·羅斯所說,《海上鋼琴師》是一味解藥,它能讓你從童年思考到成年。

據悉,《海上鋼琴師》原本是有4個不同時長版本,分別是165分鐘、120分鐘、169分鐘和125分鐘,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起初是想讓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而發行商Fine Line卻想讓故事更有戲劇性一些,強行剪輯成125分鐘版本,為此,朱塞佩·托納多雷一直與發行方博弈,最終錯過了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和戛納主競賽的邀請。

《海上鋼琴師》首次上映之時,有人認為,它與《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相比,既不夠熱血,也不夠勵志,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質疑並否定了以美國夢為代表的主流的價值取向,但這並不妨礙《海上鋼琴師》成為經典。如今,這部電影再一次被搬上大銀幕,作為一部文藝片,它並沒有涵蓋如今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商業元素,卻以7天超9000萬的票房成績持續吸引更多人走進影院。《海上鋼琴師》被否認的,與主流市場背道而馳的地方,恰好強有力地反諷了如今的電影市場的現狀:在優質的內容面前,一切約定俗成的市場規律都不值得一提。

標籤: 電影快訊